- 年份
- 2024(6365)
- 2023(9446)
- 2022(8009)
- 2021(7886)
- 2020(6557)
- 2019(15343)
- 2018(15133)
- 2017(27649)
- 2016(16074)
- 2015(18605)
- 2014(18670)
- 2013(16863)
- 2012(15194)
- 2011(13474)
- 2010(13415)
- 2009(11258)
- 2008(10530)
- 2007(8855)
- 2006(7262)
- 2005(5996)
- 学科
- 济(53135)
- 经济(53087)
- 管理(38852)
- 业(35944)
- 方法(31657)
- 企(30366)
- 企业(30366)
- 数学(29010)
- 数学方法(28355)
- 教育(21225)
- 中国(18409)
- 理论(15192)
- 教学(14364)
- 财(13614)
- 农(12466)
- 学(11231)
- 技术(10371)
- 业经(10029)
- 务(8813)
- 财务(8772)
- 财务管理(8755)
- 贸(8540)
- 贸易(8538)
- 易(8343)
- 地方(8335)
- 企业财务(8319)
- 农业(8291)
- 学法(8200)
- 教学法(8200)
- 和(7854)
- 机构
- 大学(206389)
- 学院(204107)
- 管理(76950)
- 济(73102)
- 经济(71519)
- 理学(68579)
- 理学院(67796)
- 管理学(66018)
- 管理学院(65608)
- 研究(62274)
- 京(42642)
- 中国(38584)
- 范(37173)
- 科学(37146)
- 师范(36862)
- 教育(35842)
- 财(32229)
- 师范大学(30137)
- 江(29325)
- 中心(29288)
- 所(28514)
- 业大(28201)
- 技术(27848)
- 财经(27218)
- 北京(26612)
- 研究所(26374)
- 农(25834)
- 经(25065)
- 职业(24553)
- 州(23158)
- 基金
- 项目(145583)
- 科学(117664)
- 研究(113899)
- 基金(103316)
- 家(88409)
- 国家(87545)
- 科学基金(76805)
- 社会(69206)
- 社会科(65435)
- 社会科学(65421)
- 教育(64392)
- 省(59202)
- 基金项目(54065)
- 划(51607)
- 自然(49572)
- 编号(48896)
- 自然科(48521)
- 自然科学(48513)
- 自然科学基金(47590)
- 资助(42733)
- 成果(40107)
- 课题(36853)
- 部(34772)
- 重点(34321)
- 创(31501)
- 发(31340)
- 教育部(31337)
- 年(30483)
- 规划(29912)
- 大学(29804)
- 期刊
- 济(65158)
- 经济(65158)
- 教育(63863)
- 研究(62472)
- 中国(44482)
- 技术(27501)
- 管理(27392)
- 学报(26703)
- 财(25045)
- 科学(24767)
- 大学(22976)
- 农(20788)
- 学学(19862)
- 职业(18538)
- 农业(15000)
- 财经(12937)
- 技术教育(12343)
- 职业技术(12343)
- 职业技术教育(12343)
- 经(11148)
- 经济研究(10637)
- 统计(10606)
- 融(10596)
- 金融(10596)
- 业经(10301)
- 坛(10095)
- 论坛(10095)
- 策(9593)
- 发(9251)
- 技术经济(9046)
共检索到282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书梅 盖云芳 李鸿光 张志彬
"行动导向"型教学被公认为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正在中国的职业教育界大力推广,但是,由于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全方位支持"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有效实施,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低下,就业困难,进而又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以"行动导向"为主线,将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办学模式、教学形式等模块联系起来,通过与德国的职业教育相比较,综合研究为什么我们的"行动导向"教学不能有效实施,如何借鉴德国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办学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东
文章通过对德国"双元制"和我国"学校主体"教育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中德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差异的原因,研究两种教育机制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德 职业教育 课程与教学 比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邦祥 吴全全
行动导向的学习起源于改革教育学学派的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一样着眼于探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行动导向理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行动导向的学习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方式,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 教学组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邦祥
本文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以及德国有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框架条件,并借助中德合作项目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反思,分析了影响我国职业学校引进行动导向教学的不同因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倡议一体化地推进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的综合改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德华
我国职业教育在宏观层面上基本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但在微观层面上,对行动导向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指导相对较弱。对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考察和举例,可以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层面的借鉴。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飞 余胜泉 谭霓 刘军
行动导向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主流教学范式,对解决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有着重要意义,而网络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持。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习活动是行动在教学中的映射,学习活动序列化是行动体系课程串行性的体现。这使得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需将活动作为网络教学基本单元,并将活动以序列化方式进行组织。基于此,本文从学习活动序列的设计、学习、监控以及学习活动工具库管理、学习活动序列模板管理、学习活动序列管理、学习活动报表管理等方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的网络教学平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晶晶 郭晨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在实施过程中以企业为主导,企校协同完成。健全的法律体系与相关条例,政府、企业、院校、行会等多方主体明晰的职责,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决策机构,法律生态下的双元制运行机制共同构成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成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德国职业教育双元治理结构体系、学徒制运行、行会作用等维度进行阐述,对比我国校企合作育人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并借鉴德国经验与做法,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应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补充我国职业教育行业组织作用的缺失,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的职业教育机构内部治理机制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永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备受关注。当前,如何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从职业教育体制、课程、教师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对中德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燕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是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文章介绍并分析了以校企合作为特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类型,比较了中德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文化传统、教育类型、运行机制、考核制度、监督管理机制以及理论与实践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仅需要革新观念文化,更需要构建制度文化。我国不能照搬他国的实践方式,但可以借鉴"双元制"的一些思想,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中德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双元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景琴玲
农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在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德国两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地位、体系、制度及办学模式6个维度的对比与分析,学习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体制的先进经验,对中国农业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 中德比较 经验与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甘宜涛
技能导向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技能优先:行动框架》针对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促进技能型社会构建,提出两个关键推动因素:拥抱技能优先文化、政策与思维,采用通用技能语言。五个关键行动领域:确定当前和未来的技能需求与差距,并将技能映射到工作任务中;在工作描述中阐明技能需求,认可并利用创新的基于技能的评估方法;学习提供者、政府、企业共同开发并提供基于技能的培训计划;促进终身学习和获得基于技能的学习机会;为行业发展和重新布局创建基于技能的途径。基于此,技能导向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创设面向数字时代的终生学习教育生态,营造技能优先的实践性开放学习空间,构建技能微认证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共同体。
关键词:
技能导向 职业教育 技能优先 微认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曼冰 郭龙
本文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提出中国要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应修订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之间规范的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开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手段,打造合格、高效的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德国 校企共建 技能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东风 葛力力 项羿
中德职业教育在模式、地位和发展方向上存在着许多差异。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特色模式建立教学体系,并且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享有与其他教育同等的地位,立足行业导向培养人才;中国职业教育以传统的学校教育为主,与企业脱节,并且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改革发展方面显示出滞后性。从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吸取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融入到我国职业教育中,对新时期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中德职业教育 模式 比较 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生超 张新科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制度设计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应用科技大学(FH)和中国高职制度设计发展历程和设计框架异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国高职教育制度应当在特色与变革中不断提高科学性;引进先进国家教育理念需要结合本国教育实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正 巫锐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适用范围存在差异,且具体制度设计有不同侧重。德国职教法修订的特色在于,针对高级职业资格的进修教育,设置三级阶梯,且通过中微条款和灵活性程序,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我国职教法修订注重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从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而言,两国均立足于实践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思路,通过体系化的制度设计,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时,围绕校企合作、普职融通、层类贯通等方面,完善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极大丰富了职业教育法内容,体现出鲜明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 修订 中国 德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