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2)
- 2023(16072)
- 2022(13826)
- 2021(13036)
- 2020(11027)
- 2019(25502)
- 2018(25183)
- 2017(49670)
- 2016(26174)
- 2015(29601)
- 2014(29314)
- 2013(28937)
- 2012(26537)
- 2011(23719)
- 2010(23813)
- 2009(22175)
- 2008(20744)
- 2007(18075)
- 2006(15916)
- 2005(13861)
- 学科
- 济(104825)
- 经济(104705)
- 管理(78396)
- 业(76603)
- 企(63811)
- 企业(63811)
- 方法(51400)
- 数学(45631)
- 数学方法(45093)
- 中国(32919)
- 财(30557)
- 融(28797)
- 金融(28795)
- 农(28440)
- 银(27703)
- 银行(27670)
- 行(26631)
- 业经(23568)
- 制(23398)
- 地方(22046)
- 务(20575)
- 财务(20503)
- 财务管理(20467)
- 学(19753)
- 企业财务(19566)
- 贸(19566)
- 贸易(19551)
- 农业(19042)
- 易(19035)
- 理论(16917)
- 机构
- 大学(370817)
- 学院(369737)
- 管理(151323)
- 济(151280)
- 经济(148120)
- 理学(131895)
- 理学院(130547)
- 管理学(128352)
- 管理学院(127680)
- 研究(116036)
- 中国(93470)
- 京(77602)
- 财(72285)
- 科学(69223)
- 财经(58961)
- 所(55787)
- 中心(55596)
- 农(54137)
- 经(53687)
- 业大(52758)
- 江(51518)
- 研究所(50692)
- 北京(48951)
- 经济学(46453)
- 范(46167)
- 师范(45758)
- 财经大学(44401)
- 州(43043)
- 院(42389)
- 经济学院(42315)
- 基金
- 项目(254238)
- 科学(201150)
- 基金(186637)
- 研究(186590)
- 家(160767)
- 国家(159444)
- 科学基金(139036)
- 社会(118829)
- 社会科(112833)
- 社会科学(112804)
- 基金项目(99850)
- 省(97639)
- 自然(90649)
- 自然科(88601)
- 自然科学(88578)
- 自然科学基金(86980)
- 教育(85942)
- 划(82362)
- 资助(77061)
- 编号(76666)
- 成果(60534)
- 部(56931)
- 重点(55936)
- 发(53222)
- 创(52954)
- 课题(51036)
- 教育部(49517)
- 创新(49355)
- 国家社会(48801)
- 科研(48725)
- 期刊
- 济(157115)
- 经济(157115)
- 研究(108465)
- 中国(63654)
- 财(54685)
- 管理(54226)
- 学报(53675)
- 科学(50233)
- 农(47940)
- 融(45846)
- 金融(45846)
- 大学(41832)
- 学学(39652)
- 教育(35470)
- 农业(32673)
- 技术(31589)
- 财经(28790)
- 业经(26510)
- 经济研究(25485)
- 经(24478)
- 问题(21343)
- 理论(19793)
- 实践(18100)
- 践(18100)
- 技术经济(17561)
- 图书(17129)
- 商业(17029)
- 科技(16605)
- 现代(16562)
- 统计(16233)
共检索到53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向阳 韩卫东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动量效应来自于对风险的补偿,但是缺乏实证方面的证据,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动量效应来自投资者行为,跟投资者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有关。文章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总体特征,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结构以及各自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对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短期动量效应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动量效应 股票市场 行为金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磊 刘亚清
本文将账面市值比分解为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有形收益和反映投资者主观预期的无形收益,以1994-2008年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投资者对账面市值比中不同元素的反应,结果显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主观预期过分乐观或者悲观引发市场过度反应,随着市场回归理性,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导致账面市值比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牛芳
本文在固定持有期动量策略的基础上,引入了MACD指标构建了随机持有期的动量新策略。运用两个动量策略对沪深A股从199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有交易数据的股票进行实证检验表明,固定持有期策略下,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而新策略下平均收益显著为正,动量效应显著。将实证结果同上证指数回归分析表明,系统性风险补偿仅仅解释了部分新策略的收益,这表明,按照本文所构建的新策略进行投资,可以获得显著优于大盘的平均收益,这为我国A股市场量化投资策略提出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A股市场 动量效应 投资策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雪阳
文以线性多因子定价模型为基础,对动量收益进行分解,通过构造两种不同的动量策略——基于历史总收益的动量策略和基于历史公司特定收益的动量策略,来考察不同因子对动量效应的影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统计显著的动量效应;股价对公司特定信息的反应不足是该效应存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公司特定收益 风险因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志慧
目前我国股市表现出浓烈的投机氛围,"泡沫"现象日益严重,使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这非理性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
非理性繁荣 行为金融 资产定价偏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荣武 何丽娟 聂慧丽
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文章在HS模型基础上将投资者划分为消息观察者、动量交易者和套利惯性投资者,从他们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关注点的不同出发,分段研究了三类投资者不同决策对股价的影响。分析表明:股价波动以消息传播为始点,动量交易者与套利惯性投资者加剧了动量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还会引发股价反转效应;股价产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程度受到股票市场环境、投资者规模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反转效应 套利惯性投资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谊浩
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性“反应效应”和中期性“动量效应”。依据本文的分析,造成中国股市存在这两种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股市存在对上市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过度反应;股票收益中存在“带头—滞后结构效应”。而这两个基本因素又内生于中国股市的特质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苏生 李志超 舒建平 兰召华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是两种重要的金融异象,质疑了有效市场假说。本文以2000~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不同的形成期搭配不同的持有期下的投资策略考察了中国股市跨行业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在沪深A股市场,按下游行业收益率排序的零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动量效应,按上游行业收益率排序的零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反转效应。从短期来看,跨行业动量或反转效应普遍不显著。持有期中长时,结果的显著性明显提高。跨行业动量或反转效应通过CAPM、Fama-French、Carhart模型调整后仍然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勇 王家庆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是被全球多个股票市场证实存在的金融异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研究,得到了我国A股市场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反转效应,而在中长期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均能获得显著的超额累积收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我国A股市场制度,规模效应等多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反转效应 超额收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向楠
梳理国内外文献中识别金融综合经营风险效应的7种方法,基于2012—2017年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保险公司和券商企业这4类上市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比较了单个机构和两两合成机构的破产风险(由Black-Scholes模型估计),研究发现:4类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均非常低,其中中小银行的破产风险相对高;对于降低破产风险,保险业务最有吸引力,中小银行和证券业务的吸引力较低;保险业务与证券业务有较好的风险对冲效果。关于系统性风险,通过对合成的全能银行样本的两阶段和三阶段回归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兼营保险业务会降低对股市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暴露,兼营证券业务会增加股市风险暴露和利率风险暴露,兼营房地产业务会降低股市风险暴露和利率风险暴露,但会增加汇率风险暴露;整体而言,股票市场没有对综合经营改变3种系统性风险的单位溢价要求,仅对综合经营中房地产业务的利率风险有所担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峻 王宇熹 陈伟忠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股市风格动量。结果表明,以规模、益本比率及净市值比率进行风格划分,国内股市存在显著的中期风格动量,风格动量策略对于大型机构投资者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传统风险因子对风格动量缺乏解释力,风格动量反映了股价的可预测性。结果与Barberis和Shleifer(2003)风格水平正反馈交易模型预测基本一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强 杨淑娥
基于横截面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股市1997年至2004年所有A股月收益率进行的逐月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1997-2000年间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但此后基本消失;通过分析不同规模组合以及同一规模组合在规模效应消失前后月换手率的变化,证实了过度投机是规模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小市值股票的超额收益是对因过度投机产生的噪音交易风险的补偿。
关键词:
规模效应 月换手率 噪音交易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啸波
动量效应作为一种金融异象,广泛存在于各个市场。然而在丰厚收益的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学术界称之为"动量崩盘"。本文在确定中国A股证券市场动量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动量组合的风险性质。结果表明:A股市场存在周度的动量效应;且该周度效应无法被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所解释;A股的周度动量效应没有出现普遍存在于其他动量市场的"动量崩盘"现象,表明在A股市场实施动量策略,不仅收益比美国市场更丰厚,而且风险更小;而动量组合在牛熊市中不对称的收益表现,使得动量收益可以和股票期权一样被市场预计波动率所解释。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动量崩盘 预计波动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迪 蒋胜
股市财富效应是一个与相关因素交替发展的动态过程,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表现形式,本文另辟蹊径尝试以行为金融学及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解释股市财富效应,试图发现影响财富效应活的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希望可以给理论研究者、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
股市 财富效应 行为金融学 心理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登宝 施腾 邓潇潇
在对金融杠杆影响股市流动性的状态转换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宏微观视角和"价量结合"视角构建金融杠杆和股市流动性的测度指标,并基于MS-VAR模型检验了金融杠杆影响股市流动性的状态转换效应。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效应。金融杠杆过低时容易引发股市流动性紧缩不足,金融杠杆适度提高时股市流动性则由紧缩状态转换为相对充裕状态,而金融杠杆过度提高则会导致股市流动性由充裕转为过剩,不断积累泡沫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进一步造成股市流动性紧缩枯竭。此外,在不同状态下,宏观金融杠杆和微观金融杠杆影响股市流动性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宏观金融杠杆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要高于微观金融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