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5)
2023(14946)
2022(12853)
2021(12205)
2020(10264)
2019(23687)
2018(23240)
2017(45456)
2016(24057)
2015(27022)
2014(26716)
2013(26233)
2012(23846)
2011(21229)
2010(21224)
2009(19535)
2008(17642)
2007(14937)
2006(12805)
2005(10875)
作者
(65835)
(54620)
(54094)
(51543)
(34585)
(26273)
(24824)
(21491)
(21044)
(19173)
(18660)
(18175)
(17135)
(17029)
(16966)
(16382)
(16172)
(16120)
(15596)
(15530)
(13294)
(13213)
(13128)
(12526)
(12251)
(12107)
(11945)
(11845)
(10924)
(10684)
学科
(92171)
经济(92071)
管理(68756)
(66264)
(56211)
企业(56211)
方法(45550)
数学(39978)
数学方法(39447)
中国(28038)
(27435)
金融(27433)
(25515)
银行(25478)
(25463)
(24524)
(23798)
(21150)
业经(20899)
地方(19146)
(18341)
(17586)
财务(17515)
财务管理(17482)
理论(16830)
企业财务(16679)
农业(16339)
(16245)
贸易(16232)
(15794)
机构
大学(331623)
学院(328399)
管理(134704)
(131036)
经济(128299)
理学(117908)
理学院(116695)
管理学(114621)
管理学院(114027)
研究(104077)
中国(82201)
(68574)
科学(63283)
(59493)
中心(49941)
(49761)
财经(49151)
(48852)
业大(48186)
研究所(45787)
(44915)
(44843)
(43291)
师范(42889)
北京(42800)
经济学(40311)
农业(38289)
(37980)
(37488)
财经大学(37129)
基金
项目(233138)
科学(184155)
研究(171382)
基金(170607)
(147277)
国家(146056)
科学基金(127083)
社会(108387)
社会科(102827)
社会科学(102801)
基金项目(91053)
(90234)
自然(82890)
自然科(81015)
自然科学(80994)
教育(79530)
自然科学基金(79529)
(75996)
编号(70439)
资助(70053)
成果(55959)
(51756)
重点(51608)
(48879)
(48814)
课题(47006)
创新(45537)
教育部(45076)
科研(44898)
大学(44544)
期刊
(132152)
经济(132152)
研究(94348)
中国(55763)
学报(49920)
管理(47185)
科学(45788)
(44793)
(43378)
(39087)
金融(39087)
大学(38909)
学学(36420)
教育(36302)
农业(30001)
技术(28390)
财经(23511)
业经(21685)
经济研究(21345)
(20009)
图书(17651)
问题(16970)
理论(16878)
实践(15607)
(15607)
科技(15226)
技术经济(14971)
(14876)
(14525)
现代(14103)
共检索到46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会有一个痛定思痛、检讨和变革的过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其成因和教训的研究立即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金融脆弱性说(Wolf,2008)、金融创新过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娜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发端于次贷,但本质是美国实体经济扭曲的增长方式"低储蓄、过度负债"所致。金融危机暴露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的缺陷。应对全球的经济动荡,中国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需要运用税收、信贷政策维系市场的稳定,银行需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也要坚守审慎的原则,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权丽平  张彦伟  
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以期回答为什么类似的金融危机会在新兴市场接连不断地发生。对亚洲金融危机所做的剖析,其最终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起到警示作用。本文提出了从全球化的角度建立相关调控制度和合作机制,并应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创立金融危机的预防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饶育蕾  彭叠峰  王建新  
金融危机是一个宏观概念,对金融危机的研究通常是从宏观角度展开,然而金融市场的宏观整体波动往往依托于微观主体的系统性行为偏差。为探讨宏观金融危机背后的微观行为机理,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将个人微观行为对金融市场系统性偏差和危机产生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基于金融危机的微观行为机理,以羊群行为为核心,从认知偏差、金融代理投资和社会互动因素三个角度,综述了导致羊群行为发生并致使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最终发生金融危机的过程的微观诱因。最后,本文展望了行为金融学对应对金融危机和重构金融体系研究的历史使命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昌忠泽  
文章构建了一个软预算约束下的道德风险—金融危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机制可以描述为:软预算约束→道德风险→金融创新激励→金融创新过度→信贷膨胀→大量呆坏账→加剧金融脆弱性→利率提高和房价下跌时的风险集聚→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于美国经济中软预算约束现象的普遍存在:存款保险、有限责任、破产重组、社会保障安全网、美国住宅市场中流行的法律和制度安排以及资产证券化、监管俘获、格林斯潘对策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安毅  
自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再次感受到大型危机的破坏力。对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并且迅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受到本次危机的冲击更加明显。历史表明,每次危机都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我国应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复杂形成机制,并根据本国国情,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稳步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安娜斯卡西亚·斯拉瓦  
笔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种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协同演化市场模型,包括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从众型交易者(herd trader)、采取少数者博弈策略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ame trader),以及采用基因编程这种智能化方法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P trader)。当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国内市场的某些技术类的交易者会因为一种"压力"机制转变其自身的类型,变成从众型投资者。这些从众型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是危机时普遍的市场情绪,而不是其他基本面的因素。笔者通过模拟四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危机时从众心理被压力强化,国内从众型交易者越来越多,同时股价受国外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外国金融市场的危机逐渐传递到国内。模型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从而未雨绸缪,防止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发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罗维海  
自泰国于今年5月爆发货币危机以来,这场危机已蔓延至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新兴市场,而演化为一场东南亚地区的局部性金融危机。5~6月国际游资主要围攻泰国铢,7月以来则围攻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自7月初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短短一个月泰铢对美元贬值38%,马来西亚林吉特和菲律宾比索各贬值15%。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纪平  张连起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争论的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课题组  邹贤启  张静  马天禄  刘美频  
本文回顾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升级和扩散的过程,探讨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效应,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园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准则的质疑,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公允价值存废"的论争。文章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局限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公允价值准则是否是造成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文章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志卫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成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之争是由于其尚存在缺陷所致。但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的问题,而是公允价值和行为金融(非理性投资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非理性投资行为和套利限制的存在,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在价值;非理性投资行为造成了市场的异常波动,从而导致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应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和确认方式,及加强投资者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超  
美国金融经济危机表面上源于次级贷款和其衍生产品的泛滥,其深刻的原因则是19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和体制。危机让我们看到: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转移和分散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但不能消灭风险,还可能将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内复制和层层放大;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推动资产泡沫的形成,最终伤害实体经济;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公共产品提供职责不能推给市场,否则得不偿失;我国要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此扩大内需、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长期策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邝梅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全球的蔓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制度失灵密切相关。IMF的权力结构主要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益,导致IMF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基本功能失效。虽然IMF进行了改革,但美国在IMF权力结构中仍具有明显优势。重建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