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1)
- 2023(13893)
- 2022(12283)
- 2021(11636)
- 2020(9720)
- 2019(22792)
- 2018(22484)
- 2017(43909)
- 2016(23597)
- 2015(26609)
- 2014(26312)
- 2013(25640)
- 2012(23526)
- 2011(20718)
- 2010(20221)
- 2009(18016)
- 2008(17011)
- 2007(14321)
- 2006(12143)
- 2005(9967)
- 学科
- 济(91798)
- 经济(91704)
- 管理(65721)
- 业(61633)
- 企(50915)
- 企业(50915)
- 方法(45169)
- 数学(39948)
- 数学方法(39409)
- 农(24737)
- 中国(22502)
- 财(22069)
- 地方(20955)
- 业经(20258)
- 学(18799)
- 农业(16714)
- 贸(15385)
- 贸易(15378)
- 制(15010)
- 环境(14920)
- 理论(14891)
- 易(14850)
- 务(14493)
- 技术(14450)
- 财务(14423)
- 财务管理(14394)
- 和(14217)
- 企业财务(13538)
- 银(12656)
- 银行(12623)
- 机构
- 大学(317343)
- 学院(316067)
- 管理(131177)
- 济(123390)
- 经济(120724)
- 理学(115089)
- 理学院(113825)
- 管理学(111735)
- 管理学院(111163)
- 研究(99863)
- 中国(73858)
- 京(68334)
- 科学(63115)
- 财(53760)
- 业大(48630)
- 农(48001)
- 所(47571)
- 中心(47044)
- 财经(44516)
- 江(43922)
- 研究所(43826)
- 北京(42615)
- 范(42352)
- 师范(41984)
- 经(40741)
- 农业(37541)
- 院(37444)
- 经济学(36537)
- 州(36227)
- 师范大学(34276)
- 基金
- 项目(230593)
- 科学(182079)
- 研究(168796)
- 基金(167888)
- 家(145314)
- 国家(144121)
- 科学基金(125700)
- 社会(105935)
- 社会科(100341)
- 社会科学(100316)
- 基金项目(90781)
- 省(89539)
- 自然(83087)
- 自然科(81166)
- 自然科学(81147)
- 自然科学基金(79652)
- 教育(77695)
- 划(75650)
- 编号(69603)
- 资助(68261)
- 成果(54044)
- 重点(50858)
- 部(50583)
- 发(48688)
- 创(48051)
- 课题(46606)
- 创新(44774)
- 科研(44228)
- 教育部(43724)
- 大学(43376)
- 期刊
- 济(126624)
- 经济(126624)
- 研究(87893)
- 中国(55926)
- 学报(48392)
- 管理(45616)
- 科学(45196)
- 农(42233)
- 财(40435)
- 大学(37479)
- 学学(35055)
- 教育(34366)
- 农业(29770)
- 技术(29171)
- 融(23243)
- 金融(23243)
- 业经(21978)
- 财经(20265)
- 经济研究(19523)
- 图书(17814)
- 经(17242)
- 问题(17058)
- 资源(15608)
- 科技(15569)
- 理论(15497)
- 技术经济(14945)
- 业(14847)
- 实践(14438)
- 践(14438)
- 版(14354)
共检索到440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雯 周丁扬 苏珊 田盈盈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和发展"双转型期"北京市工业行业用地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2007—2015年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重心转移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和行业三个维度探讨了北京市工业用地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总面积及各行业受让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出让行业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但出现由"现代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工业"转变的趋势;出让工业用地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20—40 km的近郊区,具有明显的工业园区指向性和近郊区环状集聚态势,不同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工业用地出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文雯 车娜 周丁扬 姜广辉
本研究旨在刻画北京市工业用地供给及工业转型特征,探讨土地供给与工业转型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北京市工业转型呈"快-慢-快"发展趋势,经历了1998年和2011年两个快速转型期,工业高级化程度快速提升,工业行业由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制造业转变。同时,北京市工业用地供给数量和价格均显著提升,但以2007年中国工业用地供给市场化为转折点,2007年后面积增速明显放缓,而价格增速显著上升。VAR模型结果显示,工业用地供给变化对工业转型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具有滞后和波动性;但工业转型对工业用地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因此,未来需推进工业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进一步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保障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促进土地的合理配置以及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文雯 车娜 周丁扬 姜广辉
本研究旨在刻画北京市工业用地供给及工业转型特征,探讨土地供给与工业转型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北京市工业转型呈"快-慢-快"发展趋势,经历了1998年和2011年两个快速转型期,工业高级化程度快速提升,工业行业由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制造业转变。同时,北京市工业用地供给数量和价格均显著提升,但以2007年中国工业用地供给市场化为转折点,2007年后面积增速明显放缓,而价格增速显著上升。VAR模型结果显示,工业用地供给变化对工业转型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具有滞后和波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萍 徐跃红 沈佳庆
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工业用地的空间集聚分散变化特征,并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建议。分析产业用地区域分布的变化规律,利用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变化、工业产值比重变化和工业用地报酬变化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工业用地集散的趋势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北京市及不同区域目前工业用地布局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工业用地供应应坚持市场化方向,同时,工业用地管理应顺应工业用地的集散分布规律。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集聚 分散 演变 动因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I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的一致性,理论模型能较好解释土地市场建立以来的演变过程;与理论判断相同,基础设施扩张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引致1999年之后住宅用地容积率空间变化梯度明显变缓;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的上升说明,市场力量正在影响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形成,且市场效率逐步提高,作用深度逐渐增强,将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帆 麻林巍 蓝钧 陈世杰 陈景文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将有助于稳步推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而园区所处区域的特点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考虑相关性、可操作等原则,初步提出了一套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计算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6大类准则,共计25个具体指标,划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前者包括:信息基建共享类指标、管理与发展类指标、减量消耗类指标、园区环保类指标。后者包括:循环利用类指标和产业共生类指标。该指标体系蕴涵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已成为推进北京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借鉴,也可作为国家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周宁 双文元 洪舒蔓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宏娟 石敏俊 谌丽
不符合规定途径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却受到了很大阻碍。本文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即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和用地方,发现导致流转的根本原因是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驱动,各利益主体间均存在利益冲突,并从利益主体的视角分析导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利益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主要矛盾,政府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关键,提出应从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运用行政手段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服务等利益协调策略,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姚永玲 陈卓咏
本文从服务业类型划分的依据出发,对国际上几种主要类型划分进行了述评,提出了针对北京目前阶段经济特征的四级划分方案。在二级分类中,提出了成熟型服务业、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和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服务业的划分,突出了这几种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北京市2006年的数据,对新划分的类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服务业类型的统一认识和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服务业 类型划分 现代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亚敏 王文
研究目的:正确把握城市热点区域存量划拨工业用地申请补办出让的内在动因及其对城市科学供地、合理用地的影响,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因果分析。研究结果:城市热点地区存量划拨工业用地申请补办出让的目的并非基于现状用途,而是期望通过补办出让—转让获取额外收益。研究结论:现行直接办理协议出让的简单处置方式,可能会影响土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有序发展。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更为适宜的处置方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庆杰 王新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主要形式,不仅推动了全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保障了农民以土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权利,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效率低下、分散利用、收益分配混乱等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在加强政府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俊骋 那鲲鹏
现有工业用地更新重视工业景观的保护利用,忽略了附着在工业用地上企业网络的演化。通过北京市西城区普天德胜科技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工业用地更新基础上园区企业横纵向网络的演化过程,并发现延续下的企业网络对新入驻的同类型企业有一定吸引力,但吸引力有限。区位和租金仍是企业入驻的核心考虑因素。提出需要重视工业用地更新后企业网络的继承延续,推动工业用地更新后形成各类园区孵化所需的"制度厚实",促进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工业用地更新 企业网络 演化 地方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王静 崔丽 邵晓梅 张凤荣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案例区,区别以往基于行政单元和统计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土壤图、农用地分等相关数据,构建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平谷区的农用地为评价单元,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结果表明:①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比状况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地形和灌溉等自然本底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基础条件;②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主要处于比较集约和基本集约的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平原和半山区的农用地集约度高于山区。构建基于多元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佳 孔祥斌 赵晶 张雪靓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