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52)
2023(17295)
2022(14701)
2021(13932)
2020(11645)
2019(26994)
2018(26315)
2017(50992)
2016(26875)
2015(30245)
2014(29723)
2013(29350)
2012(26738)
2011(23892)
2010(23584)
2009(21771)
2008(20260)
2007(17127)
2006(14675)
2005(12913)
作者
(73706)
(61372)
(60571)
(57934)
(38893)
(29269)
(27826)
(24060)
(23472)
(21507)
(20823)
(20650)
(19205)
(19198)
(19030)
(18692)
(18213)
(17875)
(17440)
(17433)
(15040)
(14796)
(14681)
(13909)
(13682)
(13621)
(13360)
(13099)
(12147)
(11989)
学科
(107992)
经济(107877)
管理(75767)
(73452)
(61227)
企业(61227)
方法(51320)
数学(45477)
数学方法(44920)
中国(34639)
(29083)
(28418)
(28311)
金融(28309)
(26731)
银行(26692)
(25696)
业经(23919)
(22427)
地方(21699)
(21632)
贸易(21615)
(21306)
(21126)
(19204)
财务(19132)
财务管理(19093)
农业(18978)
企业财务(18204)
理论(17325)
机构
大学(371963)
学院(369433)
(156092)
经济(153059)
管理(148546)
理学(129726)
理学院(128371)
管理学(126171)
管理学院(125522)
研究(123976)
中国(99112)
(78063)
科学(73862)
(69727)
(59758)
中心(58078)
财经(57195)
(55342)
研究所(54910)
业大(52841)
(52386)
(49806)
北京(49369)
经济学(48712)
(47148)
师范(46699)
(45548)
经济学院(44115)
农业(43226)
财经大学(43088)
基金
项目(260082)
科学(206203)
基金(191967)
研究(191139)
(166699)
国家(165369)
科学基金(143268)
社会(122669)
社会科(116483)
社会科学(116454)
基金项目(101546)
(98463)
自然(92434)
自然科(90378)
自然科学(90355)
自然科学基金(88745)
教育(87496)
(83443)
资助(79395)
编号(76630)
成果(61102)
(58572)
重点(58148)
(55233)
(54278)
课题(51907)
国家社会(51522)
教育部(50922)
创新(50744)
科研(49990)
期刊
(159007)
经济(159007)
研究(109184)
中国(65670)
学报(55660)
管理(53016)
科学(52521)
(52183)
(49333)
大学(43417)
(42500)
金融(42500)
学学(40982)
教育(36851)
农业(34129)
技术(31359)
财经(27724)
经济研究(27369)
业经(25118)
(23814)
问题(20642)
理论(18108)
(17674)
技术经济(17330)
(17243)
图书(17225)
科技(16836)
实践(16309)
(16309)
(16119)
共检索到530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卢小兵  
通过对中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金融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其主要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这是当前中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从信用中介链条角度出发,对中国信用中介链条的发展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世纪末以来,中国信用中介链条总体处于拉长状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信用中介链条拉长的幅度和速度都有大幅度提升。运用TVP-VAR模型对金融结构变量与信用中介链条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金融结构变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内涵的变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兆本  朱俊鹏  
本文为评价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水平构建了一个综合的金融稳定度量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金融系统的发展、脆弱性、稳健性和世界经济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度量指标建立基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计量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度量指标对关键宏观经济指标有较高敏感性。此外,基于计量模型结果使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方法对度量指标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稳定水平多年来稳中有升,且能很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重大金融事件及改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模拟预测结果显示2012年度量指标先降后升,即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赵桦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不稳定性可能长期存在。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指数并对金融运行情况进行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四个维度选取20个基础指标,采用2009—2019年的年度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并运用H-P滤波分析论证了所构建指数的解释效果。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中权重较大,反映了消费者经济预期对金融稳定有关键性作用;从四个维度构建的金融稳定指数对中国当前金融运行状况有较好的测度和解释效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德勇  
我国金融业机构的扩张和市场退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形成和演化的 ,截止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处理好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社会净福利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是提高金融效率和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均辉  
金融稳定是微观宏观、内部外部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由外部传染到内部,并在内部因素的配合下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文章梳理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历程,分析了中国金融稳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谨慎地开放资本账户、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加强审慎有效的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金融稳定建设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宗新  张秀秀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能否发挥稳定现货市场功能,金融周期风险是否会改变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投资者实施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和交易者行为两个维度探析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机理,分析金融周期风险对衍生工具稳定功能的影响,解析引入国债期货合约能否缓解金融周期波动对国债市场冲击,同时关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机制改进与现券波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实现抑制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金融周期风险会引发现货价格波动,国债期货市场能够降低金融周期的波动冲击;(2)改善现货市场深度和套保交易是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路径,国债期货市场增进国债预期交易量流动性、减弱非预期交易量干扰,金融周期低波动区间套保交易稳定作用受到抑制;(3)国债期货投机交易和波动溢出效应助长现货市场波动,正负期现基差对国债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是21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基于金融稳定考量的策略布局,一个国家如何保障金融稳定,也成为经济学家近年来热心研究的重要题材。中国社会科学院何德旭研究员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机,与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到对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的百家争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满红  
在全面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其运作的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益凸显的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防范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有益的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红权  潘士远  
投资率较高和投资增速较快是导致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压缩投资规模控制物价并稳定经济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旨。而金融已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宏观调控的核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当前压缩投资规模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度”的关键在于支持投资的金融机制与金融结构的完善。本文试图从金融结构角度剖析投资容易波动、难以调控稳定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的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红兵  
基于一个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本文利用2000Q1-2012Q3的季度数据为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了一个金融稳定综合指数(AFSI),涵盖金融体系发展、金融脆弱性、金融稳健性和世界经济形势等四个维度的32个指标。结果显示该AFSI能够较好地捕捉到9.11恐怖袭击、中国"入世"、中国"汇改"、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水平的冲击和影响。计量验证表明,我们构建的AFSI敏感性较好,能够正确测度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一步对AFSI进行随机模拟动态预测,结果显示我国金融体系在2012Q4-2014Q4将经历不稳定转向稳定。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红兵  杜金岷  
利用2002年第1季度~2013年第2季度的季度数据和基于UECM模型及边界检验的协整方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并为指数设置上下边界。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有4个季度的FSCI低于其下界,表现为"金融不稳定";有3个季度的FSCI高于其上界,表现为"金融失衡"。进一步的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构建的FS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劲松  钟昌标  武文慧  余韵  
地区金融稳定是宏观金融稳定的基础,地区金融风险的波动及其治理将直接影响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基于2015—2019年省级层面的中频数据,选取来自主要风险领域的十四项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季度频率的地区金融稳定指数,刻画了造成各地区金融稳定发展异质性的重要风险特征,并揭示了其背后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2015—2019年,我国整体金融稳定运行趋势不容乐观,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金融稳定运行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时段突出的主要金融风险也有所不同。在中国金融稳定地区异质性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地区内金融资源的空间适度集中、引导地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强化对阶段性突出风险的管控是地区金融风险治理可具体采用的三大长效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石静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和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水平)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金融业经营体制、监管体制的选择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均要参考这个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力图建立稳定与效率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中国金融当局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通过对国有银行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分析,根据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探讨金融改革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