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2)
2023(11904)
2022(10115)
2021(9502)
2020(8280)
2019(19358)
2018(19015)
2017(37467)
2016(19854)
2015(22505)
2014(22455)
2013(22262)
2012(20276)
2011(18089)
2010(17969)
2009(17102)
2008(16051)
2007(14288)
2006(12029)
2005(10668)
作者
(54905)
(46168)
(45949)
(43849)
(29245)
(22203)
(21233)
(18031)
(17493)
(16306)
(15588)
(15370)
(14560)
(14356)
(14224)
(14213)
(14082)
(13565)
(13353)
(13220)
(11227)
(11138)
(11135)
(10585)
(10457)
(10384)
(10296)
(10059)
(9232)
(9150)
学科
(82188)
经济(82103)
(64703)
管理(62412)
(55825)
企业(55825)
方法(43607)
数学(39129)
数学方法(38703)
(27971)
(27381)
金融(27378)
(25725)
银行(25700)
(24696)
中国(24383)
(21512)
(20888)
财务(20837)
财务管理(20796)
企业财务(19930)
(19535)
业经(18049)
地方(16092)
(15088)
贸易(15077)
(14698)
农业(14612)
(14027)
理论(12941)
机构
学院(279413)
大学(278577)
(118120)
经济(115810)
管理(114608)
理学(99787)
理学院(98862)
管理学(97279)
管理学院(96777)
研究(83660)
中国(71916)
(56249)
(55894)
科学(49030)
财经(45793)
(44098)
中心(43234)
(41644)
(40445)
业大(40318)
(40195)
经济学(36837)
研究所(36696)
农业(34708)
财经大学(34446)
北京(34257)
经济学院(33562)
(32584)
(32160)
师范(31799)
基金
项目(188823)
科学(150172)
基金(140112)
研究(136594)
(120666)
国家(119673)
科学基金(104957)
社会(88203)
社会科(83913)
社会科学(83888)
基金项目(75039)
(73582)
自然(69028)
自然科(67512)
自然科学(67494)
自然科学基金(66333)
教育(63715)
(61450)
资助(57792)
编号(55305)
成果(43633)
(42931)
重点(42070)
(40044)
(39463)
教育部(37528)
创新(37435)
科研(37226)
人文(36808)
国家社会(36492)
期刊
(119868)
经济(119868)
研究(75502)
(47165)
中国(47105)
管理(40867)
(40107)
金融(40107)
学报(39957)
(38706)
科学(37422)
大学(31025)
学学(29702)
农业(24965)
技术(24607)
财经(23106)
教育(21152)
业经(20065)
(19634)
经济研究(19142)
问题(16138)
财会(14835)
理论(14491)
技术经济(14227)
统计(13947)
(13606)
实践(13145)
(13145)
商业(13014)
(12803)
共检索到399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目前上市公司中发生的管理层收购 ,是一种基于融资方式的“杠杆收购” ,在与此相适应的融资渠道和手段没有形成以前 ,管理层融资方式单一、还款期限短 ,面临的短期偿债压力很大。管理层基于还债压力下的经营行为 ,除多分红和少积累外 ,极可能通过股权运作甚至股票炒作来解决还款资金问题 ,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在目前条件下 ,管理层收购 ,应限于股权相对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和收购资金少的个别上市公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丽虹  
基于横截面分析和面板分析对中国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条件对投资行为影响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资金量对投资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这一影响更为突出。另外,在外部融资方式中,短期借款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股权融资,最后才是长期借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文德  
企业通过向公众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后,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选择多种方式筹集长期资本的基础。这些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等。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和便利性正是企业追求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主要动因,也是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高明生  王艳波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现状呈现负债偏低、股权比例偏高的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外生性的,也有内生性的。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中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效应较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应从扩大债务融资比重、规范和发展债券市场、构建风险退出机制、完善财务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岩  
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方式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规模大、企业价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佳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国有股比例高的企业,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企业的代理成本就会越高,因此,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杠杆比例高的企业则因为增发门槛的提高,通过条款设计等措施能使可转换债在短期内转换成股票,因而更倾向于选择发行企业债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帮亮  贝政新  
本文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762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配对样本研究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从企业财务特征和公司治理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债权再融资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公司规模、更好的成长性、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及更低的经营风险,但不一定具有更优的公司治理水平。实证结果还表明,公司在进行债权再融资决策时,相关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和股权集中度是三种债权再融资方式共有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子尧  
本文引入控制权收益因素建立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全体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时,Stein(1992)所指出的好公司只能发行债券,中等公司只能发行可转债,差公司只能发行股票的无任何融资代理成本的市场分离均衡就无法实现。随着控股股东可能获取的控制权收益大小的不同,各种公司都有可能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既可能是中等公司,也可能是好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国杰  印战  郝萌萌  
MBO的杠杆收购特征决定了融资是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管理层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取所需的资金,因此不得不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融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MBO案例,归纳了不同融资模式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根据这些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士伟  王子成  
融资方式是各界对我国上市公司MBO中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区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两类主体,对MBO后上市公司迫于管理层还款压力而进行高额派现对不同类型股东财富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解析,发现MBO后高额派现对管理层有利,而对广大外部中小流通股东不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玲  姜一川  
本文采用Richardson预期投资模型计算公司的投资效率,检验了投资不足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MBO后公司业绩确实存在着下滑,并且公司的股利分派率显著提高,投资不足的公司数目显著上升,MBO前投资过度影响公司效率,但在MBO后转变为投资不足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证明个人融资进行MBO,使得管理层具有较高的现金分红冲动,其超额分派股利的动机导致了公司投资不足,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宋丽颖  
无论西方早期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还是现代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理论,都证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对公司的成本水平、市场价值表现,以及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总结各家流派的理论观点,对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融资结构的合理设计,从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天鸣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解决方式有内部和外部两条途径。由于普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现象,以公司董事会为特征的内部途径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样,与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紧密相关的外部途径就成了解决代理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根据国别的不同,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又可分为偏重于市场的直接融资型与偏重于银行的间接融资型,两种融资方式最终导致了旨在约束企业经理层的“市场制约型”与“银行制约型”两种监控体制的产生。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两种监控体制的特征、手段、以及各自的利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彬  
通过对2000-2003年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别股东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倾向不同,非流通股中国家股与流通A股、内部职工股、高管股倾向配股方式,而其他非流通股和流通B股、H股、基金、战略投资者均倾向增发、转债的方式。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配股,非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增发。原因在于各类别股东在不同再融资方式下的利益格局不同,同时各类别股东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力不同,决定最终选择结果不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秦容  李迅  张同健  
本文基于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中,股权融资的效果最好,债券融资次之,内源融资效果最差。此外,并购规划和并购交易对并购绩效存在促进作用,技术整合、生产整合和营销整合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文化整合对并购绩效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辉  肖玲  赵海龙  
采用资产负债率、内源融资率、股权融资率等指标来反映公司的融资方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一个指标体系来衡量公司治理绩效,对2007年发生并购的沪深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出不同的融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