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5)
- 2023(17944)
- 2022(14424)
- 2021(13458)
- 2020(11190)
- 2019(24988)
- 2018(24560)
- 2017(47287)
- 2016(25150)
- 2015(28069)
- 2014(28076)
- 2013(27247)
- 2012(24660)
- 2011(21877)
- 2010(22070)
- 2009(20488)
- 2008(19016)
- 2007(16856)
- 2006(14863)
- 2005(13166)
- 学科
- 济(101165)
- 经济(101053)
- 业(74734)
- 管理(69685)
- 企(52646)
- 企业(52646)
- 农(49678)
- 方法(39827)
- 数学(35062)
- 数学方法(34603)
- 中国(33628)
- 农业(33301)
- 融(28329)
- 金融(28321)
- 财(28221)
- 银(27735)
- 银行(27704)
- 业经(27387)
- 行(26662)
- 地方(26185)
- 制(24064)
- 学(19635)
- 务(17861)
- 财务(17792)
- 财务管理(17755)
- 体(17062)
- 企业财务(16975)
- 贸(16595)
- 贸易(16579)
- 理论(16399)
- 机构
- 学院(343051)
- 大学(337472)
- 济(139212)
- 经济(136198)
- 管理(133336)
- 理学(114504)
- 理学院(113317)
- 研究(113045)
- 管理学(111276)
- 管理学院(110650)
- 中国(93424)
- 农(70986)
- 京(69156)
- 科学(68936)
- 财(65506)
- 中心(56927)
- 所(55619)
- 农业(54667)
- 业大(54648)
- 江(52689)
- 财经(51533)
- 研究所(50417)
- 经(46967)
- 范(44712)
- 师范(44210)
- 州(42418)
- 经济学(42299)
- 北京(42034)
- 院(40850)
- 经济学院(38315)
- 基金
- 项目(237498)
- 科学(187896)
- 研究(177012)
- 基金(172071)
- 家(149787)
- 国家(148494)
- 科学基金(128242)
- 社会(113430)
- 社会科(107244)
- 社会科学(107218)
- 省(95335)
- 基金项目(91120)
- 自然(80809)
- 教育(80097)
- 自然科(78960)
- 自然科学(78940)
- 划(78137)
- 自然科学基金(77507)
- 编号(73708)
- 资助(68146)
- 成果(59458)
- 重点(53415)
- 发(52611)
- 部(51694)
- 创(49855)
- 课题(49652)
- 国家社会(47731)
- 创新(46630)
- 科研(45284)
- 制(44528)
共检索到517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达
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构建是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融资促进为着力点,基于湖南省351家县域涉农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调研数据,遵循"汇总指标→普适性与可得性筛查→可靠性筛查→合规性筛查→可用性与适度性筛查→重要程度分级"的标准化流程,构建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102个三级指标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按照重要性程度将三级指标划分为核心类、重要类和一般类,明确了各类指标采集渠道与验证方式。建议从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沟通交流、推动信息共享、开展宣教维权等4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任刚举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分析涉农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信用体系建设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认为应加快涉农经济主体信用档案的征集力度,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开展以提升信用意识为核心的征信宣传,大力发展信用中介力量,补平经营资金收益率,以推动涉农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短板在于农村缺乏合格抵押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农村融资成本高且有效供给少。论文通过对2009年以来江苏农村抵押品融资状况的问卷和实地调研,剖析当前农村抵押品融资存在的瓶颈和问题,提出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应以抵押品融资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农村抵押品的可得性,疏通和完善有效的农村资金供给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良虎 胡晶晶
融资能力是造成企业在金融机构中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对融资能力的研究缺乏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本文从融资能力的理论内涵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影响融资能力的核心要素,进而构建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变异系数法的组合对各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行评判,以期对融资实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金融机构 融资能力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新力 段莉芝
根据湖南省区域金融的现实情况,本文建立了适合湖南省的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它用来定量地测量金融业的风险大小和稳定状况,有利于金融业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关键词:
区域金融稳定 指标体系 基本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炜杰
本文利用2007—2016年县域粮食生产数据,以2009年开始试点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够显著提高粮食的产量,且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要强于粮食主产区。此外,该政策影响效果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弱。(2)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有助于缓解粮食生产的信贷约束问题。(3)进一步研究表明,支农金融政策的实施能够鼓励各地农业企业的成立,提高农业机械和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水平,但对于各地有效灌溉面积不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信贷约束 涉农贷款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炜杰
本文利用2007—2016年县域粮食生产数据,以2009年开始试点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够显著提高粮食的产量,且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要强于粮食主产区。此外,该政策影响效果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弱。(2)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有助于缓解粮食生产的信贷约束问题。(3)进一步研究表明,支农金融政策的实施能够鼓励各地农业企业的成立,提高农业机械和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水平,但对于各地有效灌溉面积不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信贷约束 涉农贷款 农业现代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彬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县域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尤显重要。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建立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县域农业工业化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从中寻求县域农业工业化的良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县域 农业工业化 比较分析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耿庆峰 尹利军 郭国龙
立足福建省,以县域普惠金融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和普惠金融联盟(AFI)等国际主要组织关于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际,构建了福建省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选取了2013-2016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福建省县域普惠金融在金融可获得性、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和金融发展质量3个维度的因子得分,从而对福建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普惠金融总体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中金融可获得性最高,金融服务使用情况次之,金融服务质量最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相关性;微小型企业和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程度仍较低。今后,福建省将在优化银行结构布局,支持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大扶贫力度等方面提高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指标体系 评价 因子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贤 罗荷花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是其实现服务"三农"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机构支农的视角,从支农条件、支农过程和支农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HN县LJ农村信用社为例,对机构支农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湖南省HN县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数为66.33%,说明目前该农信社支农能力一般,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标体系的子准则层处于非均衡状态,机构内部制度、贷款监督过程、资金回收过程、农户满意程度、农户受益情况处于优势地位,而外部环境、机构可持续、客户识别过程、贷款交易过程、服务广度、服务深度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从改善外部环境、促进机构可持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娟 梁称福
当前国内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侧重于生态环境建设,而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考虑不够深入。构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坚持系统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定性化与定量化相结合、导向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等六项基本原则。基于此,笔者初步研究并构建了衡阳市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包括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状况、绿色发展模式等11个二级指标,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46个三级指标。旨在为衡阳市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
关键词:
衡阳市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永明
我国农户融资难从表面上看是公办金融机构不愿向农户贷款,而根源则是其与农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破解农户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推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近离农户的民办金融组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性 农村金融体系 农户融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席凤梅
为进一步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支持"三农"发展,从2010年起,各级财政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60%,市、县两级财政承担40%。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2011年,全市6县(市)14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 祁振汉 尤行超 熊志东 陈启学 任永卿 周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贤 叶慧敏
通过对湖南省祁阳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建立Logit模型对农村金融机构识别和选择贷款客户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实中农户户主年龄、农户类型、家庭年收入、存款余额占收入比例、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有无贷款记录等因素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客户的识别及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旨在方便农户融资的同时,为农村金融机构选择风险程度低的优质贷款客户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客户识别 客户选择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