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5)
2023(8117)
2022(7124)
2021(6939)
2020(5831)
2019(13918)
2018(13354)
2017(24810)
2016(13111)
2015(14706)
2014(14467)
2013(13961)
2012(12746)
2011(11178)
2010(10562)
2009(9476)
2008(8688)
2007(6736)
2006(5358)
2005(4214)
作者
(34376)
(29049)
(28584)
(27430)
(18203)
(14016)
(13172)
(11628)
(11128)
(10126)
(9937)
(9619)
(8990)
(8874)
(8803)
(8754)
(8560)
(8530)
(8267)
(8140)
(6907)
(6889)
(6853)
(6712)
(6616)
(6514)
(6135)
(6068)
(5829)
(5753)
学科
(54825)
经济(54782)
管理(35669)
(34476)
方法(29152)
(28060)
企业(28060)
数学(26775)
数学方法(26382)
(14986)
(13335)
中国(12849)
地方(12645)
业经(11102)
农业(10218)
(9131)
贸易(9127)
(9082)
(8881)
环境(8803)
(8511)
财务(8477)
财务管理(8455)
技术(8217)
企业财务(8052)
(7994)
(7259)
理论(7123)
(7033)
(6359)
机构
学院(169970)
大学(169593)
管理(72445)
(71803)
经济(70514)
理学(63965)
理学院(63321)
管理学(62162)
管理学院(61848)
研究(54115)
中国(40123)
(33754)
科学(33603)
(30301)
(27591)
中心(27412)
业大(26997)
(24975)
财经(24948)
(23730)
研究所(23219)
(23033)
(21977)
师范(21752)
经济学(21695)
农业(21447)
(20389)
经济管理(20005)
北京(19783)
经济学院(19719)
基金
项目(130495)
科学(104681)
基金(96502)
研究(93907)
(83852)
国家(83200)
科学基金(73453)
社会(60891)
社会科(57878)
社会科学(57858)
(53463)
基金项目(52273)
自然(48793)
自然科(47691)
自然科学(47680)
自然科学基金(46779)
(43646)
教育(43565)
资助(38507)
编号(37008)
重点(29697)
(29082)
(28244)
(27636)
成果(26972)
创新(25933)
科研(25754)
国家社会(25361)
教育部(25202)
人文(24822)
期刊
(68803)
经济(68803)
研究(43844)
中国(30439)
学报(25565)
管理(24795)
科学(24477)
(23720)
(23285)
大学(20386)
学学(19314)
技术(17987)
农业(16499)
教育(15024)
业经(11756)
(11549)
金融(11549)
财经(11422)
经济研究(10789)
资源(10538)
(9804)
(9311)
技术经济(9187)
问题(9105)
统计(9003)
理论(8521)
(8254)
科技(8210)
(7991)
实践(7888)
共检索到235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德华  李娜  何东进  吴承祯  洪伟  
本文用虚拟水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福建省的水足迹,采用相关评价指标对水足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的水足迹总量为363.42亿m3,其中,内部水足迹为312.55亿m3,外部水足迹为50.8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021.4 m3,水足迹占可利用水资源的22.39%,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针对福建省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虚拟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梅  许新宜  王红瑞  王峰  
在阐述虚拟水、水足迹概念,概述基于产品虚拟水含量的水足迹计算方法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计算了1995—2008年该省11个行政区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数(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依赖度、水资源自给率及水足迹强度),分析了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时间序列,并通过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数的系统聚类将河北省进行了空间分类,最后从虚拟水贸易平衡、水足迹与三次产业产值对比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各行政区水足迹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水足迹呈现增长趋势,而水足迹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各行政区在水资源消费类型、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匮乏程度、对当地水资源依赖度和水足迹外部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连素兰  何东进  纪志荣  曹彦  
文章基于虚拟水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1998—2013年水足迹时空分布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3年福建省的虚拟水总量丰富,呈上升趋势,虚拟水进出口贸易逐渐发达,居民对本地水资源的依赖度逐年降低。同时,福建省水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闽南和闽中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足迹总量所占比重较大,且虚拟水对外贸易发达,而闽西、闽北和闽东的水资源自给率接近100%,虚拟水消费高度依赖本地水资源,这将给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福建省人均水足迹虽然全局空间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局部空间相关性是显著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华  徐中民  李应海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文引入了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评价指标,计算分析了2003年甘肃省的水足迹。结果表明,甘肃省2003年的水足迹总量为226.67×108m3,人均水足迹878m3,水足迹占总可更新水资源的26%,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99.52%,如此高的水资源消费占用比例和自给率,对甘肃省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民士  刘晓双  侯兰功  
以安徽省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了该省2010年水足迹,并对水资源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安徽省总的水足迹为728.9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 067.79m3/人,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31.44m3/人,水资源的消耗已明显超出其水资源可利用量,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2)安徽省水足迹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占全省水足迹总量的99.49%;(3)此外,安徽省万元GDP水足迹值相对较高,反映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实状况。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开发利用过境水来实现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全省水资源科学利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中海  
新疆是干旱区绿洲的典型区域,测算新疆农产品虚拟水的输出与输入情况,对干旱区绿洲的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虚拟水战略的视角,结合虚拟水理论和相关计算方法,实证分析并计算2006-2011年新疆主要农作物产品、林产品和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足迹。结果表明:新疆畜产品和林产品以及农作物产品中的棉花产品平均虚拟水含量较高;虚拟水出口量较大的是棉花、番茄酱、鲜干水果、肉和杂碎以及纸与纸板产品;虚拟水进口量较大的主要是棉花、皮革制品与锯材。此外,2006-2011年新疆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一直处于净输入状态,总计净输入5382.82×106m3,平均每年净输入约900×106m3,虚拟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晨健  栗萌  卓拉  杨西  吴普特  
【目的】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果基地,却大部分地处半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作物生产耗水及节水潜力定量评价是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本文基于1989—2019年陕西省地级市尺度10种主要作物在灌溉、雨养条件下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灌溉水消耗)、绿水足迹(有效降水消耗)和灰水足迹(稀释污染负荷所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推演典型年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和真实节水潜力。【结果】结果显示:(1)近30年陕西省各作物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同一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市际间存在较大差异。省平均苹果生产消耗型水足迹下降幅度达91.3%;各市间小麦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差异值可达3.41 m~3/kg,同时,苹果和油菜籽生产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2)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在2019年达160.55亿m~3/a,较1989年微降1.8%;玉米、小麦和苹果贡献了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的80%以上。(3)陕西省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蓝水真实节水潜力和绿水真实节水潜力分别可达62%、68%和49%。【结论】陕西省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初步有两方面建议:(1)技术与管理措施结合,加快农业节水增效;(2)加快推进科学精准施肥,减少环境压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毕安平  朱鹤健  王德光  
为了使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实际,文章对生态足迹模型中的计算项目做了较大改进。首次计算了肉类的耕地生态足迹和人畜排泄物污染生态足迹。新建了纳污土地、CO2吸收林地、水资源地三种生态足迹类型以强调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土地、林地的多重生态功能;将化石能源地并入CO2吸收林地;剔除牧草地类型,将肉类耗粮生态足迹并入耕地类型;将污染源从化石燃料扩展到人畜排泄物、化肥、农药领域,计算了CO2、N、P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生态足迹。用福建省最近5 a的平均产量测算了2007年福建农业生态足迹,包括农业投入品生态足迹、农业劳动力消费生态足迹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生态足迹三部分,然后与生态承载力分类比较以测度农业生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玉桃  陈瑾淅  王凤棠  
本文以河南省农作物的虚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河南省2005—2009年各种代表性农作物的每年虚拟水含量,由此构建出河南省农作物的虚拟水结构,并结合河南省农作物的现状,对比作物的虚拟水指标,提出了优化农作物结构建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晓禾  林军  柯玉琴  廖廓  何华勤  
基于1961-2010年福建省64个县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回归分析、EOF分解和R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年平均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福建省年平均降水量呈增长趋势,趋势系数为0.178,回归系数为2.866 mm·a-1.福建省的年降水从空间上主要可分为3个区,1区主要位于闽北和闽中地区,2区主要位于闽南和中南部沿海,3区主要位于闽东地区,其中1区的年降水量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寿丰  朱远  
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2008版),计算和分析2000~2008年福建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2.145 4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轻微下降,2008年为0.995 3gha;全省生态赤字总体上持续快速扩大,2008年经济发展需要2.16个福建的生态承载力来支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新华  
虚拟水是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贫水地区通过拟水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地区购进水密集型产品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 ,富水地区也可通过贸易获得利润。虚拟水贸易是实现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也是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工具。文章首先介绍了产品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 ,然后根据 2 0 0 0年的统计资料 ,计算了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省的虚拟水贸易量 ,结果表明 ,水资源相对紧张的河南省粮食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反而比其他三省少 ,说明江西湖南、湖北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平衡省份山东省为研究区,首先计算2005—2014年山东省水足迹及2014年17地市水足迹,实现水足迹时空分析;从DPSIR视角出发,基于水足迹计算结果,融合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反映全省10 a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以2014年为水平年,对17地市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聚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2014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趋于加强,但分值总体较低,仍需提高利用效率;2014年17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东优西劣、南优北劣的空间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平衡省份山东省为研究区,首先计算2005—2014年山东省水足迹及2014年17地市水足迹,实现水足迹时空分析;从DPSIR视角出发,基于水足迹计算结果,融合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反映全省10 a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以2014年为水平年,对17地市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聚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2014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趋于加强,但分值总体较低,仍需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昭  刘俊国  
北京市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加上严重的水污染情况,使得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采用灰水足迹理念将北京市1995—2009年间不同部门产生的污染物以"稀释水"的形式进行量化。研究表明:①北京市2009年灰水足迹为49.5×108m3,约为北京当年水资源量的2.3倍;②生活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大,农业部门次之,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小;③北京市灰水足迹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生活和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在1995—2009年间分别下降了45%、62%和93%;④虽然北京市灰水足迹逐年减小,水体水质却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剩余灰水足迹(即灰水足迹与水资源的差值)累积值的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