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5314)
- 2022(13288)
- 2021(12513)
- 2020(10483)
- 2019(24040)
- 2018(23925)
- 2017(46716)
- 2016(25209)
- 2015(28139)
- 2014(28059)
- 2013(27508)
- 2012(25076)
- 2011(22459)
- 2010(22173)
- 2009(20146)
- 2008(19156)
- 2007(16730)
- 2006(14527)
- 2005(12121)
- 学科
- 济(102687)
- 经济(102583)
- 业(74017)
- 管理(67261)
- 企(52322)
- 企业(52322)
- 农(49316)
- 方法(47245)
- 数学(41966)
- 数学方法(41367)
- 农业(32754)
- 业经(25736)
- 中国(24801)
- 财(24200)
- 地方(22792)
- 学(21269)
- 制(18428)
- 贸(17021)
- 贸易(17014)
- 易(16550)
- 技术(15791)
- 环境(15701)
- 理论(15169)
- 务(14945)
- 财务(14866)
- 财务管理(14833)
- 和(14450)
- 企业财务(14050)
- 发(13848)
- 体(13636)
- 机构
- 学院(350789)
- 大学(347033)
- 管理(142054)
- 济(139142)
- 经济(136173)
- 理学(124853)
- 理学院(123540)
- 管理学(121197)
- 管理学院(120597)
- 研究(113397)
- 中国(83759)
- 农(73970)
- 科学(73410)
- 京(71737)
- 业大(60297)
- 财(59459)
- 农业(56983)
- 所(56041)
- 中心(53414)
- 研究所(51682)
- 江(50149)
- 财经(48590)
- 范(45658)
- 师范(45199)
- 经(44562)
- 北京(43948)
- 院(41005)
- 经济学(40756)
- 州(40559)
- 经济管理(39227)
- 基金
- 项目(252471)
- 科学(198667)
- 基金(183206)
- 研究(183076)
- 家(159877)
- 国家(158538)
- 科学基金(136976)
- 社会(114789)
- 社会科(108503)
- 社会科学(108470)
- 省(101272)
- 基金项目(98515)
- 自然(90547)
- 自然科(88409)
- 自然科学(88388)
- 自然科学基金(86791)
- 划(83235)
- 教育(83109)
- 编号(75488)
- 资助(74758)
- 成果(58456)
- 重点(56395)
- 部(55116)
- 发(54491)
- 创(52113)
- 课题(50493)
- 创新(48674)
- 科研(48580)
- 教育部(46755)
- 国家社会(46723)
- 期刊
- 济(149743)
- 经济(149743)
- 研究(95040)
- 农(74003)
- 中国(61779)
- 学报(58618)
- 科学(53434)
- 农业(50659)
- 管理(47398)
- 大学(45304)
- 学学(43217)
- 财(43055)
- 教育(34000)
- 技术(31257)
- 业经(30813)
- 融(27982)
- 金融(27982)
- 业(23625)
- 财经(22230)
- 经济研究(21602)
- 问题(21020)
- 经(18865)
- 版(18707)
- 科技(17829)
- 资源(17585)
- 技术经济(16906)
- 业大(16638)
- 图书(16378)
- 理论(16354)
- 现代(15448)
共检索到491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玉桃 陈瑾淅 王凤棠
本文以河南省农作物的虚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河南省2005—2009年各种代表性农作物的每年虚拟水含量,由此构建出河南省农作物的虚拟水结构,并结合河南省农作物的现状,对比作物的虚拟水指标,提出了优化农作物结构建议。
关键词:
虚拟水 结构优化 农作物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白景锋 杨杰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在计算河南省2009年3种主要农作物生物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作物单产得到初级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明晰了这3种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3种主要农作物中,棉花的单位虚拟水含量最高,玉米最小。空间上小麦的单位耗水量在三门峡最高,漯河最低;玉米的单位耗水量在三门峡最高,许昌最低;棉花的单位耗水量在鹤壁最高,信阳最低;3种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从东南向西北增加,尤其在东西方向最明显,但是不同作物又有细微差别。中东部水资源短缺区应提高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丘陵和山前平原单位耕地地表水丰富区可种植虚拟水含量较高...
关键词:
虚拟水 农作物 水资源配置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会平 曹明明 宋进喜 韩宇平 陈姗姗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1978—2013年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棉花、油料作物、蔬菜6种主要农作物虚拟水量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时空分异规律。河南省6种农作物单位质量虚拟水量在不断下降的趋势下有波动,2003年出现峰值,与当年大旱、所有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有关;在农作物类型中,棉花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最高,多年平均值达到8 077.4 m3/t,蔬菜最低,多年平均值仅为159.95 m3/t。6种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按其2013年的产量进行加权分析得到,第一等级区域为三门峡、郑州、信阳,第二等级为平顶山、洛阳、济源、开封,第三等级为南阳、驻马店、新乡、鹤壁、安阳、濮阳...
关键词:
GIS 农作物 虚拟水 时空分异 河南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学强 贾志宽 李轶冰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关键词:
农作物 比较优势 河南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太政 李二玲 李琬
以河南省17种农作物为对象,采用1989-2009年的地市级数据,对农作物的集聚特点、专业化格局及其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作物的集聚水平低且整体增长缓慢,尤其是遍在农作物;部分农作物有分散化的趋向,而水稻的集聚程度一直很高,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水平;经济作物的集聚与区域专业化程度均高于粮食作物,且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仍集聚于研究时段初始时的优势区域;蔬菜类作物专业化程度较低,其空间分布与城市化水平高度相关,不断向郑汴地区集聚;水果类作物不断向豫西山地尤其是三门峡市集中,而部分水果类作物如葡萄、桃等则出现分散化的趋势。总体来说,各市域间农作物结构相似度高,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初现雏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稳定—变化—选择—适应"过程分析框架,对河南省农作物集聚与专业化格局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阐释。
关键词:
地理集聚 作物 演化经济地理 河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期20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适宜度 生育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燕明达 宋孝玉 张卫华
利用FAO推荐的CROPWAT软件和CLIMWAT数据库,对2001~2010年重庆市部分农作物的单位虚拟水含量以及虚拟水总量进行计算,为重庆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建议。对作物的单位虚拟水含量而言,花生最高,蔬菜最低。从虚拟水总量来看,水稻用水量最高,接近40亿m3,花生用水量最低。从时间尺度分析作物的单位虚拟水含量,蔬菜较为稳定,其它作物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花生的虚拟水总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蔬菜有所增加,而小麦则明显下降。从单位虚拟水含量角度看,在重庆市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是适宜的,而小麦则不适合。依据虚拟水总量的研究数据,建议重庆市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并加大农作物虚拟水贸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军波 韩勇 喻超 孙健武
[目的]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光热水土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探索农作物种植的生产潜力最优区域,是新形势下提升河南省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新思路。[方法]以县域为研究空间单元,选取河南省11种主要农作物为对象,借助空间经济学重心模型、专业化指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揭示河南省农作物生产空间及专业化演变趋势。[结果]23年来,河南省县域农作物生产集聚及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集聚空间呈"东进北上"演变趋势,其中麻类、烟草的生产集聚及专业化程度较高,谷物最低;蔬菜的生产集聚及专业化水平在2005年之后持续下降,水果在商丘东部形成了新的优势产区。基于此,将河南省11种农作物划分为绝对优势区、比较优势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优势衰退区和快速退出区6种类型生产空间,区域自然禀赋、制度政策、社会发展及农户个体意愿是河南省县域农作物生产空间演化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基于农作物生产聚集及专业化水平演变趋势划定生产空间分区,引导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对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国军 赵小静
尽管2007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农业保险实践却相对粗糙,尤其在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方面,差距仍十分遥远。依据区域内农作物风险水平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保险费率,能够有效化解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本文运用1990~2013年河南省各市、县小麦单产、面积、农业保险赔付率、水利设施、灾情数据,在河南省市级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域小麦生产风险区划,同时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完成了河南省市、县级区域小麦保险纯费率的厘定,为未来以小麦保险差别化费率为基础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精算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攀 梁流涛 刘琳轲 李亚婷
基于虚拟耕地视角构建了县际耕地生态补偿分析框架,以县区为基本核算单元,选择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开展支付/受偿区域划分与补偿标准测算的研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耕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虚拟耕地净流出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区域,净流入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2)根据虚拟耕地流动格局,对耕地生态补偿支付/受偿区域进行划分,耕地生态补偿受偿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带,支付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部地区、西部丘陵山区以及地级城市主城区所在地。3)各县区间支付额度差异较大,郑州市辖八区、洛阳市辖六区、平顶山市辖四区的支付额度较大,总支付额度所占比例超过50%;永城市、息县、唐河县、太康县、滑县、郸城县、正阳县、商水县、西平县、固始县等县区的受偿额度较高,总受偿额度所占比例超过了6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淑兰 刘立平 付景保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部门结构效益差别大,但总体竞争能力较强;河南省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水平较低,但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从创意旅游角度,提出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以产品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创意拓展旅游产业链,以业态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帆 郭萍 李茉
为优化有限农业水资源量下的种植结构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考虑种植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水文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构建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双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在农业水资源量测算时出现了双区间特点,故使用双区间理论对农业水资源量进行表征计算。将构建的模型用于黑河中游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的5种水文年(枯水年、较枯水年、平水年、较丰水年以及丰水年)下的种植结构优化,比较了优化结果与现状水平年种植结构与经济收益。结果表明:通过双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得到的3种种植结构优化方案即保守决策方案、趋于平均决策方案和乐观决策方案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现状水平年种植结构下的经济效益分别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敏 刘一鸣 张雄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河南省及其下辖18个主要城市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时空变化趋势,继而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探究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DEA投影方法从投入要素的角度进行了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河南省农地城市流转综合效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多数年份效率低下,区域间差异明显,多数城市的综合效率为一般或低下状态;而规模效率无效是导致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人均GDP、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人口城镇化率对农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冷博峰 任建超 郭军
本文使用2011年华北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20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良种补贴对于农户是否选用政府推介良种和是否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两项种植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良种补贴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户选用良种,但对于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效果不显著,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笔者建议在坚持执行良种补贴政策基础上,提高补贴标准,选用高品质良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安慧 程晨 安敏 唐凤 董晓华
[目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大,量化区域农作物水足迹及其经济价值可为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2010—2020年气象、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CROPWAT 8.0软件模型,对河南省作物生产和消费水足迹进行计算,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并分析农业水足迹虚拟水输出情况。[结果](1)2010—2020年作物生产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下降8.88亿m~(3),消费水足迹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71%;(2)不同作物产生的经济价值差距较大,蔬菜等经济作物消费水足迹的经济价值是小麦等粮食作物的3.55倍;(3)河南省粮食作物虚拟水净输出量大。水稻、小麦、玉米等为虚拟水净输出作物且输出量较大,输出大小依次是0.95亿m~(3)、19.89亿m~(3)、3.83亿m~(3)。豆类、油料、蔬菜等为虚拟水净输入作物,净输入量大小依次为0.75亿m~(3)、0.25亿m~(3)、0.73亿m~(3)。[结论]揭示了作物耗水量及其经济价值,提出应动态关注消费水足迹管理,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虚拟水输出,为优化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