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8)
- 2023(11542)
- 2022(9798)
- 2021(9241)
- 2020(8046)
- 2019(18747)
- 2018(18589)
- 2017(36232)
- 2016(19446)
- 2015(21871)
- 2014(22149)
- 2013(21745)
- 2012(20056)
- 2011(17949)
- 2010(17802)
- 2009(16304)
- 2008(16262)
- 2007(14457)
- 2006(11925)
- 2005(10516)
- 学科
- 济(85177)
- 经济(85092)
- 管理(57046)
- 业(54086)
- 企(45413)
- 企业(45413)
- 方法(43662)
- 数学(38434)
- 数学方法(37939)
- 财(22219)
- 农(20015)
- 中国(18836)
- 学(17971)
- 业经(16302)
- 务(14695)
- 财务(14648)
- 财务管理(14615)
- 贸(14439)
- 贸易(14437)
- 理论(14307)
- 制(14030)
- 易(14020)
- 企业财务(13931)
- 地方(13569)
- 农业(13262)
- 和(12455)
- 银(11972)
- 银行(11941)
- 技术(11874)
- 融(11727)
- 机构
- 大学(281362)
- 学院(279383)
- 济(115082)
- 经济(112776)
- 管理(110296)
- 理学(96325)
- 理学院(95300)
- 管理学(93497)
- 管理学院(92969)
- 研究(88353)
- 中国(66070)
- 京(57438)
- 科学(55007)
- 财(53186)
- 农(46562)
- 所(43831)
- 财经(43537)
- 业大(42924)
- 中心(42284)
- 江(40236)
- 研究所(40194)
- 经(39701)
- 农业(36967)
- 经济学(36563)
- 范(35146)
- 北京(35069)
- 师范(34735)
- 经济学院(33202)
- 财经大学(32764)
- 州(31962)
- 基金
- 项目(192373)
- 科学(151952)
- 基金(141908)
- 研究(136903)
- 家(124059)
- 国家(123081)
- 科学基金(106257)
- 社会(87481)
- 社会科(83039)
- 社会科学(83016)
- 基金项目(75325)
- 省(74822)
- 自然(70463)
- 自然科(68900)
- 自然科学(68876)
- 自然科学基金(67673)
- 教育(64442)
- 划(63238)
- 资助(58585)
- 编号(54524)
- 成果(43491)
- 部(43460)
- 重点(43457)
- 发(40065)
- 创(39989)
- 科研(37991)
- 教育部(37464)
- 创新(37413)
- 课题(36841)
- 国家社会(36512)
共检索到388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千
传统的仅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诠释当今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实。通过对房地产从虚拟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具有实体资产和虚拟资产二重属性。正是房地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职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房地产虚实二重性的基础上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
关键词:
虚拟经济 房地产 虚实二重性 经济稳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少良
本文从房地产的二重性——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入手,分析了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对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宏观调控 消费 投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张晓洁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关键词:
教学二重性 预设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毅霖
经济学具有二重性,即兼具科学性质和人文性质。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只涉及解释手段的选择,不考虑目的的选择问题。这是因为:手段的效果可以通过事实经验地证明,而目的包含价值观和伦理因素,无法转换为纯粹经验的描述。虽然不符合实证原则,但是作为人文的经济学是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的前提,作为人文的经济学讨论目的的选择。在目的选择的过程中,伦理、价值判断、政治哲学等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实现稳定和谐的最终基础是道义与共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伍旭中
企业社会责任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关键是要分别企业与社会关系的二重含义,即要分别企业与外部大社会与企业自身内部小社会的二重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二重关系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性质、意义和具体内容进行界定和廓清。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概念界定 具体内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金海
伦理视野下校长领导权力的二重性包括价值性和工具。现实中,由于工具性遮蔽了价值性,致使领导权力的道义精神迷失。为此,应通过价值性规导工具性,以实现领导权力本真价值的回归。
关键词:
校长领导权力 价值性 工具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庆龙 何佳楠 芮柏松
以信息技术的二重性("环境"和"工具"的双重属性)作为理论基础,对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发展既是一部基于广义"环境观"的演进历史,也是一部贯穿了以信息技术环境为主线的基于"工具观"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演进历史,而基于环境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发展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基于"工具观"的审计方法的应用能力无法从根源上改变审计抽样方法,由此体现为以内部审计信息化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程度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渐进性发展。从信息技术到新技术,其颠覆性变革推动内部审计从信息化走向数智化,而该阶段新技术的二重性涵义也发生了重要变革,数据导向审计工作模式破土而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亚雷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人民健康和社会公信力的大事,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还有不断扩大化的趋势。文章运用社会学结构化理论来分析食品安全政策失效的原因,并对现行的决策逻辑进行解构,进而提出合作式决策的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守宝 王全美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 职业 二重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文章从多个层次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二重性,并据此分析了给予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重性 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的二重性表现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但是 ,它忽视了劳动二重性的动态对立统一关系 ,以及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二重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需要对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在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华杰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叙事中,马克思指认了自然对劳动过程的贡献,而自然要素本身却不形成价值。马克思这种叙事上的差异,让我们进一步从劳动二重性中体认到自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方式的二重性,从而彰显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意涵:一方面,从创造财富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无机的身体"的存在方式被生产者"天然占有",实现了自身与生产者的统一;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因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表现为同生产者相"分离",从而导致了自身被"剥削"的异化。另一方面,从促进财富增长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具体多样性"的存在方式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却表现为"单一抽象性"的"价值形式",从而导致了自身被"贬值"的异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贞威 许川
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应有之义,更是双方互动的核心所在。文化交流有没有真真切切落到实处,是决定两岸关系能否最终和解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基于对两岸关系特殊性和现有文化交流状况的分析,文章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呈现出历史性传统与现代化实践的二重性区隔结构。历史性传统是连接两岸关系的精神纽带,是两岸共有文化的先天基础;而现代化实践却是关系两岸能否重塑共有价值观以及复归统一的关键。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共同的历史传统与差异的现代化实践的关系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与深化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历史性传统 现代化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