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5)
- 2023(15595)
- 2022(13603)
- 2021(12830)
- 2020(10778)
- 2019(24721)
- 2018(24603)
- 2017(46795)
- 2016(25675)
- 2015(29362)
- 2014(29325)
- 2013(27887)
- 2012(25404)
- 2011(22701)
- 2010(22408)
- 2009(20039)
- 2008(19083)
- 2007(16542)
- 2006(14163)
- 2005(11926)
- 学科
- 济(92807)
- 经济(92693)
- 管理(73417)
- 业(67302)
- 企(55981)
- 企业(55981)
- 方法(45906)
- 数学(39931)
- 数学方法(39326)
- 农(26194)
- 财(25198)
- 中国(24974)
- 学(22827)
- 业经(21450)
- 理论(18804)
- 地方(17913)
- 农业(17569)
- 制(17229)
- 务(16698)
- 财务(16616)
- 财务管理(16578)
- 教育(15793)
- 企业财务(15744)
- 和(15575)
- 贸(15453)
- 贸易(15447)
- 技术(15341)
- 易(14972)
- 环境(14538)
- 银(13800)
- 机构
- 大学(354309)
- 学院(348912)
- 管理(140467)
- 济(129770)
- 经济(126804)
- 理学(122572)
- 理学院(121193)
- 管理学(118722)
- 管理学院(118091)
- 研究(112776)
- 中国(81597)
- 京(74723)
- 科学(72612)
- 财(59495)
- 农(57843)
- 业大(55217)
- 所(55091)
- 中心(52759)
- 研究所(50803)
- 江(50359)
- 范(48944)
- 财经(48643)
- 师范(48407)
- 北京(46437)
- 农业(45331)
- 经(44447)
- 院(41908)
- 州(40879)
- 师范大学(39140)
- 技术(38877)
- 基金
- 项目(250737)
- 科学(197481)
- 研究(183022)
- 基金(181323)
- 家(158491)
- 国家(157193)
- 科学基金(135643)
- 社会(112983)
- 社会科(106841)
- 社会科学(106813)
- 省(98524)
- 基金项目(96958)
- 自然(90252)
- 自然科(88168)
- 自然科学(88145)
- 自然科学基金(86530)
- 教育(86359)
- 划(83589)
- 编号(76137)
- 资助(73977)
- 成果(61534)
- 重点(56141)
- 部(54928)
- 发(52075)
- 创(52072)
- 课题(52045)
- 科研(48509)
- 创新(48399)
- 大学(48328)
- 项目编号(47201)
共检索到495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常琳 秦琴 汪传雷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特征对感知信任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编码提取虚假信息一般特征,利用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其与感知信任的关系。[结果/结论]虚假信息一般包括内容、发布者、传播者、情感和形式5个核心特征33个子特征;大学生在阅读虚假信息时主要关注发布者、标题、内容和图片文字部分;内容特征、发布者特征、形式特征、情感特征显著影响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感知信任,传播者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平均感知信任评级为2.95±1.340,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文文 吕海若 王诗语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传播特征更加复杂,因此仅从其特征识别视角开展虚假信息治理的难度较大。聚焦用户视角探索大学生虚假信息甄别行为,可以为激励用户参与网络空间治理提供帮助。[方法/过程]综合采用小规模实验、自我报告与扎根理论探索大学生对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大学生受兴趣爱好、社会责任等内外部因素驱动而产生多维信息评价、原始信息溯源、多源交叉验证等甄别行为活动,同时甄别过程也伴随着内在情感与认知的动态演化。
关键词:
虚假信息甄别 信息验证 大学生 社交媒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俊 龚花萍 熊娟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用户获取、处理、分享和存储信息的平台,用户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凸显,探讨用户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迫在眉睫。文章提出了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关系假设,以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风险感知现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程度的城乡间差距明显,其面对信息安全风险主要采用系统式处理策略;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会对系统式处理策略产生影响,知识和信息有效性会对系统-启发式策略产生影响;系统式处理策略在知识、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信息有效性和风险感知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负面情绪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娟 王铮
[目的/意义]在网络空间协同治理的背景下,社交媒体用户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实践方式日趋多元,然而其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作为命令性社会规范的用户评论如何影响虚假信息纠正效果,为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协同治理及用户评论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HPV疫苗相关的虚假信息及其辟谣信息为例,采用网络情境实验法开展2*2*2三因素组间控制实验(N=307),揭示用户评论特征(立场、信息增量及不文明性)对辟谣效果(感知辟谣信息可信度及虚假信息信念)的影响。[结果/结论]支持辟谣的评论显著增强辟谣信息可信度并使参与者对疫苗的态度更积极,表明支持性评论具有协同纠正效应;且这一协同纠正效应不受评论信息增量与不文明性的调节;评论信息增量与不文明性共同对辟谣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张秀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验证该列表在提升用户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方面的作用,检验其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大学生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上的真伪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强,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显著提升了大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常青青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市场中主流社交媒体网站东方财富网提供的主帖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交媒体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文本分析技术从社交媒体信息中提取了五个不同的文本特征,实证分析了这些文本特征在社交媒体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关系上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社交媒体用户互动对股票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次,社交媒体文本的专业性、证据支持以及文本长度特征对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社交媒体文本的迷雾指数以及语言强度特征对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结合当下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了股票市场流动的内在机理,同时创新性地关注了不同的文本特征在社交媒体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上的调节效用,探索了不同文本特征对于影响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不同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勇 许磊 孔洪新
[目的/意义]以微信用户群分享数据为样本,对用户群体互动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对于社交媒体中信息定向投放和舆情导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APP平台实现了微信用户信息采集,并借助于人类动力学对微信用户群内分享对象选择、互动内容选择和分享行为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微信中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阵发性,群内用户趋向于异配连接,但多数用户是以旁观者身份出现,高频率互动仅停留在少数参与者层面,而带有情绪诱导和相关利益引导标题的文章能够唤起更多用户的互动意愿。[局限]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
关键词:
微信 信息分享 社交媒体 用户群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芬 赵宇翔 卢珂
[目的/意义]网络成瘾、网络霸凌、虚假新闻等社交媒体的“暗面”对社会造成了负面或有害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社交媒体暗面背后的非理性信息行为本质对缓解社交媒体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信息行为的“非理性”内涵,归纳出非理性主观体验及问题性信息行为两大研究脉络,构建并解析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非理性信息行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信息行为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从社会技术视角寻求影响源,且可以更多地开展以现象为中心的问题化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社交媒体。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廖俊峰 陈天歌 陈旭
【目的/意义】旨在对社交媒体用户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为企业进行社交媒体探索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用户带来更多生活便利和使用体验的改善。【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依赖与媒介需求理论、六度分隔理论与150法则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流失模型,并通过对70名用户的深度访谈和300份问卷加以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各社交媒体间的特征差异是造成用户流动的核心因素,同时以探索性研究思路预测了中国社交媒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客户流失 社交媒体 用户流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传慧
文章以新媒体的内涵和特点为研究切入点,从面向用户的视角出发,以需求层次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结合用户体验理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学术需求层次模型,在此基础上,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的特征。通过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层次模型,把握用户的需求内容,解析用户学术行为特征,帮助学术用户更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科研活动,为信息服务机构等相关部门制定信息服务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 学术搜索 需求 行为特征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雨心 闵庆飞 宋亚楠
【目的/意义】近年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使用率不断下降,意味着平台用户生成内容行为的减少,这无疑对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社交媒体平台独特的互动性技术特征出发去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用户感知互动性为研究切入点,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价值理论,提出用户感知互动性、感知价值和用户生成内容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法与Smart PLS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的感知活动性显著影响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价值感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漠叶
本文以社交媒体作为研究主体,以中、美两国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中、美两国各个相类似社交媒体在本国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差别,两国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的功能与目的,社交媒体对两国大学生个人社交圈影响等问题的解答,来对比研究两国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不同。最终得出(1)各类社交媒体使用程度在中国大学生中更高;(2)两国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3)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有待进一步细分化、多元化等结论,并对结论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学生 调查 对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