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8)
- 2023(12080)
- 2022(10267)
- 2021(9652)
- 2020(8384)
- 2019(19384)
- 2018(19398)
- 2017(37653)
- 2016(20347)
- 2015(23071)
- 2014(22990)
- 2013(22934)
- 2012(20996)
- 2011(18910)
- 2010(18770)
- 2009(17485)
- 2008(17279)
- 2007(15672)
- 2006(13319)
- 2005(11564)
- 学科
- 济(88621)
- 经济(88538)
- 业(62592)
- 管理(52866)
- 农(47428)
- 方法(42442)
- 企(41677)
- 企业(41677)
- 数学(38020)
- 数学方法(37492)
- 农业(31199)
- 业经(21712)
- 财(21005)
- 中国(20021)
- 学(18156)
- 地方(16719)
- 制(16390)
- 贸(15803)
- 贸易(15795)
- 易(15398)
- 务(12947)
- 财务(12902)
- 财务管理(12865)
- 技术(12448)
- 银(12338)
- 银行(12307)
- 企业财务(12188)
- 策(12169)
- 环境(12035)
- 发(12003)
- 机构
- 学院(292761)
- 大学(288329)
- 济(120368)
- 经济(117928)
- 管理(115385)
- 理学(100689)
- 理学院(99650)
- 管理学(97712)
- 管理学院(97189)
- 研究(94692)
- 中国(73555)
- 农(67985)
- 科学(60758)
- 京(59386)
- 农业(52684)
- 财(52075)
- 业大(51196)
- 所(48140)
- 中心(46996)
- 研究所(44057)
- 江(44006)
- 财经(42150)
- 经(38423)
- 范(36834)
- 师范(36448)
- 北京(36174)
- 经济学(36067)
- 州(34309)
- 院(33586)
- 经济管理(33508)
- 基金
- 项目(201769)
- 科学(159057)
- 基金(147258)
- 研究(144601)
- 家(129093)
- 国家(128005)
- 科学基金(110000)
- 社会(91511)
- 社会科(86480)
- 社会科学(86455)
- 省(80343)
- 基金项目(78669)
- 自然(72704)
- 自然科(71013)
- 自然科学(70993)
- 自然科学基金(69693)
- 划(66869)
- 教育(65756)
- 资助(60044)
- 编号(59443)
- 成果(46278)
- 重点(45409)
- 部(44856)
- 发(43840)
- 创(41724)
- 科研(39723)
- 课题(39604)
- 创新(39040)
- 国家社会(37871)
- 教育部(37627)
- 期刊
- 济(129490)
- 经济(129490)
- 研究(76687)
- 农(68492)
- 中国(52884)
- 学报(47806)
- 农业(46460)
- 科学(44397)
- 财(39942)
- 管理(36619)
- 大学(36611)
- 学学(35155)
- 业经(27459)
- 技术(26323)
- 融(26172)
- 金融(26172)
- 教育(24097)
- 业(22948)
- 财经(19740)
- 问题(18839)
- 经济研究(18543)
- 经(16848)
- 版(16387)
- 统计(16195)
- 技术经济(15359)
- 资源(14991)
- 农村(14458)
- 村(14458)
- 策(14314)
- 农业经济(14103)
共检索到416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秋计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工作中对农用地整治潜力的统计特征相关信息利用的还不充分。根据调查资料及潜力评价模型,结合设定的集约利用水平,利用蒙塔卡洛对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模拟,取得有关潜力的统计信息并分析影响农用地整治潜力的主要敏感性因素,最终给出潜力分布的区间及其概率特征,研究成果为科学合理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用地 整治潜力 蒙塔卡洛 概率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一飞 黄劲松 沈秀峰 周生路
农用地整理在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的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仍以耕地数量潜力为重心,忽视对耕地质量潜力的评价。该研究以农用地定级结果为基础,对已有农用地定级指标中的相关因子分值进行调整,建立质量分指数-标准产量对照表,测算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同时结合区域范围内可增耕地系数测算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最终测算农用地整理综合潜力,并以该综合潜力作为分析评价农用地整理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以江苏省东台市四灶镇官楼等村农用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王翠欣 李国宁
土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是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技术。从农用地分等成果入手,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其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阐述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概念,提出了利用产能潜力系数和效益潜力系数计算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方法。利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临沂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
农用地 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 临沂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张蕾娜 谷晓坤
研究目的:提出新形势下全国农用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为新一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的编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成果,结合农用地整理典型项目区的资料,提出农用地整理潜力数量和质量测算的方法。研究结果:分别提出了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测算的2种方法和质量潜力测算的3种方法。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的测算方法对于测算新形势下全国农用地整理潜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编制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整理 潜力 测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潜力 西南丘陵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垚 杨庆媛 马寅华 罗明
以2002~2013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重心模型法,对12 a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项目平均规模受地形影响较大,项目平均投资额与项目区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有关。2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及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移动均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呈现波动变化,但基本集中在全市的中部位置,全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均衡性。项目重心整体呈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3根据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项目投资额的重...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项目 重心模型 时空分异 重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佳 赵森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关键词:
农用地 征用 失地农民 博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常敏
本文通过对农用地隐性市场的调研,发现农用地存在三大类隐性市场,即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前两类隐性市场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后一类隐性市场区域差异不明显。农用地隐性交易的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地方政府是主要违法主体。分析表明,农用地隐性市场的存在是相关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因此,修补土地制度的纵向断裂和横向裂缝,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是治理该市场的重要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用地 隐性市场 制度缺陷 权力约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庶 金晓斌 杨绪红 单薇 周寅康
农用地整治项目作为一项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的结构、方式等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在显著改变土地利用活动的同时,也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工程实施碳效应、土地结构碳效应、土地利用方式碳效应三方面对农用地整治的碳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苏宜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如下:1项目整治后,土地结构变化碳储量增加3 718t,工程建设净碳排放量约为6 830t,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年碳汇量增加5 459t;2项目区耕地碳储量增加11 071t,耕地面积增加是主要原因;3灌溉排水工程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重要的工程类型,水泥、钢材和柴油等工程建设物资投入是促使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来源;4区域...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用地整治 碳效应 碳核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晋海 胡漫漫
基于对2003—2014年中国16个省份200个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中国非法占用农用地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其行为主体主要是自然人或单位,其行为特征是为谋取经济利益将农用地非法占为建设用地等其他用途,以未经批准形式最为常见。其司法治理中主要存在鉴定机构较为混乱、罚金数额波动幅度较大、适用刑罚辅助性措施较少等问题。改进司法治理重点是加强源头预防机制和专项治理、区别运用相应的行政或司法处罚、确保公平鉴定、建立土地限制利用补偿金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 吴克宁 雒振军 刘巧芹
该文利用基尼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用地等别差异程度,深化了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认识,结论表明我国耕地基尼系数为0.2523。除台湾以外的其他31省份的耕地基尼系数处于0.0002~0.3481之间。我国农用地等别差异程度较大,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则一级地区主要沿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二级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以及西部的西藏和四川,三级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中北部,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6省。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差异程度 农用地等别 基尼系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军连 张凤荣
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地适用同一种法律程序的做法,是产生征地问题的重要原因。 对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均发生转移的,取消征用制度,选择农用地转用与征购路径。 对土地所有权转移、使用权人不发生变更的,可选择转用与整建制转归国有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树平 巨芬 李鹏 张卓 夏敏 付新武 王光宇
[目的] 设施农用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探究典型区域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类型划分,能够有效落实差异化管控策略。[方法]以合肥市都市圈为例,综合运用区位指数、核密度、ESDA及SOFM等模型算法,精准揭示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划分空间区域类型及提出差异管控引导。[结果]研究表明:(1)设施农用地区位指数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并有缩小趋势,总体呈现中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形态;(2)设施农用地空间分布呈现更加均匀化、扁平化趋势,特别是西北部设施农用地得到较快增长,仍呈现相对集中分布且以中部、北部居多;(3)核密度曲线的峰值呈现向右移动趋势,由多峰向单峰演变态势且集中于区位指数1.0附近,Moran’s I指数介于0.167 4与0.259 0之间,并以热点区、冷点区、冷冷点区为代表类型区域分布更为集中;(4)将合肥都市圈划分为西南丘陵适度发展区域、北部平原重点发展区域、城市圈层优化发展区域3个利用分区类型,并针对每类区域时空演变趋势特征及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提出分区差别化管控引导。[结论] 合肥都市圈设施农用地空间差异呈现减弱趋势,但仍具有较强空间集聚特征,将区域划分不同开发利用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管控策略,可为设施农业转型发展及其用地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宋敏 闫敏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用地征收以满足各部门各方面的用地需求,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农用地使用权征用。长期以来,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偏低及补偿不到位,使农用地使用权主体农民的权益受损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区域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解求和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湖北省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并进行相应的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由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两年每公顷耕地的成本收益差额分别为:武汉市江夏区是16 652.20元/hm2,新洲区是29 753.82元/hm2,麻城市是35 602.06元/hm2,平均值是26 255.77元/hm2。测算...
关键词:
湖北省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玉 王介勇 刘彦随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问题。采用文献荟萃分析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分析了中国空心村整治潜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解析了空心村整治模式及其机制的地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1996—2019年CNKI数据库空心村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态势,空心村研究文献增加与全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空心村整治潜力等级呈现"北方高南方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区低""传统农区高、城市群地区低"的总体分布特征;农村自然地理条件、常住人口减少幅度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影响空心村整治潜力大小的关键因素;89.80%的县域采用村内集约型整治模式,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东部,迁村并点型和城乡融合型整治模式的占比均超过50%,易地搬迁型整治模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附近生态脆弱和贫困叠加区域。因地制宜、分类分步推进空心化村庄整治,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显化农村土地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