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6)
- 2023(9374)
- 2022(8114)
- 2021(7786)
- 2020(6748)
- 2019(15756)
- 2018(15581)
- 2017(30113)
- 2016(16106)
- 2015(18262)
- 2014(18105)
- 2013(17329)
- 2012(15431)
- 2011(13743)
- 2010(13531)
- 2009(12196)
- 2008(11434)
- 2007(9626)
- 2006(8025)
- 2005(6681)
- 学科
- 济(63392)
- 经济(63299)
- 管理(46443)
- 业(43796)
- 企(37509)
- 企业(37509)
- 方法(35325)
- 数学(32042)
- 数学方法(31408)
- 财(16092)
- 农(15993)
- 中国(14201)
- 业经(13142)
- 制(11632)
- 学(11625)
- 理论(10947)
- 务(10348)
- 贸(10329)
- 贸易(10324)
- 农业(10307)
- 财务(10287)
- 地方(10279)
- 财务管理(10261)
- 易(10071)
- 技术(10012)
- 企业财务(9722)
- 和(9571)
- 环境(9055)
- 划(8508)
- 银(8260)
- 机构
- 学院(220177)
- 大学(219833)
- 管理(90024)
- 济(86557)
- 经济(84856)
- 理学(79263)
- 理学院(78477)
- 管理学(76751)
- 管理学院(76357)
- 研究(66918)
- 中国(49027)
- 京(44691)
- 科学(43001)
- 财(38859)
- 农(37228)
- 业大(35936)
- 中心(32446)
- 所(32401)
- 财经(31884)
- 江(30604)
- 研究所(29945)
- 农业(29501)
- 经(29187)
- 北京(26967)
- 范(26628)
- 经济学(26587)
- 师范(26295)
- 院(24792)
- 州(24234)
- 经济学院(24108)
- 基金
- 项目(161435)
- 科学(127554)
- 基金(118314)
- 研究(114064)
- 家(104299)
- 国家(103506)
- 科学基金(89686)
- 社会(72182)
- 社会科(68503)
- 社会科学(68481)
- 省(63879)
- 基金项目(62595)
- 自然(60379)
- 自然科(59047)
- 自然科学(59030)
- 自然科学基金(57934)
- 教育(54190)
- 划(54069)
- 资助(48991)
- 编号(45495)
- 重点(36631)
- 部(35802)
- 成果(34742)
- 创(34246)
- 发(33519)
- 创新(32061)
- 科研(31855)
- 课题(30993)
- 教育部(30737)
- 计划(30708)
共检索到29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得孝 陈见生 刘修杰
[目的]利用荚果厚度动态变化可以表征大豆鼓粒特性,本研究将评价不同大豆材料的鼓粒特性,并为筛选优良鼓粒特性材料和研究大豆高产机制提供借鉴。[方法]利用49个大豆材料进行花荚标记,定位连续测量荚果厚度,并利用二次函数(^y=^β0+^β1x+^β2x2)拟合各材料的荚果厚度(y,单位mm)与花后时间(x,单位d)的关系,据此预测各材料的鼓粒始期、终期和持续期,以及最大荚果厚度和荚果增厚速率,并对大豆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实测数据对荚果的粒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二次函数有效拟合了荚果厚度(y)与花后时间(x)的关系(R2>0.98)。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为鼓粒持续期、荚果增厚速率、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得孝 王晶 刘修杰 胡超 刘义
大豆籽粒发育可分为鼓粒期和籽粒归圆期,探究无损伤检测鼓粒进程的指标对大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鲜819-4、冀豆17、鲁96150和V94-3971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连续测定标记花荚的荚果厚度,分期收获同日标记的大豆籽粒并进行发芽率测定,研究大豆鼓粒期荚果厚度变化。结果表明:1)鼓粒期鲜荚皮厚度基本保持恒定,因此荚果厚度可用于度量籽粒厚度的变化。荚果厚度(y)与开花后日数(x)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y=ax2+bx+c)进行有效模拟。利用模拟函数可以对大豆鼓粒始期、最大荚果厚度出现期、鼓粒持续期以及平均鼓粒速率等进行有效预测。荚果最大厚度可用作判定大豆籽粒开始具备发芽能力的外...
关键词:
大豆 荚果厚度 籽粒发芽 量化模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得孝 梁福琴 汪勇 王中华 樊晨
为探讨以鼓粒速率作为大豆耐旱性评价指标,采用盆栽试验,先以汾豆65和中作3088为试验材料,在鼓粒期设置干旱胁迫(短期)和正常灌水(对照)处理,测定大豆荚果厚度变化,并用新建的方法对7个大豆材料的鼓粒期耐旱性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遭遇短期干旱胁迫,处理期鼓粒速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滞,复水后出现快速鼓粒现象(补偿效应),但后续鼓粒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中作3088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优于汾豆65。在同等鉴定条件下,耐旱性较好的大豆材料表现为延迟萎蔫、胁迫期鼓粒速率较高、复水后鼓粒速率能较好恢复等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分析了 13个夏大豆品种的 10个数量性状的稳定性 ,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论证了产量稳定性与其他稳定性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大多数品种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与环境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 ,可作为夏大豆稳产性育种的间接选择依据
关键词:
夏大豆 数量性状 回归分析法 环境指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继存 赵云 周延争 赵恩海 郭来地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1号"系济宁农科院选育.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艳华 邱丽娟 常汝镇 吕文河
利用 4 9对SSR引物和 14个农艺性状对 96份黄淮夏大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了解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资源多样性状况 ,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帮助。结果表明 ,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 1.0 70 0~2 .7310 ,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 0 .5 313~ 0 .92 0 3;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1.1912 ,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为 0 .6 0 79,可见黄淮夏大豆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96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数据聚类结果均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根据农艺性状聚类时 ,可根据种皮色将材料划分为 2大类群。种皮色、生育期、粒大小相同...
关键词:
黄淮夏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诚 王春胜 庞圣江 黄日逸 曾杰
【目的】开展西南桦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模拟,为估算西南桦材积、出材量以及树皮蓄积量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树干解析获取各区分段的带皮直径、去皮直径和树皮厚度等信息,按照约75%和25%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和检验数据集。选取13个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0.05)。对于参数检验显著的模型,依据偏差、绝对偏差、均方误差和决定系数4个统计指标,应用相对排序法评价模型拟合优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剔除预估值和实测值差异显著的模型,进一步诊断保留模型的共线性以及
关键词:
西南桦 树皮因子 相对排序法 残差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超
1、参试品种品种(系)名称来源供种单位油85-26 7812组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86-305 蒙庆6号×77-4431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豆24(CK_2) 7621组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88-25 8215组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猴子毛(CK_1) 70年代系统选育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2、参试单位沙洋农场农科所(简称沙洋,下同),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所),大沙湖农场农科所(大沙湖),孝感市农科所(孝感),武穴市农科所(武穴),襄樊市原种场(古驿),老河口市种子公司(老河口)。 3、试验概况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收获前割除边行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佑斌 盖钧镒 游明安
南农88-48系从高代选系73-935与美国引入种SRF400的杂种经F2~F4单籽传处理,于F5代由单株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耐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种植。该品种荚粒分布为均匀-主茎型,开花期对光照不敏感,生育前期相对较短(占全生育期30%),而后期相对较长。叶形分布为下圆上窄,有利通风透光和适于密植。1992~1993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2163.2kg/hm2,比对照淮豆二号增产14.93%,1993年生产试验5点平均2110.5kg/hm2,比对照淮豆二号增产19.7%。栽培试验表明,在正常夏播条件下,若肥水条件较好,并辅助以某些外...
关键词:
大豆,品种,单籽传,产量,熟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俊杰 闫文亮 赵团结 姜海燕
[目的]DSSAT-CROPGRO大豆花期模拟模型(简称CROPGRO-Soybean-Flower模型)是量化开花时间与光周期关系的生理生态过程模型。本文旨在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CROPGRO-Soybean-Flower模型的品种参数(cultivar parameter, CP)进行遗传解析。[方法]以183个江淮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8年获得南京、当涂、盐城等10个环境的花期数据和消除环境效应的花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将开花时间性状分解为临界短日照时数(critical short day, CSDL)、光周期敏感性(photoperiod sensitivity, PPSEN)和出苗到开花时长(emergence to flowering time, EMFL)3个CROPGRO大豆花期模拟模型的品种参数。利用供试大豆材料的实测花期以及BLUP值,采用GLUE(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方法对模型的品种参数进行校准,根据模拟结果选择合适的品种参数集。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 MLM_Q+K)、mrMLM(multi-locus random-SNP-effect mixed linear model)模型等7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对花期BLUP值、CROPGRO-Soybean-Flower模型品种参数集与60 712个SNP标记进行定位研究,在显著关联SNP位点上下游500 kb区间内筛选候选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和前人研究结果预测其功能。[结果]利用BLUP值校正CROPGRO-Soybean-Flower模型的品种参数,模型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的均值(averag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RMSE)为1.65 d,比利用实测花期校正的ARMSE降低1.82 d。选用花期BLUP值校正的3个模型的品种参数集作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数据集,检测到花期BLUP值、CSDL、PPSEN和EMFL的显著关联QTN(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个数分别为6、10、5和1,所定位的SNP位点可解释0.424%~19.221%的CROPGRO-Soybean-Flower模型品种参数变异。被检测到的22个QTN中,有72.73%已被前人研究报道与大豆开花时间、光周期敏感性、生殖生长时期等性状有关。对候选基因功能预测发现:Glyma05g06220、Glyma05g31710、Glyma07g01601、Glyma08g40330、Glyma14g40030与拟南芥中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分裂素响应、开花调控等基因同源,推测这5个基因参与大豆开花调控。[结论]与实测花期相比,利用BLUP值校准CROPGRO大豆花期模型品种参数的方式在区域尺度上更为合理;模型品种参数体现了大豆花期光反应的遗传特性,相关的SNP标记可以作为进一步构建基于基因的CROPGRO大豆花期模拟模型的基础标记数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波 姜治华 林文君 张永晖
对四川省729份夏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夏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高(46.51±2.17%),高蛋白资源丰富;脂肪平均含量较低(17.10±1.41%);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高(63.61±2.17%)。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5);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日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生育日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皮色、花色和茸毛色的夏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资源 蛋白质 脂肪 相关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美丽 高晓飞 谢云 刘宝元
本文使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对黑龙江省嫩江县鹤山农场的大豆产量进行了模拟,并探讨了影响大豆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991年~2003年鹤山农场大豆的平均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分别为2·75t/hm2和3·00t/hm2左右,误差为8·9%左右;大豆的实际产量与模拟产量趋势一致,均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模型能够用于模拟大豆的生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某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模拟得到的温度和水分的胁迫日数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有较一致的关系,即温度胁迫有减少的趋势,水分胁迫有增加的趋势。模拟结果还发现,提高大豆的出苗密度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但增加值与生长季的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ALMANAC模型 大豆产量 模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亚林 朱文达 陈文勇 袁友明 王明锐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10.8%精喹禾灵乳油对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牛筋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对田间光照、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有效控制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危害,对稗草、马唐、牛筋草的综合密度防效为94.00%~100.00%,综合鲜重防效为95.02%~100.00%;施用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显著提高大豆田间的透光率,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精喹禾灵 夏大豆 控草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鋆 黄梦迪 吴会琴 杨璞 高小丽
为探明绿豆开花后荚粒生长发育规律及籽粒灌浆和物质积累特性,以‘西绿1号’和‘安绿7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开花后绿豆荚色、粒色、荚长、荚宽、荚体积、籽粒体积、荚粒数、荚壳鲜重、荚壳干重、百荚鲜重、百荚干重、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等性状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绿豆荚果发育过程中荚壳和籽粒干物质分配以及籽粒灌浆速率变化,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籽粒形成过程中,荚色从深绿色转为绿色再转为黑色,粒色从透亮青绿色到嫩绿色再到深绿色;荚长和荚宽为先增长后基本保持平稳的趋势,荚体积和籽粒体积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长后下降再趋于平缓;籽粒含水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荚壳干物质分配指数不断降低,籽粒干物质分配指数不断增大,籽粒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15d左右达到峰值,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豆百粒干重与百荚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籽粒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体积、荚壳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荚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干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生长活跃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绿豆育种中应选育大荚品种,栽培中注重花后15d前后的肥水供应,以保证籽粒灌浆饱满,实现高产优质。
关键词:
绿豆 荚果发育规律 灌浆特性 相关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