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2)
2023(8029)
2022(6925)
2021(6465)
2020(5576)
2019(12816)
2018(12449)
2017(24498)
2016(12834)
2015(14312)
2014(13770)
2013(13282)
2012(11883)
2011(10509)
2010(9862)
2009(8601)
2008(7937)
2007(6409)
2006(5170)
2005(4100)
作者
(34670)
(28973)
(28856)
(27257)
(18442)
(14036)
(13249)
(11463)
(11298)
(10046)
(9850)
(9694)
(9177)
(9139)
(8934)
(8866)
(8793)
(8790)
(8434)
(8345)
(7137)
(7065)
(6871)
(6821)
(6547)
(6526)
(6299)
(6145)
(5905)
(5784)
学科
(49618)
经济(49564)
管理(36598)
(35619)
(28692)
企业(28692)
方法(27917)
数学(25397)
数学方法(25045)
(16196)
(12954)
(11892)
贸易(11890)
(11661)
中国(11028)
业经(10059)
(9750)
农业(8847)
(8539)
财务(8509)
财务管理(8488)
企业财务(8090)
技术(7929)
地方(7858)
(7538)
环境(7258)
理论(7135)
(7012)
(6646)
(6327)
机构
学院(169768)
大学(169559)
(71129)
经济(69994)
管理(69682)
理学(61934)
理学院(61361)
管理学(60208)
管理学院(59917)
研究(53488)
中国(39319)
科学(33843)
(33821)
(31858)
(29765)
业大(28787)
中心(26183)
农业(25643)
(25548)
财经(24949)
研究所(23730)
(23291)
(23048)
经济学(22116)
(20289)
经济学院(20162)
北京(19989)
(19584)
经济管理(19384)
师范(19244)
基金
项目(128468)
科学(102051)
基金(96073)
研究(89591)
(85360)
国家(84729)
科学基金(73433)
社会(57888)
社会科(55034)
社会科学(55018)
基金项目(51027)
自然(50010)
(49936)
自然科(48923)
自然科学(48904)
自然科学基金(48033)
(42474)
教育(41532)
资助(39376)
编号(34386)
重点(29101)
(28915)
(27746)
(27334)
创新(26012)
科研(25939)
成果(25254)
教育部(24803)
计划(24738)
国家社会(24640)
期刊
(66308)
经济(66308)
研究(42566)
学报(29435)
(27730)
中国(26733)
科学(26497)
管理(25270)
(23282)
大学(22818)
学学(21924)
农业(19673)
技术(15802)
教育(13083)
财经(12087)
业经(11926)
(11702)
金融(11702)
经济研究(11265)
(10849)
(10380)
问题(9371)
(8611)
技术经济(8180)
业大(7951)
科技(7950)
理论(7943)
统计(7592)
(7420)
实践(7276)
共检索到227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青华  孙威江  张孔碌  罗星火  吴全金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茶汤的L显著低于第3泡;3泡茶汤间红绿度(a)和黄蓝度(b)的变化均不显著;3泡茶汤色差的衍生值色相(b/a)、色调彩度(Cab)和色彩饱和度(Sab)均无显著差异,色相角(Hab)差异达显著水平;3泡茶汤间的pH存在显著差异.(3)(45±2)℃下,以第1泡茶汤的色差和pH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级别和品类鉴别,建立判别模型,得到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鑫磊  俞晓敏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3-氧-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苷)和咖啡碱含量,探究不同茶类的加工工序对茶树鲜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各茶类中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绿茶下降最少,乌龙茶和白茶次之,红茶下降最多;白茶中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乌龙茶,酯型儿茶素含量与乌龙茶相当.各茶类中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其他组分较低;乌龙茶中的茶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绿茶略有降低,但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组分积累较多;红茶中除了亮氨酸有一定的积累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均为最低;白茶中除了茶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有较高的积累.白茶中的芦丁含量与鲜叶相当,而比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高出1.5倍左右.咖啡碱在鲜叶和白茶中的含量最高,在红茶中的含量最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林春桃  苏宝财  余建辉  
通过福州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乌龙茶消费者体验视角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态度忠诚对其行为忠诚的影响不显著;乌龙茶服务体验、品牌体验以及关系体验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转换成本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佳堃  戴伟东  颜涌泉  张悦  陈丹  董明花  吕美玲  林智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探讨茶树品种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永春佛手’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铁观音’和‘水仙’品种为对照,三者均加工制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不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化合物进行鉴定和筛选,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不同品种乌龙茶间差异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相比于同一香型的对照品种乌龙茶,‘永春佛手’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儿茶素类化合物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在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陈香型中均以‘永春佛手’乌龙茶含量最高,没食子酸含量在3种香型中均呈现‘水仙’>‘永春佛手’>‘铁观音’。代谢组学结合多变量统计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化合物表型具有明显差异。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中,‘永春佛手’与对照品种乌龙茶间的差异化合物分别为50、59、47个,其中共同差异化合物有23个,包括14个黄酮(醇)糖苷、5个儿茶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个脂类、1个生物碱、1个有机酸和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对茶叶中常见的20个黄酮(醇)糖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永春佛手’乌龙茶中14个黄酮(醇)糖苷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乌龙茶,其含量是相同香型‘铁观音’品种乌龙茶的1.4—14.6倍,是‘水仙’品种乌龙茶的1.3—18.0倍。在定量的4类黄酮(醇)糖苷中,槲皮素糖苷均为主要的黄酮(醇)糖苷组分,含量高于山柰酚糖苷、杨梅素糖苷和芹菜素糖苷。感官审评分析表明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并未显著增强茶汤的涩味。【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进行化合物表征。‘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按照相同工艺制成的乌龙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化学成分差异,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差异最为显著,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是‘永春佛手’乌龙茶在化学成分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有望作为判别指标用于乌龙茶制作品种的判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施英  谷纪平  陈金华  龚雨顺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有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淑华  王果  郭雅玲  赖凌凌  吴明言  廖雯  续子杰  
对8个乌龙茶品类(永春佛手、白芽奇兰、铁观音、漳平水仙、武夷水仙、闽北水仙、武夷肉桂和武夷名丛)共82个茶叶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REOs)为0.62-10.11 mg·kg~(-1),各品类∑REOs几何平均值大小为: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武夷水仙>武夷名丛>武夷肉桂>白芽奇兰>漳平水仙.供试茶叶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LREOs)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HREOs);镧(La)、铈(CE)、钕(Nd)和钇(Y)等4种元素的含量(CE含量最高)高于其他稀土元素,此4种元素含量之和达到∑REOs的80%以上.茶叶的∑LRE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慧  黄东方  王琼琼  项丽慧  孙威江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乾刚  林智  蔡建明  
乌龙茶制造与品质化学涉及制造原料理化性状、制造过程化学变化和成茶品质化学基础 3方面内容 .从原料、制造到成茶 ,贯穿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技术原理是“控制”,即 :(1 )选择适当茶树品种和一定成熟度的新梢以限制原料中部分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 ;(2 )将多酚类物质制茶氧化控制在鲜叶局部和一定变化范围内进行 ;(3 )控制“做青”进程以促进内含物转移、转化 ;(4 )防止成茶色泽成分比例失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月梅  郑德勇  叶乃兴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12份福建乌龙茶茶样的热分解过程.试验条件为:茶样由室温以10℃·min-1匀速升温至600℃,气氛为空气,铝坩埚加盖(盖上钻1 mm的孔).结果表明:茶叶的热分解过程分为5个失重阶段:1室温至100℃左右主要为脱水阶段;2100-226℃为茶叶挥发物逸出阶段;3226-345℃为变味热分解阶段;4345-482℃为碳化阶段;5482-600℃为燃烧阶段.茶叶具有相似的失重过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体现茶叶的特征,阶段2主要体现茶叶内含物的品质特征,阶段345主要体现茶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机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特征,可反映不同品种、季节和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磊  林锻炼  高志鹏  孙威江  付凤富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福建省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武夷山市、南靖县供试茶园茶树和土壤中的15种稀土元素含量,探讨稀土元素在茶树和土壤中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15种稀土全量为99.24-312.87 mg.kg-1,中值196.68 mg.kg-1;土壤中的15种稀土有效态含量为9.13-159.94 mg.kg-1,中值37.34 mg.kg-1.同一茶园土壤表层(0-25 cm)、中层(25-50 cm)、下层(50-75 cm)中的15种稀土全量无显著差异,15种稀土有效态含量部分茶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区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含量也有差别.茶叶中的15种稀土总量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志龙  林宏政  金心怡  江丽萍  黄毅彪  陈寿松  
为研究振动做青对闽南乌龙茶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气流输送方式的环境条件、不同气流输送方式和不同摊叶厚度对青叶叶温、水分和细胞破损率的影响,优化了气流输送方式和摊叶厚度参数,并与传统做青和空调做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青、晾青均输送0.64 m·s(-1)微风气流,摊叶厚度为50 mm时,振动做青叶层空气的温度22.07℃、相对湿度66.61%、CO_2含量362.50μL·L(-1),做青叶的叶温20.44℃,能为闽南乌龙茶振动做青提供适宜的叶层环境条件;振动做青叶的失水量和失水速率显著高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春桃  苏宝财  余建辉  
首先对乌龙茶消费者体验、消费者满意、转换成本、品牌忠诚进行定义,构建了乌龙茶消费者品牌忠诚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福州乌龙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体验对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对其品牌忠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屈峰  陈秋华  谢向英  
乌龙茶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根据乌龙茶产业竞争力评价,以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文化因素对不同县域乌龙茶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说明文化因素对乌龙茶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文化因素存在空间效应。通过对文化因素的空间效应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化因素的溢出效应,合理全面考察乌龙茶产业文化的影响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屈峰  陈秋华  谢向英  
乌龙茶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根据乌龙茶产业竞争力评价,以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文化因素对不同县域乌龙茶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说明文化因素对乌龙茶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文化因素存在空间效应。通过对文化因素的空间效应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化因素的溢出效应,合理全面考察乌龙茶产业文化的影响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功宇  金心怡  叶秋萍  陈寿松  李丹  方慧  
以闽北乌龙茶CCD色选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探明色选机茶叶流量、一号色选灰度阈值和二号色选灰度阈值3个因素对台时产量、选别率和带出比的影响,再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法优化色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选别率和带出比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量3.0×10-4m3·s-1、一号色选灰度阈值170和二号色选灰度阈值180.以色选机初始生产工艺参数作对照进行模型验证试验得出:验证值与预测值相接近,相比对照组的选别率提高了11.590%,带出比下降了5.748%,表明该优化工艺参数适用于CCD色选机拣剔闽北乌龙茶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