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0)
- 2023(10960)
- 2022(9639)
- 2021(9207)
- 2020(7763)
- 2019(18215)
- 2018(18073)
- 2017(34979)
- 2016(18724)
- 2015(21120)
- 2014(20653)
- 2013(20068)
- 2012(18056)
- 2011(15838)
- 2010(15539)
- 2009(13777)
- 2008(12990)
- 2007(10701)
- 2006(9029)
- 2005(7280)
- 学科
- 济(75451)
- 经济(75372)
- 管理(52808)
- 业(50279)
- 企(41863)
- 企业(41863)
- 方法(38089)
- 数学(34531)
- 数学方法(33843)
- 农(20207)
- 地方(18588)
- 财(18167)
- 中国(17116)
- 业经(15861)
- 农业(13860)
- 学(12665)
- 理论(12287)
- 务(12076)
- 财务(12018)
- 财务管理(11990)
- 贸(11785)
- 贸易(11775)
- 技术(11651)
- 易(11362)
- 环境(11359)
- 制(11292)
- 企业财务(11265)
- 和(11147)
- 划(10168)
- 地方经济(9269)
- 机构
- 学院(247152)
- 大学(244985)
- 管理(101113)
- 济(96602)
- 经济(94517)
- 理学(88810)
- 理学院(87830)
- 管理学(85920)
- 管理学院(85454)
- 研究(76268)
- 中国(56586)
- 京(50954)
- 科学(48003)
- 财(41851)
- 农(37893)
- 业大(37643)
- 中心(37179)
- 所(36020)
- 江(35544)
- 财经(34414)
- 研究所(33199)
- 范(32643)
- 师范(32316)
- 经(31431)
- 北京(30820)
- 农业(29649)
- 院(28981)
- 经济学(28957)
- 州(28534)
- 技术(26879)
- 基金
- 项目(181064)
- 科学(143811)
- 研究(132013)
- 基金(131673)
- 家(114748)
- 国家(113801)
- 科学基金(99473)
- 社会(82939)
- 社会科(78600)
- 社会科学(78578)
- 省(72048)
- 基金项目(70503)
- 自然(66195)
- 自然科(64715)
- 自然科学(64705)
- 自然科学基金(63484)
- 教育(62377)
- 划(60891)
- 编号(53973)
- 资助(53854)
- 成果(41294)
- 重点(40775)
- 部(39737)
- 发(38961)
- 创(38458)
- 课题(36801)
- 创新(35854)
- 科研(35094)
- 教育部(34384)
- 国家社会(34040)
共检索到34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文杰 史煜瑾 朱青 张文新 丁俊翔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沿途城市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橄榄球模型,通过测算长三角地区26个高铁站点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场所(功能)价值,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杭州东站、南京南站、宜兴站等8个站点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大部分高铁站点偏离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规划建设主体应兼顾高铁站点建设存在的潜力与风险,规划中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高铁站点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为忠 黄小康
从工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形成示范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随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范式逐步向需求、市场、产业和竞争为导向转变,科技金融已不仅仅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具,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本文在对科技金融概念与特性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利用引力熵模型,通过对"科技金融区域发展指数"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引力"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的科技金融"引力值"进行测度,为该区域科技金融非均衡发展现象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我国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兆钊 曹卫东 岳洋 张大鹏 任亚文
为探讨高铁对泛长三角地区可达性造成的影响,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及日常可达性作为3个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有无高铁两种情形下,泛长三角地区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该变化所带来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高铁的运营使得各城市的可达性均得到了大幅优化,各城市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平均缩减了50. 57%,经济潜力值平均增幅达到了99. 62%,省级行政中心的一日交流圈面积占比增长至95. 92%;高铁带来的时空效应、区位增强效应、同城化效应和一体化效应加强了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同时,还推动了区域空间格局的重塑;因高铁对各城市可达性的差异化提升,泛长三角地区的空间极化将进一步凸显,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发挥其区位优势,对周边城市产生强劲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宣城、阜阳等无高铁通过城市因相对区位的渐弱,将被日益边缘化,重组后的"核心-边缘"格局已初现端倪。
关键词:
高铁 可达性 泛长三角 空间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本文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度了1997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水平,比较了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并计算了碳排放效率的改进空间。研究发现:从效率值来看,上海、江苏、浙江的碳排放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的碳排放效率均值接近于DEA有效值,且显著高于江苏与浙江。从投入与产出冗余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上海的要素投入冗余率最小,能源配置与劳动力配置冗余是造成江苏与浙江碳排放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本文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度了1997~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水平,比较了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并计算了碳排放效率的改进空间。研究发现:从效率值来看,上海、江苏、浙江的碳排放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的碳排放效率均值接近于DEA有效值,且显著高于江苏与浙江。从投入与产出冗余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上海的要素投入冗余率最小,能源配置与劳动力配置冗余是造成江苏与浙江碳排放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法林 尹立杰 张郴
传统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过度强调旅游发展环境和旅游发展业绩,已无法满足旅游发展转型、旅游政策改革、产业提档升级的战略需要。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当前转型发展需要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指标突出强调城市旅游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包括城市旅游发展环境、城市旅游发展要素、城市旅游发展业绩和城市旅游发展潜力4个方面。以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为例,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由传统模型得出的结果具有相对一致性和部分差异性,证实了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在新形势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韦姿言 张嘉龙 刘汉成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生态型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利用全面质量管理KJ法整合用户需求卡片;编制KANO模型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对生态乡村景观设计需求进行属性分类;结合Better-Worse系数明确构成优先级分析的设计依据。研究得出3项必备型需求、5项期望型需求、2项魅力需求的优先等级,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与研究思路。运用KANO模型分析生态乡村景观各项设计要素属性与优先级,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有利于丰富现有生态型乡村景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凯 黄瑞玲
该文根据公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数据,利用GM(1,1)模型预测地方财政收入,由此计算出可担保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和波动率,并将其代入KMV模型,评价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违约风险,结论是:(1)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违约风险仅为1.24%,总体而言风险可控;(2)地方政府性债务违约风险存在地区差异,上海的违约风险最小,江苏次之,浙江的违约风险最大;(3)在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江苏和浙江应适当缩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海则可少量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构建可持续税收体系,稳健地提高财政收入;(2)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分类管理地方债存量;(3)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如钢
上海文化、江苏文化和浙江文化均属于江南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正所谓文化相通,这些相似的内容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长三角区域文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规划 现代经济 发展与变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德才 刘昊 汤杰新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利用Vensim软件动态模拟了该地区未来的碳排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长三角地区的碳减排是可行的,且到2030年,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95 150万吨。此外,文章还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能源消耗 碳排放 长三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影 杨山 尹上岗 徐晗泽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重构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空间格局,对其空间特征及驱动机理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形成科学、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提供支撑。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使用长三角地区40年不透水面数据对41个地级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不均衡性逐渐凸显,高扩展强度区演化具有空间交替性,并逐渐在长江沿线城市和浙江沿海城市集聚,形成"Z"字型空间格局;(2)沪宁合杭甬发展带等城市扩展强度相较于全域具有更为剧烈的变动过程,核心城市的集聚规模效应明显,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3)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邻域关系来看,具有较强的时空凝聚性并以正向协同增长为主,其中大多数城市处于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4)人口、经济、行政等因素共同作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变化,不同时期的主导驱动因素在不断变化,呈现由经济总量向经济质量、经济活动向政府供给政策的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胜 温作民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与能源消耗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以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能源消耗量、能源技术进步率、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变动率为影响因素在对IPAT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2006-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结论是长三角地区能源技术进步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减排作用还不能抵消人口与GDP的快速增长的影响,受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变动比率逐步增加的影响,碳排放量受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影响呈逐年减小趋势,能源技术进步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减
关键词:
IPAT模型 碳排放 能源结构 能源经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德凯 唐凯旋 罗吉
环境约束条件下建设用地效率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空间发展研究的焦点。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与全局参比法测度各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动态分析长三角区域整体及各城市的建设用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SBM-Undesirable模型与全局参比法相结合可以解决Malmquist指数时空特征定性评价的局限性;(2)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呈提升态势,但变化趋势呈U字形的演化特征;(3)城市建设用地效率空间格局演化较为剧烈,低效率区域呈现“面状—零星点状”发展,高效率区域呈现“零星点状—反K字形网络状”发展;(4)根据非有效城市的投入产出冗余程度可进行相应比重调整,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后,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提升优化的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