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8)
- 2023(10597)
- 2022(8924)
- 2021(8271)
- 2020(6920)
- 2019(15715)
- 2018(15328)
- 2017(29588)
- 2016(15618)
- 2015(17257)
- 2014(16688)
- 2013(16356)
- 2012(15147)
- 2011(13402)
- 2010(12862)
- 2009(11162)
- 2008(10344)
- 2007(8571)
- 2006(7266)
- 2005(6125)
- 学科
- 济(65293)
- 经济(65234)
- 管理(46163)
- 业(44060)
- 企(36217)
- 企业(36217)
- 方法(31499)
- 数学(28512)
- 数学方法(28125)
- 农(16720)
- 技术(15701)
- 学(15640)
- 财(15192)
- 中国(15185)
- 业经(12642)
- 环境(11872)
- 地方(11846)
- 农业(11353)
- 贸(10520)
- 贸易(10515)
- 易(10223)
- 制(9658)
- 务(9539)
- 财务(9494)
- 财务管理(9473)
- 土地(9325)
- 和(9174)
- 技术管理(9104)
- 企业财务(9045)
- 划(8882)
- 机构
- 大学(215255)
- 学院(214046)
- 济(87816)
- 经济(86145)
- 管理(84837)
- 理学(74410)
- 研究(74037)
- 理学院(73553)
- 管理学(72021)
- 管理学院(71657)
- 中国(53790)
- 科学(48149)
- 京(45637)
- 农(41019)
- 业大(37222)
- 所(37068)
- 财(36404)
- 中心(34665)
- 研究所(34341)
- 农业(32877)
- 江(31229)
- 财经(30259)
- 院(28124)
- 经(27938)
- 北京(27371)
- 经济学(27237)
- 范(27161)
- 师范(26765)
- 经济学院(24811)
- 州(23923)
- 基金
- 项目(160830)
- 科学(127955)
- 基金(119794)
- 研究(110590)
- 家(107892)
- 国家(107138)
- 科学基金(92069)
- 社会(71733)
- 社会科(68310)
- 社会科学(68291)
- 基金项目(64016)
- 自然(62754)
- 省(62343)
- 自然科(61365)
- 自然科学(61345)
- 自然科学基金(60216)
- 划(53732)
- 教育(50461)
- 资助(48246)
- 编号(41636)
- 重点(37115)
- 部(35639)
- 发(34692)
- 创(34654)
- 创新(32675)
- 科研(31786)
- 计划(31709)
- 国家社会(31046)
- 成果(30637)
- 教育部(29965)
共检索到30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臻 张凤荣 王瀚巍 孙丹峰 伦飞 李超
为改善导致民勤绿洲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化严重、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历史文献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史,用遥感方法获取了2008年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对地貌、地下水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表明:1)绿洲农业开垦起源于水源充足、土壤持水性好的中下游区域,并逐渐向外围及上游发展;2)绿洲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空间配置不合理,下游灌溉且主要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导致严重次生盐渍化;3)传统农业模式下绿洲下游已出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恶化,且农民生计无法保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旺 李保国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绿洲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 ,定量化的研究二者的互相作用将有助于绿洲区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建立和该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民勤绿洲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 ,把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 ,利用ArcViewGIS处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 ,与所建立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模型相联接 ,模拟了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很好的模拟土地利用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作用 ,如保持民勤绿洲内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模式 ,则民勤绿洲内部的地下水埋深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这将导致绿洲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建春 张军连 周杨 李宪文 肖霖 袁雪红
研究目的: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建立一套定量化评价的指标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法,实证法,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适用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布局评价的指标与方法体系,选择适宜性指数、协调性指数与合理性指数作为分区布局合理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并以银川市土地利用规划为例,进行实例论证。研究结论:该研究方法体系适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布局评价,通过定量计算,确定银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布局适宜性指数、协调性指数与合理性指数分别为36.11、34.12和70.23,从而得出银川市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是基本合理的,并结合可视化分析识别出其中不合理区域的分布及其原因。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重洋 邱炳文 龙荣 高建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多准则问题,应用一种模型或方法难以在多规则约束条件下得到较优的布局方案。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部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本文借鉴专家解决规划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案例推理引入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以本体作为案例表示方式,结合规则推理实现案例修正,完成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本体案例推理与规则推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法能很好地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在多种规则的约束条件下能得到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较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其中,案例修正过程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自学习机制,随着系统的应用运行会不断增加新的案例和规则。丰富的案例库和规则库,能更进一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江浩 陈佳 杨新军 张小文
土地利用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和重要载体,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切入,探究其对干旱区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缓解干旱地区乡村人地矛盾、促进其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基于恢复力评估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人文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干旱区乡村社会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民勤绿洲作为案例区,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后民勤绿洲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变化对乡村社会恢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乡村社会恢复力呈现中部和南部乡村不断升高,北部乡村先降低后升高的演变过程;(2)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变化会对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分异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耕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移对恢复力变化方向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2000—2007年草地向耕地转移以及2007—2015年耕地向生态用地转移会提升恢复力;不同时期影响恢复力的主导土地利用功能因子存在差异,流域重点治理前土地垦殖率和人口密度的影响更显著,流域重点治理后生态用地占比和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雁
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沈阳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生成生态敏感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优化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博 王冬艳 李红 姜珊 石璞 刘蜀涵 陆红
掌握区域行业信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行业空间分布之间的联动关系,是指导行业用地供给和实现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之一。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以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地类与行业单位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布局进行梳理,得出结论:1通化市中心城区各地类与行业单位分布均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系数均随权重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尺度条件下,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种主要地类空间结构性较强;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其他商业与服务业空间结构性较弱;制造业,其他工业与采矿业,其他公共管理服务业基本呈随机分布;2依据行业单位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均具...
关键词:
行业用地 产业结构 空间自相关 通化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萍 高照良
本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以2000年中心比例尺1:15000的彩红外航片和2003年同比例尺下退耕及土地利用实地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黄土高原中尺度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特征,2000~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变化的主要类型及方向,并构建退耕指数及退耕影响系数,分析了距研究区内公路及城镇不同范围的布局特征。结果表明:3年间利用类型转换集中体现在草地和旱坡耕地向人工造林地转移,人工造林用地年增加速率达34.5%。人工造林用地面积迅速增加,是这一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特征。受地貌发育规律影响,距公路以远退耕指数呈下降趋势,2km处为峰值,是全区水平的1.35倍;距公路以远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曾凡江 穆桂金 李开封
为探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影响,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边缘的果园、棉田、沙拐枣林地等人为垦殖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状态骆驼刺覆被下0~20,20~40,40~60cm内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利用分形理论及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分析各深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等8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判别并探讨绿洲边缘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粒径50.59μm范围内的细粒体积分数同粒径分布分维值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具体分维值变化上,沙拐枣林地在各层均显著处于最低水平,其余样地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黎韶光 郑明媚 雷海生 赵勇 李谦
研究目的:分析景观边界特征的生态意义,用边界为参数构建土地利用格局的计算模型。研究方法:在景观生态学边缘效应的理论基础上,选择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街道为研究区域,用边界特征谱分析土地利用格局特征。研究结果:青山湖街道农用地与其他地类邻接程度均高于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耕地、园地是当地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区域。研究结论:基于边界特征的土地利用布局定量研究,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方案选择提供简便易行的评定方法。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学 边界特征 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随着国际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传统衡量农产品比较优势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通过衡量土地利用效益的比较优势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可能性,然后以江苏省1999—2003年平均数据为例,计算了江苏内部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比较优势,来间接衡量江苏各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整体上看,粮食、茶类作物在苏南具有比较优势;棉花、水果在苏中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油料、麻类、蔬菜、瓜果在苏北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并在其基础上对江苏未来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江苏新一轮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证据,同时为测定农产品比较优势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农业布局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鑫 谢树春 李陇堂
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为研究区,综合分析了近13年来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情况,获取了2000年8月、2007年8月和2013年8月三期的TM影像,运用Envi5.0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其分析处理,并对三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三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通过计算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不同研究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和转变方向,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健康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水体、建筑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大量增加,耕地、裸地和沙地面积不断减少,并且增减速度较快;环境健康效应是防沙固沙林带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果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 曾晓妹 李晓青 邓楚雄 朱东国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出数量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等问题,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在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优化布局的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上设计优化布局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并在Mapgis软件支撑下,选择典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海斌 肖长江 刘雅雯 邓诗琪 李鑫
【目的】规划弹性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管制的创新性方式,对提高空间规划科学性与有效性、减轻不确定因素的扰动冲击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不确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布局弹性空间划定。【方法】本文以徐州市为例,先运用区间优化模型求取各类用地数量弹性区间,然后以区间上、下限对应的面积作为数量需求导入PLUS模型分别模拟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将各地类两次模拟布局差异部分划为弹性空间。【结果】结果表明:(1)各用地数量弹性区间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对未来不确定性承纳贡献较大的土地类型为农村居民点、耕地、水域、城镇工矿用地,而较小的是草地、未利用地。(2)各类用地弹性空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其中耕地弹性空间集中于城镇、农村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园地、林地弹性空间集中于河流沿岸、低山丘陵等适宜生长区,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弹性空间主要分布在城乡原用地外缘。(3)基于各土地利用类型弹性空间,按规划分区归并土地类型,同时按适宜度标准处理弹性空间冲突部分,得到不同空间规划分区的弹性空间,其中农业生产区、生态保护区、城镇建设区与乡村发展区的弹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74%、0.20%、1.09%与3.31%。【结论】土地利用空间可能冲突的概率分布是弹性空间划定前提,应从不确定性视角划定土地利用布局的弹性空间,本文提出的基于区间优化与PLUS模型的弹性空间划定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梦迎 王雪梅 丁建丽 刘玉贞 董淼
为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2013年Landsat 8 EtM+遥感影像和野外采样数据为数据源,在EnVI软件下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并运用sPss和dP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林地的土壤养分综合水平显著高于草地和盐渍地,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对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起到主要作用。通过了解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差异,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