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2)
2023(13027)
2022(11429)
2021(10661)
2020(8832)
2019(20557)
2018(20282)
2017(39538)
2016(21283)
2015(23752)
2014(23492)
2013(22924)
2012(20705)
2011(18332)
2010(17768)
2009(15839)
2008(14856)
2007(12410)
2006(10349)
2005(8369)
作者
(59321)
(49453)
(49011)
(46643)
(31337)
(23764)
(22322)
(19632)
(18827)
(17298)
(16864)
(16391)
(15449)
(15326)
(15136)
(15028)
(14839)
(14835)
(14080)
(13906)
(12246)
(11855)
(11751)
(11223)
(10963)
(10815)
(10770)
(10688)
(9935)
(9877)
学科
(81206)
经济(81122)
管理(61131)
(57111)
(48099)
企业(48099)
方法(42460)
数学(37566)
数学方法(37035)
(21150)
(20210)
中国(19399)
(17942)
业经(17920)
地方(15757)
环境(14830)
农业(14236)
(13956)
贸易(13952)
技术(13712)
理论(13638)
(13558)
(13550)
财务(13489)
财务管理(13461)
(13386)
企业财务(12759)
(12199)
(12037)
(10437)
机构
大学(290400)
学院(289393)
管理(120382)
(110993)
经济(108659)
理学(106398)
理学院(105293)
管理学(103232)
管理学院(102731)
研究(90743)
中国(64408)
(60085)
科学(59255)
(48006)
业大(47466)
(46759)
(43817)
中心(41829)
研究所(40785)
财经(40321)
(38915)
(37078)
(36967)
北京(36957)
农业(36726)
师范(36718)
(34193)
经济学(32890)
(32147)
经济管理(31087)
基金
项目(215633)
科学(169270)
基金(156922)
研究(154507)
(137436)
国家(136346)
科学基金(118025)
社会(96550)
社会科(91530)
社会科学(91503)
(84954)
基金项目(84457)
自然(79141)
自然科(77286)
自然科学(77265)
自然科学基金(75838)
教育(71053)
(71004)
资助(64270)
编号(62518)
成果(48155)
重点(47738)
(46742)
(45229)
(45065)
创新(42182)
课题(42039)
科研(41947)
大学(40159)
教育部(40129)
期刊
(109513)
经济(109513)
研究(77202)
学报(48982)
中国(45376)
科学(44366)
管理(41859)
(41273)
大学(37459)
学学(35565)
(35412)
教育(29567)
农业(29155)
技术(26142)
业经(19207)
(18558)
金融(18558)
财经(18345)
经济研究(17387)
(15505)
科技(15427)
图书(14990)
(14580)
问题(14405)
理论(13996)
(13959)
林业(13741)
技术经济(13685)
实践(13099)
(13099)
共检索到388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祥   梅菊芬   杨亦扬   王玉花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同时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从而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彩度(C~(*))、总色值(E~(*))、色调角(h)和饱和度(S~(*)),开展包括正态性检验,主成分分析,非参数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分析。[结果]由黄色、绿色到紫绿色,叶片的L~(*)、b~(*)、C~(*)、E~(*)和S~(*)值逐渐降低,a~(*)值先降后升。h值在绿色茶树中最大,紫色与黄色茶树没有显著差异。7个参数在绿色茶树中多为正态分布,而在黄色、紫绿色茶树中多为偏态,说明黄色、紫绿色茶树所受选择压力大于绿色茶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茶树群体之间主要是明亮度和鲜艳度存在差异,群体内主要是红绿度存在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值对不同品种(株系)茶树叶色的区分度最佳,h最差。当欧式距离为8.78时,120个茶树品种(株系)被聚为3类,与目测法的分类一致。L~(*)、b~(*)、C~(*),E~(*)和S*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a~(*)值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6。[结论]S~(*)对不同品种茶树叶色区分度最佳,同时与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绿素与花色苷含量,可以选定饱和度S~(*)作为精准评价茶树叶片颜色的最佳色差仪参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叶云  庞磊  陈启文  周月琴  江昌俊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表征)及其荧光参数Fv/Fm值的影响,探讨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点,为茶树的引种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茶早"和"乌牛早"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6、-9、-12、-15和-18℃的低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逆境条件下,茶树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Fv/Fm值的变化,并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6℃处理下,"舒茶早"和"乌牛早"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舒茶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王云   熊元元   刘晓   李明红   张厅   赖谦   李春华  
【目的】发掘与叶型性状关联的SNP位点,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收集于四川本地的91份茶树自然群体开展简化基因组测序(GBS),并利用测序获得的863 468个SNP标记对叶长(YC)、叶宽(YK)、长宽比(CKB)、叶身(YS)、叶色(YSZ)、叶尖(YD)、叶脉对数(YM)和叶缘(YY)8个叶型性状开展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LM(Q)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P<0.01条件下,其中6个性状共检测到38个显著SNP位点:分别是叶长(YC)关联到1个显著、长宽比(CKB)关联到24个、叶色泽(YSZ)关联到6个、叶尖(YD)关联到2个、叶脉对数关联到1个以及叶缘关联到4个。38个显著SNP位点对关联性状的解释率在31.37%~60.70%之间。进一步在显著位点上下游50 kbp区域内进行候选基因挖掘,共得到8个候选基因 :CSA011953(Sec11a)、CSA027293(CAD3)、CSA020561(GAE2 )、CSA008530(AIM1)、CSA008531(MFP)、CSA008532(AIM1)、CSA008763(CYP72A154)、CSA029592(RABG3F)。对候选基因进行GO和KEGG注释,根据注释结果初步预测基因CSA027293(CAD3)与长宽比(CKB)、CSA008763(CYP72A154)与叶色(YSZ)紧密关联。【结论】38个茶树叶型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发掘与2个候选基因预测,可为茶树调控叶型基因精确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参考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翔  胡国策  孙琪璐  江昌俊  李叶云  蒋家月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茶树叶片品质及其氮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为茶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一年生舒茶早(Camellia sinensis cv. Shuchazao)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对不同铵硝比(4∶0,3∶1,2∶2,1∶3和0∶4)处理条件下,茶树叶片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以及茶树叶片氮代谢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对茶树叶片品质及其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铵硝比4∶0、3∶1和2∶2处理下茶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铵硝比0∶4和1∶3处理;茶多酚含量4∶0和3∶1处理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各处理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差异。与铵硝比4∶0、0∶4和1∶3处理相比,铵硝比3∶1和2∶2处理使GS1;1、GS1;3、GOGAT、AMT3;1和GDH基因的表达量升高;NRT1;2和NR基因表达量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呈现上调趋势。【结论】铵硝配比施肥能增加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提高茶树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铵硝比3∶1处理的效果较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建东  魏日凤  连玲丽  刘伟  叶乃兴  杨江帆  陈丹  杨国一  
本试验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茶树刺盘孢菌株ZRG,并测定其侵染后对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茶树刺盘孢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G侵染48 h内,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增高;MDA先是快速积累,含量上升,随后下降;POD、SOD和CAT活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随后下降.qRT-PCR验证结果显示,POD、SOD和CAT相关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后下降,三者相互协调配合,起到清除过剩自由基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楚楚   林长松   欧阳倩   汪营   杨玉萍   杨璇   王丹   徐欢   徐霖  
【目的】探明土壤pH与镁离子协同作用茶树叶绿素的合成规律,为茶树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组织酶活性试剂盒测定土壤不同pH〔pH4(P_(1)),pH 5(P_(2))〕和不同镁离子浓度〔0 mg/L(T_(0),CK),50 mg/L(T_(1)),100 mg/L(T_(2)),150 mg/L(T_(3))〕协同作用茶树叶绿素合成关键酶——镁离子螯合酶、尿卟啉原Ⅲ合酶和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的活性,并采用高通量技术对各处理福鼎大白茶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壤pH与镁离子协同作用对茶树叶绿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土壤pH与镁离子协同作用对茶树叶绿素合成关键酶——镁离子螯合酶、尿卟啉原Ⅲ合酶和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P_(2)T_(1)的镁离子螯合酶、尿卟啉原Ⅲ合酶及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492.41U/L、336.28 U/L和132.24 U/L;其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福鼎大白茶叶片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多糖代谢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二苯乙烯类等途径;KEGG代谢通路光合作用碳固定途径分析结果显示,P_(2)T_(1)能显著提高茶树的碳固定途径,同时对光合作用和糖类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结论】P_(2)T_(1)(pH 5和镁离子浓度50 mg/L)协同作用对茶树叶绿素合成最好,有利于物质的合成和累积,并能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梁名志  宋维希  蒋会兵  马琳  王丽  矣兵  
对紫娟等茶树进行色素和花色素苷分析,结果表明:在紫娟叶片发育的3个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紫娟叶片中类胡萝卜素随发育时期变化不明显,而花色素苷则急剧减少。生长到第三时期,花色素苷的颜色逐渐消失,叶绿素的颜色逐渐显示出来,在2种色素的共同作用下,紫娟叶片逐渐由紫色变成绿色。紫娟叶色的变化与花色素苷/叶绿素总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绝对含量变化的关系不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春芳  孙云  张云  张木清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叶片O2.-的产生速率加快,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上升;铁观音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在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而福鼎大白茶的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在正常供水或水分胁迫下,铁观音均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铁观音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萍  谢全志  李品武  侯渝嘉  胡翔  林强  
从茶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新梢叶位、肥培管理以及品种间等方面进行茶树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园生态环境、季节变化、光照、温度是影响茶树化感物质产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化感物质有向新梢顶端富积的特点;茶园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对茶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茶树品种间不同的遗传基因,导致化感物质含量的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田娜  肖文军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品质上具有一定优异性的 19 个茶树品种的春茶 1 芽 2 叶固定样进行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分析,为茶叶加工与茶叶深加工筛选茶树优异品种资源,并为茶树优异资源的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白毫早,37-2,福安大白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碧香早,37-2,福安大白茶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苹云具有高氨基酸(>4.5%)特性;白毫早,福安大白茶,水仙 84-1 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特性;水仙 84-1 具有高咖啡碱(>4%)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冉烈  彭萍  段小凤  
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是重庆市永川区茶园新发现的一种害螨。对其形态特征、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螨显著特征是雌成螨的背面外缘有4个不规则多角形黑斑,前体两个斑前各有1个黑点。在茶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茶蓬下外缘方向的嫩叶,螨口数占总量的54.42%。柑橘始叶螨成螨、幼若螨和卵在茶树上、中、下层的分布均呈聚集分布格局。同时人工释放巴氏钝绥螨30 d后,对该螨的控制效果达76.99%,可作为该螨的可持续控制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覃潇敏  黄少欣  韦锦坚  李金婷  陈杏  骆妍妃  韦持章  
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茶树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群组成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茶树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可以提高茶叶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咖啡碱含量,降低了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间作茶树土壤的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单作茶树,改善了土壤生态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的营养品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放线菌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说明茶园间作豆科植物对于茶园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茶叶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秀华  孙威江  洪瑶新  谢凤  陈佳佳  陈志丹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叶色茶树嫩梢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桂皮酸-4-羟化酶(C4H)、类黄酮-3′-羟化酶(F3′H)和花青素合成酶(ANS)等结构基因在紫化茶树品种(系)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化茶树和常规绿叶茶树.紫化茶树因富含花青素呈紫红色,因此可推测C4H、F3′H和ANS等基因可能正向调控茶树花青素的合成与积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隆珣  玉香甩  曾莉  肖强  汪云刚  
对勐海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茶饼病始发期为8月初,盛发期为8~12月。茶树品种和叶位与抗病性相关。协调使用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抑制该病,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免茶叶产量的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