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1)
2023(15074)
2022(13079)
2021(12215)
2020(10145)
2019(23388)
2018(23224)
2017(45060)
2016(23897)
2015(26607)
2014(26209)
2013(25668)
2012(23235)
2011(20605)
2010(20339)
2009(18057)
2008(17104)
2007(14646)
2006(12405)
2005(10168)
作者
(64942)
(54062)
(53566)
(51011)
(34301)
(25906)
(24437)
(21300)
(20599)
(18935)
(18526)
(17859)
(17012)
(16785)
(16683)
(16188)
(16120)
(15993)
(15365)
(15288)
(13096)
(13000)
(12960)
(12341)
(12105)
(11929)
(11787)
(11760)
(10749)
(10651)
学科
(95606)
经济(95516)
管理(72210)
(70173)
(59907)
企业(59907)
方法(45686)
数学(39678)
数学方法(39157)
(25155)
中国(24037)
业经(23256)
(22820)
技术(21296)
地方(20261)
(18451)
农业(16886)
理论(16313)
(16161)
贸易(16151)
(15635)
(15619)
(14923)
(14866)
财务(14796)
财务管理(14765)
产业(14682)
环境(14541)
企业财务(13991)
技术管理(13706)
机构
学院(326229)
大学(325713)
管理(137597)
(130615)
经济(127991)
理学(121002)
理学院(119779)
管理学(117748)
管理学院(117142)
研究(101376)
中国(73745)
(67258)
科学(62627)
(56767)
业大(48404)
(47725)
(47378)
中心(47320)
财经(46733)
(45240)
研究所(43923)
(42709)
(41882)
师范(41500)
北京(41498)
经济学(38960)
(37679)
(37184)
农业(36947)
商学(35806)
基金
项目(236080)
科学(187686)
研究(174354)
基金(172017)
(148564)
国家(147339)
科学基金(129104)
社会(110754)
社会科(105113)
社会科学(105088)
(93448)
基金项目(92371)
自然(84069)
自然科(82179)
自然科学(82162)
自然科学基金(80682)
教育(80189)
(77626)
编号(70949)
资助(69408)
成果(55189)
(52971)
重点(52105)
(51711)
(50438)
创新(48777)
课题(47889)
国家社会(45441)
教育部(44945)
科研(44896)
期刊
(134193)
经济(134193)
研究(90165)
中国(57286)
管理(51001)
学报(47458)
科学(45468)
(42338)
(41963)
大学(37199)
教育(36407)
学学(35022)
技术(31167)
农业(29814)
业经(23942)
(23019)
金融(23019)
财经(21756)
经济研究(21520)
(18627)
科技(18041)
问题(17428)
图书(16776)
技术经济(16669)
理论(15585)
(15540)
商业(15076)
现代(14543)
实践(14382)
(14382)
共检索到451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雅彦  孟晓哲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航空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融合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超强的产业连带作用。中国目前航空产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先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创新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具有网络协同、技术引领和制度创新的机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次制度创新的环境下,多元主体的系统协同创新将加快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由技术追随向技术引领的跨越。建立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将有利于推动航空产业的产业创新和动态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薛捷  张振刚  
本文对共性技术的内涵特点和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在科研院所转制后所出现的共性技术研发断层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我国在共性技术开发上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官产学研”合作来组织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思想,并对其组成主体的行为和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组织运作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组建共同参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创新平台的中心实验室以及充分利用创新平台人力资源的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启波  王斌  谭清美  
该文研究了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内涵和框架,并分析了平台的网络集成、价值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等全新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平台领导权、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高资源和创新效率的平台运行机制,为平台的建设和良性运行提供了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清美  王斌  王子龙  张浩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的组成元素包括模块供应商、模块集成商、基础设施、外部资源、科研组织和服务组织等。平台的公共性和军事性决定其建设和运行须基于政府规制;模块化是其产品研发生产的基本组织模式;市场机制是其遵循的基本机制。在平台初创阶段,为鼓励产品供给方积极参与国防供给,须为其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并予以信誉支持。随着平台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需求方需求范围逐步扩大,信誉效应不断显现,使得供给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规模效益逐步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牧南  杨建梅  
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构建理论。该理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知识管理在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培育以及产业集群演化等领域的作用。另外,构建统一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在降低单个企业知识管理成本、提高集群内各要素之间交互效率,以及提高科研转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费钟琳  黄幸婷  曹丽  
产业创新平台是在一定区域内围绕特定产业从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提供相关创新服务的知识基础设施。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思想,根据不同属性参与主体的组合发展了新的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方法。通过对特定类型产业创新平台产品和服务属性及其受益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的差异比较,明确不同类型治理模式的内涵特征,为未来研究不同产业领域创新活动在知识来源、专有条件、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做了理论准备;为选择与平台创新活动需要相适应的治理模式,提升产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斌  谭清美  
产业创新平台可分为决策平台、研发平台、制度平台、环境平台、金融平台、产业化平台等六个子平台。该文依据各子平台的作用机理,从组织结构、环境、外围支撑、规制四个方面构建了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框架模型,并对其结构、功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费钟琳  黄幸婷  曹丽  
产业创新平台是在一定区域内围绕特定产业从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提供相关创新服务的知识基础设施。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思想,根据不同属性参与主体的组合发展了新的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方法。通过对特定类型产业创新平台产品和服务属性及其受益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的差异比较,明确不同类型治理模式的内涵特征,为未来研究不同产业领域创新活动在知识来源、专有条件、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做了理论准备;为选择与平台创新活动需要相适应的治理模式,提升产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房银海  谭清美  
为更好实现平台战略,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充分考虑平台领导的动态性及参与群体的能动性,研究产业创新平台领导者策略选择与参与群体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并对影响该系统演化过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为解决平台领导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最后给出博弈过程的稳定演化策略集及最优策略说明,为多主体协同创新驱动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尹君,谭清美  
在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化背景下,传统产业创新平台技术含量低、创新积极性不高、持续升级能力弱、成果转化效率低等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下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模式。首先从科技支撑、智能生产与服务组织、感知与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和平台规制角度研究其组织结构,并从个性化定制、模块化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角度研究其功能结构;然后从协同创新、导向、风险和产业生态进化角度研究其保障机制;最后从市场化角度研究其运行路径。通过研究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下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模式,为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屠建飞  冯志敏  
通过对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集群内企业协作的技术创新链,分析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模型和特点,构建了以技术创新链为基础的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并给出了模具城技术创新平台的实例分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龚丽敏  江诗松  魏江  
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时却面临究竟该如何干预的政策困境。本文关注政府支持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通过对浙江两个产业集群的比较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了产业集群特征、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和创新平台功能定位的一般匹配模式。具体而言,产业集群的种群特征影响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和集群技术体制一同影响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本研究的贡献包括:(1)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分类学;(2)通过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创新实践丰富了集群的知识基础理论;(3)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升级可以综合采纳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建设创新平台的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季沛  栾晶晶  
文章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平台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庆  王宏起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运用系统思想构建了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基本架构,分析其运行过程,提出了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行的组织保障机制、协同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旨在为我国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守伟  林霖琳  李备友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又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具有多主体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架构应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导,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研发模式、产业化、创新文化、国际合作、评价体系等八个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