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0)
2023(11046)
2022(9574)
2021(9162)
2020(7929)
2019(18686)
2018(18563)
2017(36982)
2016(19949)
2015(22811)
2014(23087)
2013(22882)
2012(20948)
2011(18677)
2010(18583)
2009(17482)
2008(17757)
2007(15985)
2006(13797)
2005(12490)
作者
(56320)
(47190)
(47177)
(45281)
(30059)
(22853)
(21622)
(18373)
(17712)
(16928)
(16000)
(15987)
(14862)
(14782)
(14768)
(14661)
(14543)
(14036)
(13590)
(13578)
(11652)
(11586)
(11549)
(10921)
(10672)
(10610)
(10531)
(10322)
(9569)
(9327)
学科
(83434)
经济(83340)
管理(63059)
(62822)
(54091)
企业(54091)
方法(43587)
数学(38212)
数学方法(37691)
(31115)
(22008)
(21747)
税收(20531)
(20432)
财务(20382)
(20356)
财务管理(20339)
企业财务(19413)
中国(19324)
业经(17246)
(16686)
(16338)
(15222)
贸易(15217)
(14765)
农业(14274)
地方(14038)
理论(14034)
(13677)
(12236)
机构
大学(288820)
学院(288049)
(119618)
经济(117220)
管理(114814)
理学(99314)
理学院(98345)
管理学(96694)
管理学院(96162)
研究(88438)
中国(69624)
(63107)
(59022)
科学(52854)
财经(49158)
(44506)
(44086)
(43361)
(42910)
中心(42377)
业大(40406)
研究所(39348)
经济学(37097)
北京(36972)
财经大学(36528)
(34776)
师范(34443)
(34080)
农业(33972)
经济学院(33642)
基金
项目(186566)
科学(147289)
基金(136980)
研究(136107)
(118015)
国家(117058)
科学基金(101678)
社会(86537)
社会科(82127)
社会科学(82104)
基金项目(72645)
(72257)
自然(66524)
自然科(65006)
自然科学(64989)
自然科学基金(63838)
教育(63502)
(60867)
资助(57211)
编号(55962)
成果(45932)
(42380)
重点(41745)
(38798)
(38675)
课题(37037)
教育部(36894)
科研(36647)
创新(36268)
人文(36056)
期刊
(127330)
经济(127330)
研究(85901)
(52801)
中国(47413)
学报(41819)
管理(40899)
(38129)
科学(37599)
大学(31824)
学学(30135)
农业(25354)
教育(25325)
技术(25206)
(25187)
金融(25187)
财经(24308)
(20715)
经济研究(20289)
业经(20136)
(17878)
问题(17650)
(16087)
财会(15964)
技术经济(14488)
统计(14338)
(14314)
税务(14307)
理论(14270)
会计(13641)
共检索到42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静  
避税不仅意味着获取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其中就包括隐性的高额代理成本。本文从委托代理视角出发,结合舞弊动因理论的分析思路,从内部动机和外部机会两个维度诠释公司避税过程中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生成路径。分析表明,薪酬契约的不完备及对节税收益的分享需求扭曲了管理者参与公司避税的动机,避税交易本身的复杂模糊性为管理者攫取私利提供了契机,而相关治理机制和监管环境的不完善则难以对其利益侵占行为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在动机和机会这两方面因素的催化下,税收规避所诱发的管理者舞弊行为将引发公司价值的减损。对此,需从股东、董事会、薪酬激励体系、税收监管等多个维度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以抑制公司激进性避税并降低潜在的代理成本。同时,纳税企业须树立理性的税收筹划观,审慎权衡该项财务决策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从而将避税活动控制在适当的边界范围内。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进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近几年的财政部门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稳定在85%左右。然而,也存在个别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税收舞弊行为,这种会计税收舞弊的现象在私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而私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占辉  
税法上关于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企业必要重组活动所给予的政策支持,重组当事人身份不同其享受的税收待遇也不同。本文结合相关税收文件的规定,对特殊重组业务中收购方的税收待遇进行解析,并对其中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提出笔者个人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商庆军  
我国贸易方面的税收优惠主要围绕对外贸易制定,边境贸易专项优惠政策并不多。合理的税收安排存在正向激励效应,税收激励及政策支持是对边境贸易高风险的必要补偿。因此,应积极采取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措施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成晓婧  
文章选取2010—2021年民营中小规模的上市企业,分析了企业避税强度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和代理成本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避税程度越高的企业,企业信息披露数量越多,但信息披露质量越低,说明避税企业有意通过增加信息披露频次同时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以掩饰税收规避行为。企业高管在实施税收规避的同时,往往增加盈余管理,而盈余管理会显著降低企业信息披露数量和信息披露质量。此外代理成本越低的企业,税收规避对企业信息披露数量的正效应越弱,税收规避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负效应越弱,由此表明减轻代理成本能抑制中小企业借助信息披露实施税收规避的行为,减少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百强  陈占燎  韩亚东  郝恩琪  
本文以上市公司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为主要数据源,基于文本分析法构造了上市公司的竞争战略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竞争战略对公司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公司税收规避程度更高。上述关系在企业成长性较高以及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而在“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以及企业名义税率较低时被削弱。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融资需求、较强的风险偏好以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是差异化战略公司具有较高税收规避程度的重要机理。本文的研究结论阐明了竞争战略与公司税收规避行为的内在逻辑,丰富了公司竞争战略与税收方面的文献,对于加强税收监管与完善税收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国际税收课题组  李娅  周野  余娜  李燕华  
价值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国际税收竞争愈加激烈,跨境企业利用价值链进行税收规避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当今国际税收竞争加剧的形势对跨境企业利用价值链规避税收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强化国际税收竞争下跨境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晓  刘斌  蒋水全  
基于避税行为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阐释,本文考察了在面临不同资金需求程度时企业实施避税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避税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因融资压力缓解而减少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却因代理问题恶化而加剧投资过度。进一步分析显示:产品市场竞争在避税行为影响资本配置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在抑制税收规避代理成本效应的同时能强化其融资效应,并最终优化企业的资本投资。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税收规避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晓  刘斌  蒋水全  
基于避税行为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阐释,本文考察了在面临不同资金需求程度时企业实施避税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避税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因融资压力缓解而减少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却因代理问题恶化而加剧投资过度。进一步分析显示:产品市场竞争在避税行为影响资本配置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在抑制税收规避代理成本效应的同时能强化其融资效应,并最终优化企业的资本投资。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税收规避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传导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  郝东洋  张天西  
基于委托代理框架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税收规避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规避程度越高,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且避税活动所产生的节税收益提高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另外,公司避税加剧了管理者的在职消费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公司综合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隐藏在避税背后的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珮  粟立钟  丁丹  
以2008—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税收规避和现金持有相关理论,探讨了税收规避对现金持有水平以及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规避程度较高的公司,其现金持有水平和超额现金水平较低;现金冗余和现金不足的公司,其税收规避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现金冗余的公司存在因税收规避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不透明和监管薄弱,从而诱发管理层机会主义问题,这也为企业利用税收规避寻租提供了证据;此外,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和我国税收制度的特殊背景,税收规避不会显著增加现金持有价值,同时股权结构在税收规避影响现金持有价值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从侧面证明了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曹越  孙丽  醋卫华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避税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客户集中度与避税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越高,避税程度越高;内部控制质量整体上提高了避税程度。回归显示:在保守型避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避税程度正相关,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效率目标;而在激进型公司,两者则显著负相关,彰显了内部控制的合规目标。内部控制质量能显著削弱客户集中度与避税之间的正向效应仅在激进型避税公司存在。进一步发现,在激进型避税公司中,客户集中度对避税的正向作用仅在国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静  张天西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权人评价角度考察公司税收规避对银行契约制定的影响,并结合信息披露透明度及差异化的税收监管环境对避税债务契约效果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债权银行对公司避税行为整体上予以负面评价,通过索取更高贷款利率及缩短贷款期限的方式将其纳入契约定价之中;良好的信息透明度有助于降低银行评估的避税代理风险,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税收规避对信贷配给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税收征管力度强的地区,信息透明度对税收规避与银行贷款契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表现得不够突出,而随着地方税收监管的弱化,其调节作用更加显著,说明在抑制避税过程中管理者机会行为方面,税收征管与以信息透明度为代表的内部治理机制具有替代性效应。研究结论对认识转轨经济背景下公司避税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对健全我国现阶段公司综合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珮  郭坤  
选取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本结构权衡理论,探究上市公司税收规避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结论显示:上市公司税收规避与其资产负债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替代效应假说"得以证实;税收规避程度及其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税收规避程度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更大。进一步,上市公司税收规避程度与动态资产负债率调整量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考虑2008年税改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也未受到影响,证实税收规避对债务税盾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曹越  董怀丽  醋卫华  鲁昱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具有损失规避效应和机遇预期效应,从而影响其避税行为。本文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样本,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公司避税程度越大;促进研发支出、加剧融资约束以及实施向下的盈余管理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公司税收规避程度的三个重要渠道机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公司避税的重要诱因。本文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以及公司税收规避的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