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2)
- 2023(13421)
- 2022(11934)
- 2021(11045)
- 2020(9249)
- 2019(21323)
- 2018(20988)
- 2017(41365)
- 2016(22021)
- 2015(24858)
- 2014(24517)
- 2013(24123)
- 2012(21881)
- 2011(19491)
- 2010(19015)
- 2009(17009)
- 2008(16187)
- 2007(13745)
- 2006(11668)
- 2005(9593)
- 学科
- 济(90642)
- 经济(90545)
- 管理(64856)
- 业(62274)
- 企(52723)
- 企业(52723)
- 方法(45015)
- 数学(39177)
- 数学方法(38660)
- 农(23994)
- 财(21311)
- 业经(21194)
- 中国(20737)
- 学(18404)
- 地方(18308)
- 农业(15909)
- 技术(15354)
- 贸(14972)
- 贸易(14966)
- 理论(14945)
- 和(14809)
- 易(14518)
- 务(14246)
- 环境(14180)
- 财务(14177)
- 财务管理(14148)
- 制(13869)
- 企业财务(13426)
- 产业(13349)
- 划(12400)
- 机构
- 大学(306516)
- 学院(306151)
- 管理(129036)
- 济(122357)
- 经济(119896)
- 理学(113872)
- 理学院(112734)
- 管理学(110743)
- 管理学院(110196)
- 研究(95532)
- 中国(68555)
- 京(63281)
- 科学(59937)
- 财(52554)
- 业大(46825)
- 农(46572)
- 所(45337)
- 中心(44191)
- 财经(43877)
- 研究所(41892)
- 江(41383)
- 经(40164)
- 范(39192)
- 北京(38946)
- 师范(38793)
- 农业(36505)
- 经济学(36406)
- 院(35505)
- 州(34080)
- 经济管理(33551)
- 基金
- 项目(223240)
- 科学(176960)
- 基金(163327)
- 研究(162991)
- 家(141484)
- 国家(140367)
- 科学基金(122551)
- 社会(103205)
- 社会科(97951)
- 社会科学(97927)
- 基金项目(87745)
- 省(87533)
- 自然(80747)
- 自然科(78899)
- 自然科学(78880)
- 自然科学基金(77437)
- 教育(74708)
- 划(73060)
- 资助(66839)
- 编号(66262)
- 成果(51339)
- 重点(49273)
- 部(49099)
- 发(47526)
- 创(47100)
- 课题(44272)
- 创新(43869)
- 科研(42894)
- 教育部(42460)
- 国家社会(42303)
- 期刊
- 济(124043)
- 经济(124043)
- 研究(83368)
- 中国(49220)
- 学报(46700)
- 管理(46105)
- 科学(43889)
- 农(41404)
- 财(38796)
- 大学(36176)
- 学学(34231)
- 教育(30577)
- 农业(29315)
- 技术(27824)
- 业经(22172)
- 融(20411)
- 金融(20411)
- 财经(20370)
- 经济研究(19769)
- 经(17425)
- 问题(16559)
- 科技(15564)
- 图书(15419)
- 技术经济(15193)
- 理论(14995)
- 业(14452)
- 商业(13929)
- 实践(13884)
- 践(13884)
- 版(13660)
共检索到415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向秋兰
循环产业集群以其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目前,循环产业集群在国内外的实践热情也空前高涨,然而,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并未能很好地注意到其稳定性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结构刚性、创新不足等障碍。因此,从耗散结构论的视角,提出自组织结构的形成是循环产业集群稳定运行的条件,在结合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可知政府、社区、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他组织"调动集群内自组织机制能促进循环产业集群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
循环产业集群 自组织 耗散结构 稳定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长征 黄德春 Upmanu Lall 华坚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社会系统稳定影响巨大。本文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研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问题,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研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LHPS)系统稳定演变,以此探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首先运用ISM模型对LHPS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HPS的社会保障子系统直接作用社会分配、移民安置和移民心态等子系统的稳定性,是LHPS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其次建立LHPS子系统稳定性演变模型,仿真分析了重大水利工程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作为序参量的社会保障子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一个完善、稳定的社会保障子系统能...
关键词:
自组织 重大水利工程 社会稳定 仿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绍洪 陆琳
循环产业集群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最佳产业组织模式,对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功能特征,指出循环产业集群模式是当前中国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作为一种高级的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实际的运行存在着很多变数,这其中由于联盟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而导致循环产业集群供应链运作低效率,甚至解体的实际风险尤为突出,利润分配机制是循环产业集群高效率运作和持久存在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多人合作对策博弈论构建循环产业集群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并进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华
创新生态系统遵循于自组织进化,其理论支持者认为实现多方共赢是系统进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最新研究已经对此提出质疑,创新生态系统也可能向失败的方向进化。目前,该问题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与检验。传统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忽视了企业合作态度或参与动机对系统进化的影响,而事实上企业间的合作行为也表现出资源依赖型关系,从而实现创新主体地位均等时的合作创新。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以资源依赖型关系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种群合作创新的自组织进化过程。考虑合作创新的参与动机,将企业行为分为"互惠型合作"与"机会型合作"策略,并结合技术溢出、合作契约等影响合作稳定性的决策要素,分析了创新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阮平南 王磊
基于网络协议自组织的视角分析企业战略网络的稳定性问题,借鉴经济学理论和博弈理论,建立了网络协议自组织的经济模型,通过对战略网络内部节点企业的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保障企业战略网络稳定的条件:要慎重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信任机制降低成员企业流动性,同时企业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在充分相互监督和成员企业流动性充分低的条件下,使网络内企业明白只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才能促进战略网络的发展与演化。
关键词:
战略网络 自组织 网络协议 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胜
依据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集群、创新型集群三个层次或形态,针对不同演化形态我们分别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对稳定平衡态下企业共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它们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另外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的现象,单一的线性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其演化规律;同时产业集群演化所具备的初值依赖性也促使演化混沌的可能产生;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能
虚拟产业集群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集群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基于自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对虚拟产业集聚的形成、稳定性、动态演化过程以及政府、行业组织等他组织在虚拟产业集群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推动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虚拟产业集群 复杂系统 自组织 他组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旭 胡春艳 赵泉午
文章基于复杂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演进视角将产业集群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剖析了产业集群各形成阶段的特征以及产业集群内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索他组织力量和自组织力量的协同作用。文章发现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属于典型的外生型产业集群,在地方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助推下其产业聚集度骤然上升,形成空间集聚。其形成过程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等他组织力量,致使产业集群涨落程度过大,自组织能力没有相应提高,制约了产业集群经济外部性的发挥。建议当地政府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在重庆植根式发展的引导,增强产业集群的自组织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文智 孙锐
国内各地所进行的集群政策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与是否遵循集群的系统演化规律有关。集群演化是经济演化的过程,同时具备系统论的自组织特征。既使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内两种主要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也还需要以自组织理论对环境约束做出理性的选择。产业政策应当成为充当集群内部的众多相互依赖的因子之一,通过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自组织 演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文平 周达培
文章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研究模型。利用极大熵模型,求解条件概率表,通过因果推理预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通过诊断推理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算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
循环经济产业链 贝叶斯网络 极大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杰
文章根据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共存机制,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企业集聚共存的优势,提出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得出具有互利关系的成员间必须保持激烈的竞争,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的结论。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集群 生态学,稳定性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赫连志巍 邢建军
从生态学和复杂网络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不稳定性、开放性以及随机涨落等自组织特性。根据产业集群生态特性,以Logistic模型对产业集群演化进行描述,通过自组织的动力机制方程描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找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关键影响因素,构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的演化机制,为改善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自组织 演化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立中 秦荪涛
在新的生态利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产业组织模式下,本文运用了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通过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产业共生的价值体系并给出了仿真实例,经过模型的演化运行和环境变量的微调,研究生态产业共生在价值上建立稳定机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生态产业共生 价值链 稳定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礼伯
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联盟迅速增长,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工具。文章从联盟的本质分析了联盟低稳定性的根源,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了联盟稳定性的内涵与价值,并提出联盟稳定性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动态视角 联盟稳定性 价值创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菁 牛冲槐
对比分析了生态群落与人力资源集群系统的异同,探讨了人力资源集群稳定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人力资源集群的Logistic增长模型分别分析水平关联型和垂直关联型集群的稳定性。研究发现集群保持在合理的规模范围才能维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水平关联型人力资源集群要保证内部的差异性,垂直关联型人力资源集群要保持种群间产品最佳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转化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