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4)
- 2023(12536)
- 2022(10379)
- 2021(9658)
- 2020(8257)
- 2019(18691)
- 2018(18562)
- 2017(35823)
- 2016(18897)
- 2015(20915)
- 2014(20238)
- 2013(20020)
- 2012(18121)
- 2011(15615)
- 2010(15181)
- 2009(13812)
- 2008(13254)
- 2007(11277)
- 2006(9586)
- 2005(8155)
- 学科
- 济(82506)
- 经济(82418)
- 业(82371)
- 企(73574)
- 企业(73574)
- 管理(67924)
- 方法(38911)
- 数学(31097)
- 数学方法(30728)
- 农(28891)
- 业经(27809)
- 财(26073)
- 农业(21037)
- 务(19942)
- 财务(19909)
- 财务管理(19889)
- 企业财务(18808)
- 技术(17578)
- 地方(17298)
- 中国(16966)
- 和(15223)
- 划(14748)
- 制(14359)
- 理论(13813)
- 环境(13722)
- 贸(13276)
- 策(13272)
- 贸易(13269)
- 易(12867)
- 体(11886)
- 机构
- 学院(259561)
- 大学(252029)
- 管理(111212)
- 济(109515)
- 经济(107563)
- 理学(96713)
- 理学院(95836)
- 管理学(94495)
- 管理学院(94010)
- 研究(75093)
- 中国(59783)
- 京(50716)
- 财(48972)
- 科学(45154)
- 农(43621)
- 财经(39856)
- 业大(39082)
- 江(38990)
- 中心(37338)
- 经(36343)
- 所(34711)
- 农业(34014)
- 经济学(32721)
- 研究所(31508)
- 经济管理(30728)
- 州(30603)
- 商学(30341)
- 北京(30114)
- 商学院(30058)
- 范(29933)
- 基金
- 项目(182979)
- 科学(147395)
- 基金(135418)
- 研究(135386)
- 家(115987)
- 国家(114940)
- 科学基金(102737)
- 社会(88538)
- 社会科(83993)
- 社会科学(83972)
- 省(74469)
- 基金项目(73321)
- 自然(67259)
- 自然科(65593)
- 自然科学(65574)
- 自然科学基金(64413)
- 教育(60732)
- 划(59517)
- 编号(54087)
- 资助(53303)
- 创(41391)
- 部(40115)
- 重点(40067)
- 发(39986)
- 成果(39665)
- 业(38424)
- 创新(37977)
- 国家社会(36705)
- 制(35728)
- 课题(35515)
- 期刊
- 济(119038)
- 经济(119038)
- 研究(67874)
- 中国(43999)
- 管理(43618)
- 财(41338)
- 农(40452)
- 科学(34856)
- 学报(33468)
- 农业(28197)
- 大学(27194)
- 学学(26126)
- 技术(26113)
- 业经(23198)
- 融(20130)
- 金融(20130)
- 财经(19170)
- 教育(18187)
- 业(17225)
- 经济研究(16981)
- 经(16583)
- 问题(16439)
- 技术经济(15149)
- 资源(14003)
- 财会(13901)
- 现代(13308)
- 科技(12110)
- 商业(12070)
- 版(11844)
- 世界(11091)
共检索到366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鞠正山 魏洪斌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业废弃地,其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并导致重金属污染迁移和酸性矿山废水等严重问题。本文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从新的视角,提出了依靠自然的途径解决重金属污染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周妍 周旭
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进行复垦利用,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然而,试点实践中,各部门对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质量评定均有各自目标、方法和侧重的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学玉 孙宏发 陈德林
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大冶铜绿山矿冶废弃地鸭跖草等5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与迁移特性,以期为矿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鸭跖草等5种植物对重金属Cu、Pb、Zn、Cd、Cr都有程度不等的高量积累,尤其是铜元素,其最高积累量出现在海洲香薷根部,达到844.65 mg/kg,是一般植物Cu含量(5~25 mg/kg)的33.8~168.9倍;而在同样条件下,As在5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为0.18~0.98 mg/kg,远远低于As在一般植物中的含量(
关键词:
矿冶废弃地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耐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 任晓旭 蔡体久
煤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范英宏等,2003)。矿区废弃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妨害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问题(王笑峰等,2009)。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矿山开发及酸性废水引起的
关键词:
矸石废弃地 养分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文德 向建林 田大伦
对湖南湘潭锰矿废弃地的土壤基质特殊性和少量自然定居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废弃地土壤以砂粉土为主,通气透水性能差,渗透系数小,易造成地面积水;矿渣废弃地渗透系数大,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抗旱力弱。2类废弃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低,重金属元素锰、铜的含量高,毒害大。在自然定居的少量植物中,商陆和荩草为超积累植物。采用植物生物原位修复法改善极端生境条件,既经济又高效。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土壤理化性质 抗性植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江 冯姗姗
论文首先阐述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概念,分析了工业废弃地的负面影响及其蕴含的资源价值,归纳了工业废弃地作为矿业城市新资源的潜在优势,引入资源"创新集成"概念,明确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延续、自然环境及城市体型环境综合提升的五个目标,最后探讨了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再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工业废弃地 工业遗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泽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玉婷 王桂波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临沂市积极展开实践探索,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临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背景下该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和推进工作开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抚英
论文分析了我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利用中存在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法规政策滞后与缺位、发展模式单调趋同等三方面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工业废弃地系统协同再生的理论观点,构建了系统协同再生的研究结构。进而,对系统协同再生的目标进行解析,讨论系统进化的总目标、各子系统进化目标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协同目标;探索系统协同再生的运行机制以及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规划对策的框架和模式。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工业废弃地 土地更新利用规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Wanli Wu
1引言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洲地区造就了一批矿业城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出现了大量矿业废弃地,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枯竭型矿区城镇区域环境的污染和自然景观的干扰、矿山地质灾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芳芳 袁建平 吴丹 余天虹
【目的】为了昌化铅锌矿废弃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特征。【方法】在昌化铅锌矿废弃地的3个研究区(尾矿区、复垦区和外围区)内共采集56个表层土壤样品,以Pb、Zn、Cu、Cd等典型重金属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为基础,分析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罗梅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风险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1)从研究区来看,表层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Pb、Zn、Cu、Cd的污染,这4种重金属含量总体趋势为:Pb>Zn>Cu>Cd,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全量和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 有效态 分析与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波 包志毅
矿区废弃地等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的研究往往只进行定性分析,因此,不能为成功地恢复和重建受损景观提供更准确的量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土地利用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景观异质性指标对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和重建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景观异质性指标 矿区废弃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艳平 罗福周 王博俊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旭 周妍 谢川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自2012年开展以来,已成为推动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四川省泸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同时在保障工矿废弃地复垦质量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将以此为例,进一步探索保障复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泸州工矿废弃地的特点工矿废弃地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首批纳入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