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6)
2023(16454)
2022(14295)
2021(13364)
2020(11229)
2019(26170)
2018(25789)
2017(50283)
2016(26820)
2015(30081)
2014(29703)
2013(29146)
2012(26465)
2011(23721)
2010(23588)
2009(21664)
2008(21195)
2007(18401)
2006(16088)
2005(14280)
作者
(74575)
(62128)
(61765)
(58823)
(39701)
(29800)
(28005)
(24401)
(23649)
(21962)
(21125)
(20855)
(19624)
(19547)
(19283)
(19030)
(18475)
(18244)
(17874)
(17696)
(15254)
(15084)
(15019)
(14261)
(13816)
(13762)
(13624)
(13584)
(12430)
(12071)
学科
(107014)
经济(106865)
管理(83983)
(77120)
(66402)
企业(66402)
方法(50728)
数学(43495)
数学方法(42875)
(30953)
(27528)
中国(27135)
业经(24379)
(22957)
(22565)
理论(20001)
(19862)
财务(19780)
财务管理(19742)
地方(19057)
企业财务(18784)
农业(18263)
(17854)
贸易(17846)
(17315)
(17023)
(16660)
技术(16654)
银行(16622)
(16292)
机构
大学(381354)
学院(376300)
管理(152547)
(151693)
经济(148525)
理学(133022)
理学院(131588)
管理学(129211)
管理学院(128506)
研究(120754)
中国(89804)
(79956)
(72770)
科学(72646)
(58379)
财经(58357)
(55175)
中心(54952)
业大(54241)
(53796)
(53093)
研究所(53057)
北京(49998)
(49156)
师范(48711)
经济学(46507)
(44115)
财经大学(43753)
(43279)
农业(42898)
基金
项目(260482)
科学(206686)
研究(191884)
基金(191602)
(165566)
国家(164230)
科学基金(142903)
社会(122608)
社会科(116197)
社会科学(116170)
基金项目(101400)
(100076)
自然(92644)
自然科(90498)
自然科学(90476)
教育(89157)
自然科学基金(88834)
(84285)
资助(78545)
编号(77981)
成果(63269)
(58391)
重点(57812)
(54285)
(53881)
课题(52956)
教育部(51019)
国家社会(50678)
创新(50566)
(50543)
期刊
(162483)
经济(162483)
研究(111284)
中国(70054)
学报(57519)
(57366)
管理(56893)
科学(53406)
(49578)
大学(45250)
教育(42432)
学学(42404)
农业(33915)
技术(33236)
(31002)
金融(31002)
财经(29272)
经济研究(25890)
业经(25774)
(24973)
问题(20965)
图书(18477)
理论(18224)
技术经济(17814)
(17594)
科技(17430)
(16968)
现代(16617)
实践(16547)
(16547)
共检索到542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门一  樊耘  马贵梅  于维娜  
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通过关注新一代人力资本基本心理需求的转变,不仅探索了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中多个层级的情境要素(组织自主支持氛围,领导授权和团队凝聚力及信任感)对员工即时主导心理需求满意度产生的影响,及这一过程对个体即兴行为所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分析了个体内在因果导向在环境变化与即兴行为之间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意图揭示员工个体即兴行为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为组织搭建更符合新时期人力资源特征的个人发展平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德臣  姜迎春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学术界热议的话题。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展现出来的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特性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马克思看来,新机器的发明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明面。在数字经济中,它表现为推动数字技术全面升级、加速数字产业化、赋能产业数字化、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过,新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在数字经济中也会导致劳动者技术性失业问题、“数字异化”现象以及“算法意识形态”等消极效应。在数字经济中对待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应该积极推动其社会主义应用,促进劳动力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培育新产业与新业态;引导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确保技术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的通用大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永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用目的技术(GPT)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生成式AI具有GPT所要求的普遍适用性、进步性和创新孕育性等特征,因而很可能会成为全新的GPT。生成式AI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就是OpenAI的GPT系列等,这里的GPT全称是“生成式预测训练”(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无论是出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加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考量,发展生成式AI都是当务之急。从目前看,我国在发展生成式AI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障碍,这就要求政府用好产业政策,为其发展扫清障碍。与此同时,作为GPT,生成式AI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创造性毁灭”过程,由此带来技术性失业、收入分配恶化,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用好相关政策加以应对,尽可能趋利避害,让生成式AI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剑锋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对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影响。人工智能与数字智能人也将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和生产要素,是具有自学习、自进化、自我增值的新组织资本。伴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进入新的阶段,人与组织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混序化、个性化,人与智能人有望形成新智能灵魂伙伴关系。本文由此从组织资源、人机物关系、组织形态与组织机制、替代与创造效应、以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者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为组织迎接新一轮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启迪。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敏  赵雅兰  张艳  
科研工作者在知识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内部动机和外部资源的匹配问题,基于利用情境的差异,其知识利用行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了科研工作者知识利用行为的形成机制和路径。在实证研究部分,选取中西部地区8所高校78个科研团队为研究样本,获取526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感知知识质量和感知知识声誉正向影响知识利用态度;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知识利用意愿,群体规范对知识利用意愿无影响;知识利用态度正向影响知识利用意愿和知识利用行为,知识利用意愿正向影响知识利用行为;学术信息素养正向影响知识利用态度、意愿和行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李  赵鹏军  张超荣  蔡亦青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为城市规划领域包括思想、技术、方法、管理在内的全面变革带来可能性,贯穿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规划决策也必然会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而得到优化。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演进及其阶段特征,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若干技术突破方向,进而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同时,在厘清城市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科学性、民主性、动态性等四个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审视了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在决策信息、技术、主体和反馈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中与前述城市规划决策问题密切相关的四个技术突破方向入手,即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和跨媒体智能,对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提出了优化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晓静  彭育博  
本文考察了河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存在产业起步慢、竞争力不强、要素支撑作用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应长远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金帆  张光磊  
随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微观组织中绿色行为与环境管理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工作动机(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对员工绿色行为(任务相关绿色行为和自愿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验证了绿色价值观的边界作用。450名员工的数据结果表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绿色价值观的交互通过控制性动机对任务相关绿色行为、自愿绿色行为均产生间接影响,而通过自主性动机只对自愿绿色行为产生影响,对任务相关绿色行为的间接作用不显著。该研究通过将绿色价值观、工作动机与绿色环保行为相联系的心理机制阐明了组织内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性,也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鞠雪楠  欧阳日辉  
以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式预训练转换模型(GPT)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方兴未艾,数据将是AI大模型的关键竞争要素之一。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要素定价机制,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供高质量、大规模、多样性数据集的关键环节。在综述数据要素定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梳理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定价面临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困难。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所需数据的角度,本文创新性地提出“质量基准、贡献增值、场景定制和动态溢价”相结合的综合定价模型的思路,并从市场建设、定价标准、价格结构和定价环境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晓明  张辉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顾客品牌契合行为受到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重视。顾客品牌契合行为是顾客因受到动机驱动而对品牌表现出的非交易性行为,是旅游企业提升品牌绩效和获取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战略要求。以往学者指出,顾客品牌契合行为源于动机因素,但鲜有研究从动机角度考察过顾客品牌契合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该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顾客与旅游品牌契合行为为例,实证研究品牌支持、品牌知识和品牌社群这3种情境因素对顾客基本心理需要及动机内化进而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支持、品牌知识和品牌社群对顾客品牌契合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动机内化是上述因素影响品牌契合行为的关键心理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晓明  张辉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顾客品牌契合行为受到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重视。顾客品牌契合行为是顾客因受到动机驱动而对品牌表现出的非交易性行为,是旅游企业提升品牌绩效和获取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战略要求。以往学者指出,顾客品牌契合行为源于动机因素,但鲜有研究从动机角度考察过顾客品牌契合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该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顾客与旅游品牌契合行为为例,实证研究品牌支持、品牌知识和品牌社群这3种情境因素对顾客基本心理需要及动机内化进而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支持、品牌知识和品牌社群对顾客品牌契合行为有积极的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旭  樊耘  黄敏萍  颜静  
本文以自主需求成为主导需求为背景,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从基本心理需求和工作动机角度,构建了组织承诺形成机制模型。研究将组织抽象为提供工作选择平台的"活动流",认为个体因获得心理需求满足而不愿离开组织的态度是组织承诺,探索性地提出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是个体在自主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对"活动流"的情感和认知反应,产生与"活动流"有关实体的情感和认知联系的过程。研究提出九个命题,分别论述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和动机调节方式单独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影响组织承诺时动机调节方式可能的中介作用,进而得出组织培养员工承诺的过程是让员工通过被设计的管理活动,由对活动的理解上升到对组织的理解,进而认同并最终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雯怡   宋典   尹轶帅  
越轨创新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策略之一。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探索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创新激情的中介作用及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促进员工越轨创新,内在动机和创新激情是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创新自我效能感会提升员工内在动机、创新激情在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企业应当实施知识驱动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并通过培育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军  
运用资金奖励、学术声誉和学术旨趣三个概念,考察了一流学科教师从事知识转化活动的内外部动机。基于对来自四个硬学科的20名教师进行的个人访谈,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了教师参与知识转化的价值取向与个人动机之间的关系。发现,那些持有学术与知识转化相分离的传统学术信念的教师,更有可能受到外部动机的驱使,将知识转化作为获取资源的一种手段,以支持他们对“学术声望”的追求。相比之下,那些持有创业信念的教师,其内在动机是成果转化研究中的自主性和“学术旨趣”,同时也受到“资金奖励”的激励。鼓励一流学科教师参与知识转化的政策应该建立在声誉和内在动机之上,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