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6)
- 2023(10956)
- 2022(9357)
- 2021(9071)
- 2020(7945)
- 2019(18444)
- 2018(18078)
- 2017(34125)
- 2016(19176)
- 2015(22251)
- 2014(22683)
- 2013(21887)
- 2012(19992)
- 2011(17600)
- 2010(17571)
- 2009(15568)
- 2008(15452)
- 2007(13477)
- 2006(11021)
- 2005(9410)
- 学科
- 济(71794)
- 经济(71721)
- 管理(57448)
- 业(53586)
- 企(44960)
- 企业(44960)
- 方法(39049)
- 数学(35156)
- 数学方法(34706)
- 财(31848)
- 农(19726)
- 中国(19473)
- 务(16969)
- 财务(16925)
- 财务管理(16869)
- 企业财务(16034)
- 业经(14465)
- 理论(14453)
- 地方(14374)
- 制(14038)
- 学(13553)
- 财政(13128)
- 贸(12970)
- 贸易(12968)
- 技术(12838)
- 易(12626)
- 农业(12622)
- 和(10808)
- 政(10606)
- 银(10238)
- 机构
- 学院(263202)
- 大学(255628)
- 济(102699)
- 管理(101238)
- 经济(100543)
- 理学(88189)
- 理学院(87309)
- 管理学(85684)
- 管理学院(85217)
- 研究(79096)
- 中国(58488)
- 财(54417)
- 京(52041)
- 科学(49534)
- 农(42548)
- 财经(40366)
- 江(39636)
- 业大(39444)
- 所(39264)
- 中心(38211)
- 经(36605)
- 研究所(35537)
- 技术(34324)
- 农业(33638)
- 范(32738)
- 师范(32363)
- 经济学(31737)
- 北京(31736)
- 州(31038)
- 财经大学(29732)
- 基金
- 项目(179159)
- 科学(140637)
- 研究(132875)
- 基金(127273)
- 家(109893)
- 国家(108973)
- 科学基金(94290)
- 社会(81101)
- 社会科(76871)
- 社会科学(76850)
- 省(74096)
- 基金项目(68038)
- 教育(65927)
- 自然(61770)
- 划(61242)
- 自然科(60387)
- 自然科学(60367)
- 自然科学基金(59255)
- 编号(56370)
- 资助(52661)
- 成果(44353)
- 重点(41005)
- 部(40082)
- 课题(39563)
- 创(38472)
- 发(37887)
- 创新(35775)
- 科研(35202)
- 教育部(34767)
- 大学(34219)
- 期刊
- 济(103359)
- 经济(103359)
- 研究(70602)
- 中国(51848)
- 财(48177)
- 学报(39875)
- 农(36532)
- 教育(36325)
- 科学(34892)
- 管理(34716)
- 大学(30519)
- 学学(28869)
- 技术(28680)
- 农业(24927)
- 财经(20099)
- 融(18630)
- 金融(18630)
- 经济研究(17227)
- 经(17165)
- 业经(17053)
- 职业(14777)
- 问题(14058)
- 业(13991)
- 财会(13727)
- 技术经济(12960)
- 统计(12930)
- 版(12710)
- 会计(12291)
- 策(11860)
- 理论(11627)
共检索到371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国军
新时期财经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包括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优秀的职业素养。当前,高职财经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有偏差、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实习实训效果不佳、“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据此,文章提出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路径:紧跟行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能力本位;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关键词:
高职 能力提升 财经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祥碧
将量化指标体系引入到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测度模型中,通过描述统计、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分析等方法,对全国12所院校财经类专业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较高,并呈现出持续增强、非均衡分化态势;人才培养的总体效果欠佳,少数学校需警示风险。对此,应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认真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评估,建立健全校际专业联动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强 仇大勇
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有别于高职工科类人才,大多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工科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合财经类人才培养,高职财经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和能力为本,基于工作岗位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探究式教学,以及构建综合培养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财经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
财经 能力 素质 技能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世建 饶玉婕
探索以整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将创新思维植入技能训练"的高职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架一套合理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财经类高职 创新思维 人才培养模式 策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兵 刘培琪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大力开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在此背景下财经类院校的"新财经"教育改革应运而生,这是当今时代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相融合的重要产物。以新文科为基础诠释新财经的内涵,分析当前新财经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明确新财经人才培养的理念,对我国新财经人才的培养及新文科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文科 新财经 互联网+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兵 刘培琪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大力开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在此背景下财经类院校的"新财经"教育改革应运而生,这是当今时代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相融合的重要产物。以新文科为基础诠释新财经的内涵,分析当前新财经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明确新财经人才培养的理念,对我国新财经人才的培养及新文科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文科 新财经 互联网+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涛 宋涛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管理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得到飞速发展,为市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需求多元化,财经类人才培养在专业方面趋向细分,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差距。本文从我国现阶段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以企业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围绕财经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丽丽
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单位点多面广、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增加了实习成本和风险,这一直是困扰开展工学结合的难题。文章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财经院校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 梁小婉
高职院校致力于办学模式的探索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成效,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类别差异,财经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不成熟。在分析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及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财经类高职院校 培养模式 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安康
高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难点与常见问题,尤其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相关各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主要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思想内涵,指出了高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稳步推进财经专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武莉莉 任洁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催生大批新职业和新岗位的同时,财经类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面临着新挑战。目前,财经类人才培养存在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规格不明确、课程和教学内容滞后、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等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财经类职业院校要通过设置新专业、"互联网+"改造传统专业,与"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合作培养人才,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团队等措施,应对"互联网+"对财经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淑武
目前,"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现实执行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高职人才培养和就业衔接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课""证"分离、学校课程体系及配套教师对"课证融合"的认识不足、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课证融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课证融合中资格考证功利性强而忽略技能水平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财经类高职"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在骨架清晰、体制健全、师生认知透彻、学生的能力和证书相匹配等方面做好设计。
关键词:
财经类高职院校 课证融合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晖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自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财经类高职院校结合行业特色,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需政府、社会、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与保障,提高企业参与建设积极性;行业协会要不断发展壮大,强化自身育人功能;企业和学校要多措并举,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谷芳
本文在分析近三年服务业企业招聘信息的基础上认为,财经类高职教育高举职业人文教育大旗,积极探索职业素质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与实践服务业通用能力培养,必将为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财经类专业 职业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冰
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招的对象主要是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三个重点群体。新型招生群体的出现要求各高职院校亟需制定学制和授课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类专业群与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等专业群相比有其独特优势,更加适合上述群体,在人才培养中可采用灵活的学制、授课形式及置换课程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