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3)
2023(11181)
2022(9456)
2021(9115)
2020(7765)
2019(17978)
2018(17512)
2017(32823)
2016(17633)
2015(19978)
2014(19820)
2013(19093)
2012(16994)
2011(14905)
2010(14848)
2009(13000)
2008(12930)
2007(11203)
2006(9369)
2005(7892)
作者
(45033)
(37285)
(36984)
(35575)
(23729)
(17865)
(17215)
(14582)
(14479)
(13556)
(12881)
(12502)
(11810)
(11533)
(11472)
(11287)
(11254)
(11144)
(10839)
(10677)
(9264)
(9128)
(8855)
(8854)
(8419)
(8416)
(8404)
(8194)
(7503)
(7353)
学科
(65545)
经济(65482)
管理(50955)
(46180)
(39758)
企业(39758)
方法(30337)
数学(26111)
数学方法(25664)
(20618)
中国(17767)
(17139)
(15623)
(14482)
财务(14423)
财务管理(14387)
业经(14355)
理论(14017)
企业财务(13466)
地方(13082)
农业(11308)
(11036)
技术(10913)
(10817)
贸易(10806)
(10501)
(10272)
教学(9921)
教育(9713)
(9271)
机构
学院(228779)
大学(226406)
管理(89367)
(87831)
经济(85863)
理学(76611)
理学院(75835)
管理学(74334)
管理学院(73881)
研究(66928)
中国(52052)
(46492)
(45422)
科学(39557)
(36011)
财经(35016)
中心(33473)
(31759)
(31398)
师范(31074)
(31065)
(30680)
业大(30541)
(28435)
北京(28396)
研究所(27393)
技术(27194)
经济学(27083)
财经大学(25853)
(25211)
基金
项目(153768)
科学(121516)
研究(118831)
基金(109398)
(93312)
国家(92472)
科学基金(81253)
社会(73477)
社会科(69505)
社会科学(69490)
(62120)
教育(58257)
基金项目(57857)
自然(51536)
(51002)
编号(50672)
自然科(50360)
自然科学(50349)
自然科学基金(49424)
资助(44054)
成果(41015)
课题(35004)
重点(34908)
(34233)
(33077)
(32702)
项目编号(31209)
创新(30765)
大学(30751)
教育部(30292)
期刊
(94695)
经济(94695)
研究(65799)
中国(49711)
(41273)
教育(36814)
管理(33200)
学报(31624)
科学(27912)
(26698)
大学(25501)
技术(25378)
学学(22981)
农业(18118)
(17644)
金融(17644)
财经(17276)
业经(16071)
会计(15977)
图书(15836)
(14834)
经济研究(14678)
财会(14128)
职业(12126)
问题(12092)
(11496)
书馆(11480)
图书馆(11480)
技术经济(10659)
理论(10596)
共检索到343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红杰  白静  
在大智移云物等技术浪潮的驱动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会计消亡论和会计重生论各执一词,会计行业究竟何去何从?会计专业教育如何发展?业界均在奋力探索。在"双一流"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为会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文章首先对"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政策进行了梳理,进而通过"回归初心"的思考提出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会计高等教育不能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来替代会计专业本身的能力建设。最后以郑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为例,从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构建"三融合一连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双循环多主体"的人才培养路径、重构课程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会计专业能力提升的探索,期望对后续"双万计划"中的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运舒   张晨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会计带来了挑战,也给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基于新文科视域,在充分吸收一流会计建设现有研究成果和国内外高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新文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赋予会计一流专业建设的历史使命。按照新文科要求,结合工科院校特点,提出“‘双新’驱动、分层分类构建专业创新教育生态以及立足会计专业本质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工科院校一流会计专业建设的战略定位,并以合肥工业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分析工科院校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利  董必荣  
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学生投入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包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成果、课程、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度、师生互动水平、专业环境支持度、持续改进机制等八个维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中影响学生投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框架的各维度及质量标准强调了学生投入理论和OBE理念等先进教育理念,突出了一流专业的学业挑战度和高阶认知学习,以及各维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印证关系,体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应落实到学生学习上,从学生投入的视角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投入理论及其实践应用NSSE(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和CCSS(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工具为框架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廷鲁  陈寒元  郗淑萌  李晓东  刘艳  
我国“双一流”目标的达成离不开高水平实验平台的持续支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科研工作者亟需效率高、专业性强、学科针对性好的实验平台支持,以能够迅速在所属学科领域获得突破成果。其中院级实验平台由于适应性强、灵活度高、对口性强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基于某校材料学院先进材料实验中心(ECAM)的建设背景与理念,从多方面探讨了ECAM实验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实践、新模式探索与运行成效,以期为其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提供经验借鉴与总结,共同促进“双一流”大学、学科的成功建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芳  
在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并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体系整合和教师素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芳  
在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并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体系整合和教师素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金彬  赵蓓  曹明才  
通过档案研究与归纳分析,对成都大学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改革成果进行了凝练与总结。为实现会计教育服务于会计职业社会需求这一目标,成都大学开展了近十年会计教育改革,探索形成了"一中心、二平台、三维度、四核心"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其实践应用在提升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对成都大学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经验的介绍,为正在开展会计教育改革探索、完善会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高校与研究者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金彬  代娆  曹明才  漆婉霞  赵蓓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对接会计职业社会需求,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自觉要求与现实选择。文章对成都大学会计学专业开展近十年会计教育改革,尤其是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应用及其取得的良好成效进行简要总结,期望能为正在开展会计教育改革探索、完善会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高等院校与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这一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必然对高校领导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党委,必须要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把方向、定战略,谋发展、促改革,倾全力、做表率,带领班子不断改善领导方式,努力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钟莉  
"双一流"是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核心竞争力是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要求教师的课程教学必须在创新链上不断游走。文章立足高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现行教学现状,以所任教的经济学基础为例,探讨如何在云环境中建设与双一流相匹配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为实现"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出改进设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虹   赵海洪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如何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德育功能是专业课思政建设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会计学原理》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第一课。文章分析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痛点,并从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增加思政教学考核四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及实践,从而更好地落实课程的育人实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柴天佑  王伟  邵诚  
作者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一流学科。文中叙述了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学科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工程型研究生培养等一些具体作法和体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蔡三发  徐贤春  王顶明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际标准与国际参照。在全球两大高等教育体系中,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传统上遵循市场逻辑,奉行自由主义理念,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自由竞争的产物。罗马体系遵循行政逻辑,奉行国家主义理念,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是政府指定的。东亚地区的高等教育具有浓厚的欧洲大陆体系色彩。与此相适应,盎格鲁-撒克逊体系实行院校自主的改进性评估,罗马体系实行政府主导的问责性评估。"双一流"建设需要国际可比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元评估解析出有用的评价标准。"双一流"建设的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通过对QS、THE、U.S.News、ARWU的元评估,发现世界大学排行榜在技术性标准上存在缺憾,在合法性标准上严重不足。因此,不能直接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的依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平祥  刘辉  谢书山  汪华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提出的要求,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农业大学必须全面理解双一流建设内涵,系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实际探讨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改革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