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4)
2023(17023)
2022(14350)
2021(13354)
2020(11333)
2019(26211)
2018(26191)
2017(50524)
2016(27202)
2015(31064)
2014(31297)
2013(30938)
2012(28973)
2011(26372)
2010(27051)
2009(25332)
2008(24916)
2007(22267)
2006(19888)
2005(18147)
作者
(80862)
(67438)
(67411)
(64057)
(42945)
(32381)
(30782)
(26339)
(25537)
(24246)
(22987)
(22646)
(21555)
(21483)
(20915)
(20775)
(19971)
(19932)
(19490)
(19321)
(17017)
(16667)
(16518)
(15465)
(15287)
(15126)
(14937)
(14902)
(13828)
(13345)
学科
(131843)
经济(131720)
管理(77075)
(73234)
(58304)
企业(58304)
方法(53778)
数学(47581)
数学方法(46861)
中国(35485)
(33420)
地方(30315)
(28432)
业经(27001)
(25486)
(22810)
农业(22340)
(22097)
贸易(22081)
(21352)
环境(20529)
(20182)
银行(20145)
(19436)
金融(19433)
(19384)
理论(18671)
(18396)
地方经济(17364)
技术(17259)
机构
学院(402000)
大学(399158)
(172110)
经济(168491)
管理(152502)
研究(138556)
理学(130178)
理学院(128706)
管理学(126232)
管理学院(125486)
中国(106273)
(85280)
科学(83935)
(78725)
(71039)
(65626)
研究所(64068)
中心(63213)
财经(61988)
(61291)
业大(57764)
(55931)
北京(54619)
经济学(52984)
(52663)
师范(52140)
农业(51188)
(49570)
(49072)
经济学院(47438)
基金
项目(258429)
科学(202847)
研究(188957)
基金(185577)
(161527)
国家(160181)
科学基金(136885)
社会(119112)
社会科(112951)
社会科学(112920)
(102435)
基金项目(97182)
自然(87892)
教育(87616)
(85912)
自然科(85760)
自然科学(85737)
自然科学基金(84159)
资助(77670)
编号(77399)
成果(62903)
(59738)
重点(58779)
(56868)
课题(54012)
(53492)
创新(50037)
科研(49292)
国家社会(48910)
教育部(48667)
期刊
(197657)
经济(197657)
研究(120346)
中国(79938)
(60708)
(59898)
学报(59599)
管理(57733)
科学(55732)
大学(45398)
教育(42851)
学学(42847)
农业(40780)
(38968)
金融(38968)
技术(38495)
经济研究(32194)
业经(32021)
财经(30954)
(26647)
问题(25954)
统计(22372)
(21881)
技术经济(21780)
(20607)
(19923)
商业(19121)
理论(18904)
决策(18167)
资源(18075)
共检索到61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斌  陈虎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计算生态足迹来分析我国2008-2013上半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状态,并得出相关结论。这预示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文亮  李文龙  朱亚莉  蔡栋  余翠  许静  魏巍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其方法和数据优于普遍采用的全球标准。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地分析了2005–2014年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发展能力指数,分析了青海省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海省区域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小于0且不断下降。2)青海省不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市区及其周边的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由北向东的带状分布。3)结合能值生态足迹和多因子耦合分析表明,虽然青海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发展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主要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水土流失、生态功能恶化、地区承载力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平  张杨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建强  
旅游行业发展在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系统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据此,文章首先对传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论述简化,构建出改进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接着对旅游生态系统进行发展能值分析,获得区域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相关综合指标;最后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区域内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王群超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瑾  
文章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江苏省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可再生资源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200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连年上升,且其上升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能值生态足迹的增加,即煤炭、原油和电力等能源消耗较大。生态赤字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远小于人们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一种严重失衡状态。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重点在如何减少生态足迹。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祯燕  吕光辉  贡璐  安尼瓦尔·阿木提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里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88~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1988~2005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显著上升,从1995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S显示,1996年后新疆的资源利用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元相虎  李华  陈彬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1997年开始小幅度下降。本文对中国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表明若要改变长期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就要降低人口数量,改变资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胜帮  刘江宜  张婧婧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云平  别雪艳  
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被众多研究者和一些国际机构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但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时,测度结果有时是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的。因此,学术界对该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一些研究认为:生态足迹模型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区域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区域生态超载,但全球生态赤字可以指示全球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造成的。本文将生态足迹模型具有的测度功能分别与测度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应具备的功能进行比较,得出: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区域尺度上,生态足迹模型不仅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也不能作为生态可持续性的测度方法,当然,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不仅存在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的缺陷,同时还存在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这个结论进一步推进了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正确运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洁  李忠德  杨萍  季明川  李明辉  
生态足迹是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生态足迹模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标尺,主要反映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强度。研究采取宏观形势分析与微观数理模型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生态足迹模型为评价手段,通过对2000~2013年山东省农业资源开发强度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山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3.662 2hm2/人增至2013年的7.709 4hm2/人,而2013年生态赤字率更是高达1709%的结论,在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先  谢屹  常菁菁  牟格格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楚芳芳  蒋涤非  
为衡量和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况,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增加了水消费、污染等生态足迹,用输入输出能值对生态足迹进行调整,同时生态承载力扩展为自然生态承载力、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生态服务价值承载力和人类劳务生态承载力等,并综合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充分考虑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性,以及人类作用的主观能动性等,较为全面地反映城市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持续性。采用该模型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达到7.856%,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高达15.77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过度耗用;近10年陕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增强的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2010年已超出其发展潜力,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发展持续性出现矛盾,生态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亿勤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6年浙江省人均本地生态足迹2.763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437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2.325 9 hm2;(2)1991~2006年浙江省的本地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环境生态的不可持续性;(3)2005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本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浙江全省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从1991年的2.078上升到2006年的5.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