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6)
2023(12381)
2022(10469)
2021(9716)
2020(8536)
2019(19892)
2018(19761)
2017(37317)
2016(20527)
2015(23391)
2014(23410)
2013(23136)
2012(21407)
2011(19150)
2010(19082)
2009(17627)
2008(17515)
2007(15623)
2006(13277)
2005(11597)
作者
(62292)
(51920)
(51823)
(49318)
(33021)
(25393)
(23692)
(20510)
(20141)
(18802)
(17844)
(17663)
(16586)
(16419)
(16391)
(16319)
(16128)
(15504)
(15317)
(15107)
(13035)
(12882)
(12705)
(12150)
(11870)
(11676)
(11661)
(11633)
(10711)
(10547)
学科
(85294)
经济(85209)
管理(58281)
(54003)
(44243)
企业(44243)
方法(43704)
数学(38837)
数学方法(38206)
(22806)
(21948)
(20978)
中国(19613)
地方(18383)
业经(17233)
环境(15730)
农业(15267)
(14713)
贸易(14709)
(14264)
(14221)
财务(14168)
财务管理(14129)
(13699)
(13498)
企业财务(13339)
理论(13231)
技术(11908)
(11903)
(11349)
机构
学院(294343)
大学(293183)
(114470)
管理(112360)
经济(112000)
研究(98958)
理学(97421)
理学院(96276)
管理学(94056)
管理学院(93541)
中国(73486)
科学(66437)
(62712)
(56649)
(51640)
(51545)
业大(50000)
(48672)
研究所(47591)
中心(46986)
农业(45240)
财经(41474)
北京(38326)
(37661)
(37489)
师范(37116)
(36250)
(35690)
经济学(34739)
技术(33133)
基金
项目(205302)
科学(159811)
基金(148200)
研究(142190)
(131890)
国家(130854)
科学基金(111320)
社会(87682)
(83093)
社会科(83084)
社会科学(83055)
基金项目(78450)
自然(76119)
自然科(74290)
自然科学(74259)
自然科学基金(72880)
(69327)
教育(65864)
资助(62507)
编号(56584)
重点(47326)
成果(44586)
(44337)
(43910)
(42138)
科研(40688)
计划(40447)
课题(39529)
创新(39527)
大学(37485)
期刊
(120461)
经济(120461)
研究(76446)
中国(54264)
学报(54054)
(49178)
科学(46722)
(41916)
大学(39736)
管理(39378)
学学(37807)
农业(33812)
教育(27661)
技术(27555)
(22154)
金融(22154)
财经(19880)
业经(19827)
(18809)
经济研究(18573)
(16949)
统计(16727)
问题(16017)
(15917)
资源(15290)
技术经济(14940)
(14731)
业大(14083)
图书(13979)
科技(13750)
共检索到422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明全  王金达  刘景双  赵卫  顾康康  
能值生态足迹(Emergetic ecological footprint,EEF)是利用能值理论对生态足迹方法(Eco-logical footprint,EF)的一种改进形式。以黑龙江和云南为研究对象,利用EEF和EF对2004年二省生态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EEF与EF在评价生态系统超载程度时结果悬殊较大:黑龙江EEF结果生态系统超载353%,而EF仅超载8.8%;云南EEF结果生态盈余923%,而EF结果系统超载6.0%。在目前消费水平下,按EEF计算黑龙江和云南分别能持续承载842×104和50 802×104人,而按EF计算则分别为3 507×104和4 166×104。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波涛  
本文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测度了黑龙江省2000~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而得到了该省近几年的生态赤字和盈余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从2000~2005年以来,从具有弱可持续发展力逐渐演变弱不可持续发展力,可持续发展力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会艳  黄颖利  
文章以黑龙江省各区县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相关统计年鉴计算各县域2012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定量揭示影响各县域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2年各市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93 k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24 k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31 k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89,说明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各县域的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整体表现为从北向南、自东而西逐渐变差的格局;区域产业结构、富裕度和基础设施是影响黑龙江省各县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下的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会艳  黄颖利  
文章以黑龙江省各区县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相关统计年鉴计算各县域2012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定量揭示影响各县域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2年各市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93 k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24 k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31 k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89,说明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各县域的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整体表现为从北向南、自东而西逐渐变差的格局;区域产业结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洁华  王潇涵  刘梓田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林业大省与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黑龙江省1998~2018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六大土地类型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黑龙江省21年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使用年初与年末人口数的算术平均数计算人均生态足迹的数值,以避免对计算结果产生偏差,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人均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找出威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人均生态足迹均值为3.55 hm~2/人,增长率达到112.43%;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值为1.82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92,黑龙江省面临较大的生态压力,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2)人均生态赤字均值为–1.73hm~2/人,以年均5.97%的速度增长,分析生态赤字结构可知,化石燃料用地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草地和建筑用地,只有林地一直处于生态盈余;(3)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污染和环境建设是导致生态足迹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污染加快生态足迹的进程,环境建设对生态足迹有抑制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淼  胡远满  常禹  张文广  张薇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 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王群超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瑾  
文章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江苏省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可再生资源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200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连年上升,且其上升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能值生态足迹的增加,即煤炭、原油和电力等能源消耗较大。生态赤字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远小于人们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一种严重失衡状态。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重点在如何减少生态足迹。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七零  
以江苏省耕地生态足迹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把太阳辐射、降水量、土壤肥力、土地利用效率、耕地面积等作为构成承载力的实质因素,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地区的耕地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就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而言,苏北地区普遍大于苏中和苏南地区,盐城市、淮安市和宿迁市最大,无锡市、南京市和苏州市最小。就人均耕地生态足迹而言,苏南地区普遍小于苏北和苏中地区,盐城市、南通市和淮安市最大,而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最小。江苏省13个地市的生态差额指数都小于0.5,即耕地都处于不可持续性状态,其区域差异是:南北两端好于中部,南端的苏州市、无锡市最好;而江苏中部,又是中间好于东西两侧,东侧的南通市、盐城市最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雪萍,郭艳清,高梅香,周海瑛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泰来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资源流动及系统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该县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保护本地可更新资源、提高能值反馈率、提高科技含量等相关对策,为泰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小燕  赵兴国  崔文芳  丁生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任永泰  孙慧伟  郗通通  孙阿梦  
面对传统能源储量减少、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问题,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引入生命周期法对传统能值分析法加以改进,对生物质能系统做能值分析,以实际定量结果反映出植物生长过程中每种能值的贡献,为生产劳作提供建议。对建三江区域农作物秸秆的生物质原料物流网络进行规划设计,以重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原料收储点。并以典型月份的原料运输为例,基于ArcGIS优化得到最优车辆路径和原料运输方案,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方案减少了车辆投入、降低了运输成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斌  陈虎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计算生态足迹来分析我国2008-2013上半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状态,并得出相关结论。这预示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俊杰  顾锦磊  张建坤  成虎  
为科学有效地评估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影响,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住宅小区各个建设阶段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生产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建造施工阶段是住宅小区环境负荷产生的主要阶段,其中生产阶段对小区的环境负荷起主导作用。基于这一结果,就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提出了解决思路和相关建议,如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水平,在小区运营过程中使用高科技、低污染的高新材料设备,减少对空调设备的依赖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