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9)
2023(12074)
2022(10230)
2021(9663)
2020(8364)
2019(19535)
2018(19579)
2017(37852)
2016(20450)
2015(23340)
2014(23441)
2013(22810)
2012(20785)
2011(18561)
2010(18613)
2009(17262)
2008(16880)
2007(14970)
2006(12618)
2005(10812)
作者
(58882)
(49337)
(49326)
(46840)
(31120)
(23752)
(22517)
(19470)
(18525)
(17532)
(16728)
(16462)
(15479)
(15419)
(15375)
(15066)
(15011)
(14576)
(14226)
(14006)
(12214)
(12065)
(11889)
(11272)
(11098)
(11037)
(10922)
(10890)
(9985)
(9778)
学科
(84846)
经济(84767)
管理(62585)
(57166)
(47843)
企业(47843)
方法(45144)
数学(40422)
数学方法(39738)
(22297)
(21731)
中国(19008)
环境(18852)
(17923)
业经(17370)
地方(15600)
(14988)
贸易(14983)
(14680)
农业(14674)
财务(14620)
财务管理(14588)
(14581)
理论(14351)
(13997)
(13967)
企业财务(13818)
(13071)
技术(12662)
(10984)
机构
学院(293156)
大学(290331)
管理(117275)
(116292)
经济(113865)
理学(102586)
理学院(101536)
管理学(99364)
管理学院(98848)
研究(90739)
中国(67621)
(60064)
科学(58483)
(51511)
(48479)
业大(45910)
(45389)
中心(43575)
(42653)
财经(42218)
研究所(41744)
农业(38336)
(38284)
北京(36961)
(36843)
师范(36437)
经济学(35389)
(33970)
(33090)
经济学院(32247)
基金
项目(204770)
科学(161411)
基金(148869)
研究(146190)
(130154)
国家(129134)
科学基金(111786)
社会(91852)
社会科(87147)
社会科学(87120)
(81654)
基金项目(79064)
自然(74703)
自然科(72923)
自然科学(72905)
自然科学基金(71562)
教育(68688)
(68530)
资助(61906)
编号(59531)
重点(46402)
成果(46240)
(44857)
(43526)
(43059)
课题(40357)
科研(40254)
创新(40198)
教育部(38356)
大学(38266)
期刊
(117985)
经济(117985)
研究(73807)
中国(49956)
学报(45752)
(42271)
科学(42242)
(41547)
管理(40313)
大学(34698)
学学(32983)
农业(28976)
教育(28466)
技术(28263)
(20554)
金融(20554)
业经(20494)
财经(20047)
经济研究(18721)
(17114)
统计(16631)
(16195)
问题(15929)
(15236)
技术经济(15068)
资源(14891)
(14452)
决策(13785)
科技(13452)
商业(13245)
共检索到403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俊杰  顾锦磊  张建坤  成虎  
为科学有效地评估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影响,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住宅小区各个建设阶段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生产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建造施工阶段是住宅小区环境负荷产生的主要阶段,其中生产阶段对小区的环境负荷起主导作用。基于这一结果,就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提出了解决思路和相关建议,如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水平,在小区运营过程中使用高科技、低污染的高新材料设备,减少对空调设备的依赖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斌  陈虎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计算生态足迹来分析我国2008-2013上半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状态,并得出相关结论。这预示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莉莎  赵先贵  
为研究四川省生态安全现状与趋势,本文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006年-2010年的生态安全态势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今后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5239 hm~2上下波动,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7975 hm~2增长到2010年的6.7821 hm~2,生态赤字由5.3234 hm~2增至6.2348 hm~2、生态压力指数在10.4036-12.4466之间波动,生态多样性系数在1.2561-1.3084之间波动,生态协调系数在1.0763-1.0910之间波动,生态安全状态持续为"轻度不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倩倩  黄贤金  陈志刚  
文章基于环境负荷模型,在绝对减排和相对减排条件下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情景,分析各情景下中国碳排放的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碳减排压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英  段颖群  史倩  
人们往往关注小区入口对交通、防御、形象及标示的作用,而忽略它对小区物理环境的影响。从建筑物理环境的角度关注小区入口的形式及位置设计是提升建筑设计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住宅小区入口类型的研究,根据实地的调研测试及数据模拟分析,研究了小区入口设计对建筑风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小区入口物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文亮  李文龙  朱亚莉  蔡栋  余翠  许静  魏巍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其方法和数据优于普遍采用的全球标准。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地分析了2005–2014年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发展能力指数,分析了青海省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海省区域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小于0且不断下降。2)青海省不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市区及其周边的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由北向东的带状分布。3)结合能值生态足迹和多因子耦合分析表明,虽然青海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发展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主要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水土流失、生态功能恶化、地区承载力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惠君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为民  孙晓丹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物消耗着大量资源和能源,并且污染十分严重。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特点,构建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必将为我国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维洋  刘璀  
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了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的必要条件。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开发系统和管理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任群罗  
生态经济学近年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分析生态系统的负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便利。分析显示,2005年,人类的需求已经超过地球供给能力28%。1961年以来,人类社会生态足迹增长了1.5倍,其中,资源足迹增长了36%,而碳足迹则增长了10倍,碳足迹的增长占总生态足迹增长的80%。从区域看,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高收入国家消耗资源水平过高。如果人类CO2的排放能减少43%,或者高收入国家能将人均生态足迹降低到现在世界的平均水平,则全球生态即可实现平衡。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在于减少碳足迹,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晓雨  
针对以往研究道路交通环境负荷的发生源分布不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规划四阶段理论的,以交通小区为基本单元的,以尾气排放因子为核心的道路交通环境负荷估计框架,该框架可清晰地输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负荷的发生源并将促进控制路网交通环境负荷增长等措施的制定。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耕  王嘉丽  王彦双  
鉴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在全面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区域能值密度计算辽河流域15个城市2001—2012年间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变化,并且借助GIS技术平台探索流域内生态安全及生态赤字时空演变趋势。12年来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但是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致使流域内除2001与2009年略有生态盈余外,其余年份均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虽在波动下降,但整体指数值仍大于1,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与东辽河地区和西辽河地区相比,辽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大部分地区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并且长期出现生态赤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平  张杨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建强  
旅游行业发展在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系统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据此,文章首先对传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论述简化,构建出改进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接着对旅游生态系统进行发展能值分析,获得区域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相关综合指标;最后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区域内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