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5)
- 2023(13902)
- 2022(12038)
- 2021(11321)
- 2020(9316)
- 2019(21772)
- 2018(21442)
- 2017(42026)
- 2016(22407)
- 2015(25200)
- 2014(25084)
- 2013(24438)
- 2012(22218)
- 2011(19790)
- 2010(19359)
- 2009(17387)
- 2008(16615)
- 2007(13897)
- 2006(11787)
- 2005(9953)
- 学科
- 济(91227)
- 经济(91130)
- 管理(64178)
- 业(60357)
- 企(50821)
- 企业(50821)
- 方法(44767)
- 数学(38838)
- 数学方法(38296)
- 农(23436)
- 财(22278)
- 学(21743)
- 中国(21072)
- 业经(19970)
- 地方(18236)
- 理论(16043)
- 农业(15904)
- 贸(15313)
- 贸易(15306)
- 易(14829)
- 和(14632)
- 务(14586)
- 财务(14516)
- 财务管理(14489)
- 环境(14344)
- 技术(13941)
- 企业财务(13752)
- 制(13599)
- 划(12321)
- 银(11279)
- 机构
- 大学(313641)
- 学院(311620)
- 管理(128636)
- 济(121713)
- 经济(119117)
- 理学(113047)
- 理学院(111837)
- 管理学(109727)
- 管理学院(109168)
- 研究(99123)
- 中国(71620)
- 京(65765)
- 科学(63316)
- 财(53862)
- 农(48804)
- 业大(48522)
- 所(47908)
- 中心(45435)
- 财经(44811)
- 研究所(44318)
- 江(42655)
- 范(41075)
- 经(40966)
- 师范(40708)
- 北京(40605)
- 农业(38340)
- 院(37007)
- 经济学(36623)
- 州(35093)
- 财经大学(33834)
- 基金
- 项目(226370)
- 科学(178396)
- 基金(165231)
- 研究(164116)
- 家(144299)
- 国家(143164)
- 科学基金(123857)
- 社会(103185)
- 社会科(97785)
- 社会科学(97760)
- 基金项目(88542)
- 省(87528)
- 自然(82108)
- 自然科(80139)
- 自然科学(80118)
- 自然科学基金(78612)
- 教育(75179)
- 划(74240)
- 资助(67385)
- 编号(67117)
- 成果(52241)
- 重点(50367)
- 部(49722)
- 发(47568)
- 创(47176)
- 课题(44879)
- 创新(44001)
- 科研(43611)
- 教育部(42694)
- 国家社会(42452)
- 期刊
- 济(123704)
- 经济(123704)
- 研究(85462)
- 中国(53168)
- 学报(49740)
- 科学(46512)
- 管理(44544)
- 农(43212)
- 财(40400)
- 大学(37848)
- 学学(35748)
- 教育(32363)
- 农业(30465)
- 技术(27140)
- 财经(20996)
- 业经(20925)
- 融(20125)
- 金融(20125)
- 经济研究(19424)
- 经(17861)
- 图书(16563)
- 问题(16533)
- 资源(15399)
- 科技(15229)
- 业(15137)
- 理论(14917)
- 版(14487)
- 技术经济(14473)
- 实践(13835)
- 践(13835)
共检索到427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秋计 孔云峰 付梅臣 姚顽强
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稀缺经济要素,其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使用的排他性,决定了我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集约利用。本文利用能值理论,分析整理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变化,进而反映土地整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效果。研究结果是土地整理工作较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总能值投入比整理前提高了25%,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11%,能值使用强度提高了25%,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有机肥投入比例较低,建议应加大对农家肥的投入,提倡种植绿肥,以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关键词:
集约 土地整理 能值 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汤进华 李晖
研究耕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能值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湖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农业机械集约度、化肥集约度、农药集约度、农膜集约度和劳动力集约度等5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湖南省2003~2012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看,2003~2012年,湖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增长趋势,10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共上升了0.252 8,其中生产要素集约度共增加了0.230 2,而复种指数增加了0.018 4。从各要素看,2003~2012年湖南省的农业机械、农药、农膜、化肥集约度都呈增长趋势,研究期间农药集约度增加了0.035×10~(13)sej/hm~2;化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江立武 赵小敏
为从微观层面上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笔者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评价要素图层分离、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权重值确定及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上,构建GIS空间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把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应用GIS空间模型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能够深入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或评价结果动态更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双成,蔡运龙
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了基于能值的标定土地持续利用态势的若干指数 ,如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作为案例研究 ,作者利用上述指数对 1978— 1999年中国农用土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 ,尽管粮食产量或农业产值等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增长 ,但以各种能值指数衡定 ,中国 2 0年的农用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却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具体表征为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和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指数前期剧烈下降 ,后期趋于平缓 ;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持续上升的态势说明 ,中国农用土地的环境压力逐渐增大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在前期呈现上升趋势 ,至 1985年达到最高 ,此后呈持续下降态势 ,近年趋于稳定。这表明 ,由过度使用化石能量引起的环境负面效应对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大 ,若不遏制这种发展势头 ,中国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得不到延存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持续发展 中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建 朱少云
以资产增值的视角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及产业结构优化间的互动关系,采用DEA方法实证研究上海、江苏和安徽三省市2000~2007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及Malmquist指数,经由静态和动态分析发现由于资产的增值效应,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呈正相关,同时土地利用存在集约边界,这对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君 谢俊奇 王力 张贵军 郭庆十
论文建立了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影像(IKONOS)特征进行分析,介绍评价指标遥感信息解译方法。在以遥感为主结合调查获取所有指标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综合评价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比较,发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是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因此,论文构建基于遥感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体系,并应用其对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实践证明,这种体系构建评价方法更具时效性,实用性更强,工作更快捷、方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郑新奇 周伟 钱铭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纵观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从文献总结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与理论基础,并归纳其研究思路、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文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吴郁玲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和有效方式,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文章在构建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化率和不同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33.4%的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57.1%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整体来说,市场发育较为成熟。而不同土地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不同,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要显著高于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因此,文章认为提高我国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思路应是推进土地市场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忆邵 黄银池
分析了上海开发区土地消耗的现状特点,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集约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的耗地量与其行政等级、区位、行业类别密切相关;(2)各开发区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所选取的30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中,仅1/3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市级开发区之间的差距明显;(3)多数开发区的单位产出耗地量和人均耗地量处于下降态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趋于上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曹蕾 钟菲 莫燕 章明
在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下,以重庆市38个开发区为例,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利用得到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其排序,通过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比分析,明确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开发区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应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突出示范效应;科学规划布局开发区及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因地制宜、做好建设用地挖潜等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重庆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刘洪颜 史佳璐 刘凯
国内各类开发区是中国快速工业化的主要载体,但在规划建设进程中粗放用地现象严重,土地集约利用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中国制造业大省山东省为例,以山东省内被国家相关部门依法批准的16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四至范围内的2011年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土地利用状况较好,但是工业用地率偏低且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土地利用强度较弱,容积率、建筑密度不高;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这也是山东省作为全国能耗第一大省,经济规模巨大但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全省164家开发区土...
关键词:
开发区 集约用地 评价 山东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宁宁 陈会广 徐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是全面客观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关键要素。以南京市12个开发区为实证对象,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并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以期探求更合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主要是企业用地容积率、企业用地建筑密度、建设用地投入强度和建设用地产出强度;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国家级开发区集约等级相对高于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集约等级相对高于传统经济类开发区;(2)相较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物元分析法不但能反映研究对象的综合信息还能反映单个指标分异情况以及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稳定性,反映的信息更丰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结果排序具有一定差异,表明未来开发区不但要提高其集约利用水平更要提高集约利用效率。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方法 南京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杜文星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模型 江苏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祖梁 龚奇
为了解决现行评价工作中的不足,对影响安徽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构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视角,使开发区管理机构全面、真实的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以客观评价为主、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系统性分析了影响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因素,以"开发区管委会"和"入区企业"两类主体,分别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既考虑到各个省级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又能很好地为开发区的横向比较和整个省域内开发区的统筹和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作用,使成果的利用更具针对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刘志坚 张效军 陈海燕
开发区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文基于江苏省开发区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实现的可能性及途径。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分别为261km2和1 069km2;若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将分别达210km2和869km2。这主要通过注重开发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