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9)
2023(14980)
2022(12965)
2021(12070)
2020(10146)
2019(23300)
2018(23003)
2017(44572)
2016(24165)
2015(27254)
2014(26940)
2013(26326)
2012(23888)
2011(21419)
2010(21125)
2009(19084)
2008(18519)
2007(15609)
2006(13293)
2005(11098)
作者
(69288)
(57681)
(57112)
(54455)
(36764)
(27665)
(25874)
(22790)
(21973)
(20222)
(19752)
(19386)
(18146)
(17833)
(17769)
(17538)
(17224)
(17054)
(16393)
(16381)
(14280)
(13950)
(13926)
(13211)
(12830)
(12764)
(12667)
(12550)
(11474)
(11474)
学科
(93627)
经济(93527)
管理(70308)
(64694)
(54388)
企业(54388)
方法(46758)
数学(40768)
数学方法(40129)
(24961)
(24023)
(23101)
中国(22141)
业经(21270)
地方(18508)
环境(17914)
农业(16943)
理论(16374)
(16177)
财务(16107)
财务管理(16078)
(15889)
(15858)
贸易(15854)
(15377)
企业财务(15189)
技术(14773)
(14222)
(14141)
(12119)
机构
大学(339411)
学院(338235)
管理(135246)
(127406)
经济(124643)
理学(118899)
理学院(117531)
管理学(115107)
管理学院(114512)
研究(109637)
中国(78655)
科学(72583)
(71507)
(57179)
(55335)
(54685)
业大(53662)
研究所(50766)
中心(49508)
财经(47317)
(46812)
(45929)
师范(45466)
北京(44277)
农业(43583)
(43128)
(40684)
(38623)
经济学(37929)
师范大学(37085)
基金
项目(245648)
科学(193198)
基金(178827)
研究(176199)
(157197)
国家(155942)
科学基金(134021)
社会(109707)
社会科(103826)
社会科学(103798)
(95952)
基金项目(95698)
自然(89812)
自然科(87693)
自然科学(87668)
自然科学基金(86029)
(81566)
教育(80977)
资助(73235)
编号(71519)
成果(56111)
重点(55357)
(53509)
(51887)
(50936)
课题(48463)
科研(47714)
创新(47539)
教育部(45509)
大学(45446)
期刊
(130612)
经济(130612)
研究(91398)
学报(57755)
中国(55680)
科学(52293)
(48668)
管理(47000)
大学(43386)
(43362)
学学(41071)
教育(35888)
农业(34437)
技术(29064)
业经(22393)
(22021)
金融(22021)
财经(21937)
经济研究(20353)
(18593)
资源(17816)
(17724)
图书(17544)
(17061)
问题(17061)
科技(16979)
理论(15714)
技术经济(15563)
业大(14979)
实践(14634)
共检索到463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怀恩  徐梅梅  赵宇  
河道生态基流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生态基流价值的定量化研究却相对缺乏。基于此,将能值理论应用于生态基流的价值估算,通过分析河道生态基流的内涵及功能,确定生态基流的价值构成,进而得出生态基流的价值,并初步探讨生态基流价值的年内时间变化。以渭河西安段为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各服务功能的能值价值之和为93.40×1020 sej,能值货币价值为191.79亿元,单方水能值货币价值为8.75元,于是生态基流的能值货币价值为41.39亿元/年;2008年生态基流价值的年内变化总体呈现"U"字型,在9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怀恩  徐梅梅  赵宇  
河道生态基流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生态基流价值的定量化研究却相对缺乏。基于此,将能值理论应用于生态基流的价值估算,通过分析河道生态基流的内涵及功能,确定生态基流的价值构成,进而得出生态基流的价值,并初步探讨生态基流价值的年内时间变化。以渭河西安段为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各服务功能的能值价值之和为93.40×1020 sej,能值货币价值为191.79亿元,单方水能值货币价值为8.75元,于是生态基流的能值货币价值为41.39亿元/年;2008年生态基流价值的年内变化总体呈现"U"字型,在9月、10月生态基流价值最小,处于波谷,11月开始上升,12月至次年1月、2月达到波峰,3月至8月呈波动下降趋势;总体上,生态基流的价值在汛期较小,在非汛期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波  李怀恩  
针对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非汛期农业需水和生态基流间的矛盾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计算方法。从生态基流得到保障后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作物需水系数建立河道生态基流保障造成的农业用水短缺量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定量计算农业生态补偿量。以宝鸡峡灌区为实例,计算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确定宝鸡峡灌区不同情形下的补偿上、下限,分别为5.25亿元和0.37亿元。生态补偿对象为宝鸡峡灌区因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导致产量受损的农户,补偿的主体为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生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怀恩  黄文菁  岳思羽  
枯水期河道来水量有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合理的生态基流保障水平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使用的平衡,而生态基流价值的定量化正是其重要基础。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也缺乏相关计算方法。将水资源价值计算的模糊数学模型应用于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计算,并以渭河干流关中段的魏家堡、咸阳、临潼和华县水文站断面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结果表明:4个断面的生态基流价值分别为3.01 CNY/m~3、3.30 CNY/m~3、2.01 CNY/m~3和2.11元/m~3,相对较低,可以作为生态基流价值的下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涵  黄子庭  
无限制的城市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因此造成城市水资源奇缺、洪涝灾害严重、水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河道现状,结合国内河道生态治理修复实例,从水文地貌修复技术、河岸护坡修复技术、景观修复设计三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案,为城市河道修复,建设可持续的水环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涵  黄子庭  
无限制的城市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因此造成城市水资源奇缺、洪涝灾害严重、水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河道现状,结合国内河道生态治理修复实例,从水文地貌修复技术、河岸护坡修复技术、景观修复设计三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案,为城市河道修复,建设可持续的水环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敏  李九发  李占海  姚弘毅  王飞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长江河口南支河道悬沙随时间变化特性和河床沙再悬浮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支主槽下段落潮水动力强于涨潮;落潮悬沙浓度高于涨潮,并由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加;落潮悬沙粒径粗于涨潮,并随小潮至大潮不断粗化;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细砂类组成达到90%以上;流速、悬沙及底床切应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河床泥沙再悬浮强度较强,其量值有限。而近期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和水沙关系发生变化,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林飞  王辉  孙佳竹  
以大凌河为背景,围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确定了大凌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对大凌河的消耗型与非消耗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并对非消耗型需水量进行逐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上窝堡站、朝阳站、义县站、凌海站每年非消耗型需水量分别为0.741×108m3,4.447×108m3,4.588×108m3,13.092×108m3;消耗型需水量中,蒸发需水量为0.019×108m3,渗漏需水量因河道常年无明显断流现象而不作考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悦  张勃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内陆干旱区来说,这一研究尤为紧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变异,进而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及生态平衡状况。文章采用黑河流域莺落峡站1947-2006年月径流序列资料,运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来识别水文过程变异点并分析变异成因,然后对各月平均流量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GEV分布参数,求出概率密度最大流量,将其视为相应月河道内生态流量,可以得到黑河莺落峡站河道内生态需水情况。结果表明,基于水文变异情况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在黑河上游是可行的;水文变异前后,站点满足生态需水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气候原因而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是很难避免的,科学合理计算生态需水对干旱区河流生态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涛  吴建寨  姜广辉  
河道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空间分区,是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问题、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揭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叠加影响,最终形成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为自然段、近自然段、城市景观段、人工绿化段、自然绿化段等5个区域,并结合永定河多元化用途、相关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各区域的生态修复调控指标,为永定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超磊  刘苏峡  舒畅  张守红  
生态需水研究是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方法极多。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河道断面和河道内生物信息,建立生物栖息地指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生物栖息地指标包括:平均流速、水面宽、平均水深、湿周、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以及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WUA)等,综合这些栖息地指标与流量的关系确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泥曲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可调水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流速、水深、过水断面面积和水力半径确定河道最小生态需水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利用水面宽、湿周、WUA等计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56%、48%和32%。最终确定泥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刘昌明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利娜  刘苏峡  吕宏兴  门宝辉  
研究了不同河道几何断面的湿周法理论,分析了各种几何断面的湿周-流量关系。结果表明,当河道断面呈三角形、U型和抛物线型时,湿周-流量关系曲线可近似用幂函数拟合;当河道断面呈矩形和梯形时,湿周-流量关系曲线可近似用对数函数拟合。通过采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确定曲线变化点,估算最小生态需水量发现,不论郡种断面,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估算的结果差异很大,斜率为1法的估算结果均大于曲率最大法。分析同一流量下、不同断面形态对湿周法的适宜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流量下,几何尺寸接近的不同断面,矩形和梯形断面有较大的湿周值,从湿周法初衷来讲,则更有利于生物生境的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长森  刘昌明  夏军  王纲胜  刘玉  孙常磊  王蕊  嵇晓燕  
提出了一种估算闸坝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改进的生态水力半径法(AdaptedEcological Hydraulic Radius Approach,AEHRA),该法能够同时计算输出相应河段的生态水位,方便对闸坝进行调度。将其应用到淮河,以鱼类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估算了上、中、下游共4个典型闸坝下游河段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结果表明:①鱼类产卵期内需要较大的生态流量,其顺序为:蚌埠>周口>颍上>白龟山,下游大于上游,中游居中,受断面影响显著;非产卵期则为:周口>颍上>蚌埠>白龟山,中游大于上下游,受河流鱼种影响较大。周口闸下河段全年各月生态需水量相同,需加强上游闸坝的联合调度满足冬季1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娅  宋国定  
历史时期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手段,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对微地形进行解译并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水文分析,提取河网,进行流域划分。结合《水经注》中所载汉魏古黄河、古济水源头及行经地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北魏时期"河北之济"并非独立起源独流入海的大河,而是黄河支流。通过对比发现一条支津自黄河南岸的古荥阳一带分流,行经现郑州以东、开封以北、菏泽、聊城南部、巨野县等地,为较大规模的水系,推测其为《水经注》中的南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