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6)
2023(13626)
2022(11463)
2021(10461)
2020(8948)
2019(20629)
2018(20207)
2017(39113)
2016(20866)
2015(23588)
2014(23847)
2013(23629)
2012(21856)
2011(19982)
2010(19999)
2009(18727)
2008(18001)
2007(16061)
2006(13976)
2005(12479)
作者
(61966)
(52043)
(51938)
(49487)
(32912)
(24971)
(23683)
(20330)
(19687)
(18372)
(17741)
(17446)
(16434)
(16376)
(16254)
(15919)
(15455)
(15372)
(14931)
(14867)
(12749)
(12747)
(12557)
(11979)
(11869)
(11607)
(11328)
(11147)
(10485)
(10160)
学科
(109772)
经济(109682)
管理(60582)
(54094)
方法(45570)
(43747)
企业(43747)
数学(40534)
数学方法(40057)
中国(25802)
地方(24842)
(23823)
(22203)
(21559)
业经(20201)
环境(17895)
(16160)
贸易(16153)
农业(16141)
(15568)
(15510)
地方经济(14922)
(14750)
(13744)
理论(13694)
财务(13693)
财务管理(13659)
(13487)
金融(13484)
(13310)
机构
学院(309374)
大学(308938)
(137425)
经济(134614)
管理(119577)
研究(106708)
理学(103262)
理学院(102072)
管理学(100283)
管理学院(99698)
中国(79205)
科学(64995)
(64836)
(58697)
(53650)
(49953)
中心(49416)
研究所(48956)
财经(47683)
业大(45721)
(45531)
经济学(43263)
(43140)
北京(40418)
农业(39245)
(39225)
师范(38820)
经济学院(38796)
(38348)
(36093)
基金
项目(208922)
科学(165276)
基金(153521)
研究(148742)
(133992)
国家(132968)
科学基金(114853)
社会(96873)
社会科(91987)
社会科学(91964)
基金项目(81542)
(81269)
自然(74771)
自然科(72993)
自然科学(72973)
自然科学基金(71640)
(68236)
教育(67620)
资助(63001)
编号(58526)
重点(47274)
成果(45963)
(45954)
(45823)
(42785)
国家社会(40789)
科研(40205)
创新(40185)
课题(40052)
教育部(39392)
期刊
(151341)
经济(151341)
研究(88950)
中国(53302)
学报(47041)
(46094)
科学(43929)
(43788)
管理(43159)
大学(35680)
学学(34080)
农业(29715)
技术(28415)
(25134)
金融(25134)
经济研究(24854)
财经(23870)
教育(23236)
业经(22532)
问题(21194)
(20671)
统计(17221)
技术经济(17186)
(15986)
(15273)
(15113)
资源(14941)
(14178)
商业(14158)
理论(14029)
共检索到451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楚芳芳  蒋涤非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2000—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各能值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正处于中级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外界输入能值逐渐增加,经济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飞速提高,但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环境负荷率不断增大,系统呈现不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根据此结果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对策,以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促进结构的稳定性,功能的高效性及发展的持续性的"三位一体",使其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加林,许继琴,张正龙  
能值分析方法可同时定量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环境资源与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因而对合理评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订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江苏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近20年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实现江苏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云宇龙  
在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三期叠加"的战略背景下,结合相关地区具体实践探寻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迫在眉睫。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案例的深入剖析,总结了生态文明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这一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提高主体协同程度与政策执行力、提升民生效益与民众满意度、提炼典型性共建经验与可复制推广模式等方面。生态文明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模式要焕发出更强的现实生命力,还需要不断打造基于规范化制度的深度协同配合格局、推动基于政策宣传引导的绿色产业发展与完善基于多重谋划的治理政策再设计,以更好地回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林  黄田  李黎武  文彤  曹永卿  曾敏  
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区位优势,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绿心地区现状环境数据、国土二调数据等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对绿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四个等级并划分出四个区域,可为长株潭三市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对维护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耀军  成升魁  闵庆文  黄金川  
资源型城市是由于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特殊区域,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类型之一。论述了用能量和货币评价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不足;介绍了H.T.Odum的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及能值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评价指标。最后以铜川市为例,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铜川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从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间,铜川为外地输出了2541亿元的财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首先是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其次是从外地输入的资源与产品,再次是当地的可更新资源;能值货币比值上升,能值利用强度下降,但仍然对资源深加工不够,技术水平较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单位GDP废物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成淑敏  高阳  杨卓翔  李双成  
邢台市是冀南以发展煤化工、钢制品、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对邢台市1990~2009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结果表明:邢台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认为邢台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资源消耗型经济,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此,应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卓玛措  冯起  司建华  
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甜  朱翔  郑亮  
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的12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连接长沙、株洲和湘潭的主要高速路或高等级公路为运输通道,构造了"两横三纵"的运输通道网。通过运输通道场理论计算并对比了2005年与2012年"两横三纵"运输通道网内12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因子、聚散规模量因子、聚散规模质因子、广义运输成本、场势和场势差,探索分析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1道路交通的改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缩短运输通道距离和降低城市广义运输成本。2城市势能高低反映区域辐射力强弱,势能高则辐射力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越强,反之则相反。3城市势能差所产生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城市发展阶段有着紧密联系,表现为发展中的地区以集聚效应为主,吸纳优势资源促进自身发展;较发达地区以扩散效应为主,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促进共同繁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斌  占强  刘春浩  魏晓  宋洁  孙峰华  
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空间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长株潭空间异质性及其机理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等级异质性明显,多尺度等级缀块结构在理论上对城市群发展是有益的,但等级异质对后进城市(娄底、益阳等市)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是起妨碍作用的。2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结构异质性突出,与城市群核心区的时空距离是异质性重要原因,但距离并不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原因,历史基础、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也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重要方面。3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异质性方面构成较为合理,但城市群"新质"的产生更多集中在长沙市,其科研和创新职能远高于其他地区。4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的一体化与空间异质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认识到空间异质性的机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世昌  吴晓磊  
[目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得以正常运转,研究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以期为今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法,系统分析了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投入率、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4项指标评价能值效率。[结果]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波动不大,不可辅助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更新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比重较高,在可更新能值中,劳动力能值占比为99.63%。能值产出中,畜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渔业和种植业。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逐年递减,环境负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值自给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递增。[结论]该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今后应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泉  陈朝镇  李铁松  刘永康  
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徐州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人口承载力、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货币比、环境负荷率、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9个指标及其发展趋势,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徐州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阶段,还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统生产优势度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使得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华  于洋  陈利  甘静静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城市群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和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生态安全日益严峻,生态空间的保护压力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攀高,催生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本研究应用3S技术以及城市规划、景观生态理论,对研究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和生态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景观格局逐步破碎化和多样化,城市组团摊大饼式发展明显,具有明显融城趋势,生态福利空间分布不均,人们不能平等共享生态福利等问题。同时根据当前城市群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生态建设的案例与经验,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结果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优化以及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并为国内同类型城市群生态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阳  黄姣  王羊  冯喆  李双成  
深圳市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区域,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0年间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深圳市1979年-2008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利用小波变换分解环境负载率(ELR)时间序列,并对比M-K法分析结果,测度环境负载率突变时间点及其与影响因子间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1979年-2008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M-K法验证小波变换结果与Morlet小波作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结果基本一致,环境负载率存在3年和1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且3年特征时间尺度下波动幅度小于13年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马玲飞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2007—2016年延安、榆林、庆阳、金昌和克拉玛依等西北资源型区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6年各资源型区域总能值使用量大幅度上升,榆林、庆阳和金昌主要依赖本地不可更新资源发展;各资源型区域能值投入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系统开放性较差,金昌的废物能值比和环境负荷率最高,环保压力较大;各资源型区域系统稳定度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下降,生态经济系统面临不可持续的压力。因此,应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系统开放性和稳定性,使系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