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7)
2023(11068)
2022(9252)
2021(8650)
2020(7533)
2019(17457)
2018(17364)
2017(33760)
2016(18229)
2015(20652)
2014(20564)
2013(20441)
2012(18812)
2011(16808)
2010(16519)
2009(15182)
2008(14910)
2007(13193)
2006(10950)
2005(9511)
作者
(53185)
(44858)
(44695)
(42571)
(28355)
(21808)
(20385)
(17784)
(16982)
(15735)
(15351)
(15134)
(14072)
(14057)
(13901)
(13858)
(13781)
(13168)
(12990)
(12903)
(11030)
(10961)
(10814)
(10280)
(10150)
(10020)
(9911)
(9769)
(8981)
(8950)
学科
(77074)
经济(76992)
管理(51198)
(50069)
(40697)
企业(40697)
方法(40129)
数学(36277)
数学方法(35829)
(20873)
(20552)
中国(17161)
(16456)
业经(15420)
地方(15343)
农业(13944)
(13725)
财务(13680)
财务管理(13647)
(13591)
贸易(13589)
(13169)
企业财务(12974)
(12391)
环境(11411)
(11327)
技术(10526)
理论(10488)
(10018)
银行(9987)
机构
学院(259144)
大学(259047)
(104170)
管理(103022)
经济(102017)
理学(89793)
理学院(88779)
管理学(87053)
管理学院(86580)
研究(83490)
中国(63187)
(54182)
科学(54050)
(47044)
(46686)
业大(42169)
(42053)
中心(40912)
研究所(38720)
(38535)
财经(38408)
农业(37137)
(34959)
北京(33147)
(33102)
师范(32732)
经济学(31867)
(30511)
(30426)
经济学院(29114)
基金
项目(182990)
科学(144452)
基金(134537)
研究(128194)
(118634)
国家(117736)
科学基金(101390)
社会(81129)
社会科(77003)
社会科学(76977)
基金项目(72310)
(71303)
自然(68585)
自然科(66997)
自然科学(66977)
自然科学基金(65767)
(61174)
教育(59255)
资助(54756)
编号(51486)
重点(41547)
(40580)
成果(39766)
(38737)
(37870)
科研(36447)
创新(35528)
计划(35109)
课题(34687)
教育部(34275)
期刊
(105593)
经济(105593)
研究(67183)
中国(44912)
学报(42638)
(39982)
科学(39361)
(37998)
管理(34100)
大学(31541)
学学(30093)
农业(27289)
技术(23350)
教育(20962)
(19763)
金融(19763)
财经(18357)
业经(17633)
经济研究(16516)
(15628)
(15288)
问题(14866)
资源(14370)
统计(13613)
技术经济(13184)
(12892)
理论(12242)
(12242)
财会(11924)
科技(11409)
共检索到362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乌云嘎  于婧  姜艳  周勇  
开展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对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和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能值分析、自相关等方法,评价和分析了2002~2011年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a来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处于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分别达58.17%和61.29%;能值投入中工业能值所占比重最大,超过总量的70%以上,2011年达到82.17%;耕地集约度增加6.60×1015sej的同时环境压力也在变大,耕地环境负载率由2002年的2.88上升至2011年的4.61;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武穴市各乡镇单位面积耕地能值投入和产出具有较明显的东高—南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旻琪  张宇  杨奎  钟太洋  
[目的]我国以“大棚化”为代表的耕地利用转型不断深入,意味着传统的露天耕作已逐渐被设施农业取代。少有研究在宏观层面上对耕地“大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特别是其与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2006和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对象分析了耕地利用“大棚化”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对2016年全国209个地级行政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①2006—2016年中国大陆耕地利用“大棚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②大棚用地面积影响因素中,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新型职业农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坡度有显著负向影响。③“大棚化”率的正向影响因素与大棚用地面积的相同,而负向影响因素中新增了降水量、一产比重和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结论]人口密度是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的重要拉力因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主动有效推进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全峰   严建文   瞿诗进   郭文昊  
耕地利用效益是评估区域耕地利用协调程度的必要前提,也是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区,依据耕地利用系统理论,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框架,运用综合评价法、探索性数据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整体上均呈现为由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向西部和北部低丘缓坡地形区减少趋势,社会效益则主要表现为由南部向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2)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上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高集聚主要在辽宁省南部以及北部黑龙江省县域范围分布,低集聚则集中分布在东部内蒙古和中部吉林省县域。3)从影响因素来看,黑土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中气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作物复种指数是关键影响因素,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更加显著。为更好的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需要把握乡村振兴协作、保护经营机制、农业综合措施和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滨  
耕地资源是关系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件。为此,本文聚焦中国耕地资源,并以加拿大为参照,基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中加两国耕地利用效益,系统分析中加两国耕地利用效益。研究表明,2005—2016年,中加两国耕地利用效益均呈现增长态势,加拿大耕地利用效益明显高于中国,且加拿大耕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层面具有全方位优势;相比之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益的增速则明显高于加拿大,这得益于中国各级政府对耕地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农民生态意识的觉醒。最后,借鉴加拿大耕地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经验,提出完善农业补贴、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减少农业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完善农业法律体系等方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研究目的:在耕地利用效益体系重构和外部性分析的基础上,探求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形态、产生的基础和作用过程不同,其中耕地利用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耕地利用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则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和实施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雨濛  
耕地利用不合理,存在有小规模粗放经营、利用不充分、非农化及浪费等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耕地利用中存在外部性,而且正外部性又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补偿,负外部性又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遏制,据此,本文在分析了耕地外部性的形成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略及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鹏岩  秦明周  闫江虹  李瑾  杨林  孙超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年间,河南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总体效益有所增加,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由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②就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看,10年间,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化肥施用量逐渐转变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庞英  王宝海  刘学忠  马博  
90年代末期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时期。伴随着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再加上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国耕地面积绝对减少,从而使得我国粮食总产于2003年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变化再次引起国内外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就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耕地利用模式的转变———集约利用。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用因子分析法,尝试性地提出了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省的案例研究,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时空差异状况进行了数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运行的平稳性较差:一些地区在波动中实现了耕地利用模式的升级,而另外一些地区则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林佳  孙丽娜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具有一定地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东部垦区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农场群为研究区,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1999—2008年10年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三者的协调度和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值,同时运用ArcGIS手段,对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且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始终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协调度的影响。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东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和南部低的明显区域差异性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王春华  
引入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度1997~2004年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该方法可以使用多项投入和多项产出指标,弥补了当前对耕地利用效率测度只考虑单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不足;并将耕地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剖析耕地生产效率变化的源泉;最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4年我国耕地利用效率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732,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从综合技术效率的构成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纯技术效率基本一致,这表明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同时各个行政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影响耕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倪广亚  刘学录  
【目的】研究甘肃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为甘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1年甘肃省及县(区)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在构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2005-2010年甘肃省以及2010年甘肃省各县(区)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在Geoda和Arcgis软件支持下,对甘肃省各县(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对耕地利用分区,探讨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2005-2010年甘肃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呈波动性发展,其中生产稳定性指数、经济可行性指数、社会接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尚能飞  唐世凯  汤利  
【目的】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和趋势,为耕地利用转型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熵值法、时间突变点检验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耕地利用转型情况、突变点和时空演变。【结果】从时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转型指数总体偏低但持续增长,耕地利用转型发展较慢、水平较低;2010年前,除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陕西省和新疆自治区外,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综合转型初步实现,但转型指数偏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上看,中国耕地利用转型基本形成以东部地区为主的高值区及西部地区为核心的低值区并存的空间格局,耕地利用转型空间迁移呈现东北—西南转移格局,地区差异明显。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3个子系统耦合较好,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总体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潜力较大,三者相互促进,且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有“向西”转移的趋势,存在一定的非均衡趋势。【结论】中国21世纪以来耕地利用转型在时空上呈现“西移”趋势,耕地利用转型3大子系统耦合较好,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因此,应实施以东部发达地区到西部传统农业区的多样性、差别性和调控性的发展战略,加强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转型3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和协调作用,激活农业发展相关要素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耕地高质量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段建南  吴海勇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了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各县市的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生态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全省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变异较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平原区和湘中东部丘陵区。湖南省在保护耕地资源数量的同时应注重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各地农业的均衡发展,在增加粮食单产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减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能耗的空间差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增长,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鲍宏礼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条件的影响,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环境、资源短缺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湖北省武穴市刘寿村为例对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希望这一研究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琼  吴文斌  项铭涛  陈迪  龙禹桥  宋茜  刘逸竹  陆苗  余强毅  
【目的】分析2000—2010年全球耕地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为中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决策制定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监测等研究提供信息支撑。【方法】基于全球首套30 m地表覆盖产品数据集GlobeLand30,利用耕地总面积、面积变化量、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面积变化幅度、面积变化量标准差、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变化量和复种指数变化幅度等8个指标,从大洲、国家、1°×1°经纬网3个统计单元,分析2010年全球耕地空间分布现状、2000—2010年全球耕地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全球耕地利用强度变化特征。【结果】2010年全球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