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8)
2023(19073)
2022(16447)
2021(15231)
2020(12848)
2019(29719)
2018(29639)
2017(57025)
2016(30893)
2015(35076)
2014(35481)
2013(35195)
2012(32862)
2011(29862)
2010(30018)
2009(27775)
2008(27309)
2007(24340)
2006(21378)
2005(19178)
作者
(91848)
(76945)
(76402)
(72712)
(48965)
(37037)
(34881)
(30170)
(29175)
(27544)
(26039)
(25999)
(24493)
(24414)
(23817)
(23669)
(23084)
(22755)
(22041)
(22006)
(19131)
(19070)
(18701)
(17656)
(17308)
(17174)
(17024)
(17018)
(15690)
(15251)
学科
(142469)
经济(142327)
管理(87276)
(83653)
(67869)
企业(67869)
方法(59552)
数学(51882)
数学方法(51236)
中国(36648)
(36267)
地方(32914)
(31728)
(30013)
业经(29972)
农业(24528)
(23632)
贸易(23619)
(23535)
(22780)
理论(20901)
环境(20549)
(20495)
(20234)
银行(20174)
(19866)
金融(19862)
(19748)
财务(19658)
财务管理(19608)
机构
大学(449467)
学院(448933)
(185115)
经济(181079)
管理(174390)
研究(155237)
理学(149965)
理学院(148235)
管理学(145496)
管理学院(144695)
中国(115985)
(96820)
科学(96780)
(83057)
(79541)
(75962)
研究所(72295)
中心(70399)
业大(67809)
(67407)
财经(66100)
北京(61678)
(59885)
(59837)
农业(59405)
师范(59290)
(56011)
经济学(55584)
(54603)
经济学院(49777)
基金
项目(299574)
科学(234037)
研究(217088)
基金(215209)
(187701)
国家(186118)
科学基金(159044)
社会(135466)
社会科(128305)
社会科学(128272)
(117819)
基金项目(114102)
自然(104018)
自然科(101552)
自然科学(101522)
教育(100020)
自然科学基金(99654)
(99003)
资助(89664)
编号(89189)
成果(72301)
重点(67048)
(66503)
(65562)
课题(61741)
(61259)
科研(57276)
创新(57221)
教育部(55866)
大学(55461)
期刊
(209787)
经济(209787)
研究(133719)
中国(87652)
学报(71585)
(68910)
科学(65614)
管理(64007)
(63842)
大学(53737)
学学(50633)
教育(48762)
农业(47371)
技术(41184)
(39858)
金融(39858)
业经(33930)
经济研究(33593)
财经(32336)
(27685)
问题(27260)
(24475)
技术经济(23500)
图书(23272)
统计(21541)
理论(21491)
科技(20697)
(20686)
商业(20646)
资源(20105)
共检索到67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师谦友  王伟平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能值来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5个方面具体分析评判了2000—2005年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当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对市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环境污染有愈益加重的趋势,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出该市仍属于不发达地区。进而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法律法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科学有序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减少与防治污染,同时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宋永永  许昕  
基于DEA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指数,研究2005—2015年陕西省榆林市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榆林市能源总体效率呈上升趋势。神木县、靖边县、定边县一直处于DEA有效,但DEA有效的县域数量少于规模报酬递增县域的数量。(2)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现先回落后回升态势,且变化幅度较大;南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北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3)榆林市绝大部分县域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耦合关系属于低协调分离阶段,但正在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博  唐彬  杨柏欢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榆林市各县级单元为评价对象,在构建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根据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耦合协调型分区。结果表明:榆林市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度值均大于0.52,表明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关系密切。耦合度为0.64~0.72的评价单元数量最多,其次为0.72~0.84,分布面积最少的为耦合度>0.84的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中南部与东北部较高,西部较低的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低水平耦合区面积最为广泛,其次为拮抗区与磨合区,协调区面积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熊欢  
基于DEA模型中的生产规模报酬可变(VRS)子模型BC2,以能源富集区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13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南北发展效率高、中部发展效率低的分布特征,并存在南北"DEA有效"的双中心结构;(2)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3)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米脂县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以横山县最为突出。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专业化、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窦睿音  刘学敏  张昱  
绿色GDP是在扣除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损耗之后的GDP,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资源型城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城市,对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资源损耗更为严重,因此对其绿色GDP进行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论文利用ODum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和方法,以资源型城市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05—2012年间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的能值及其能值-货币价值,从而核算了榆林市2005—2012年间的绿色GDP变化,结论如下:1)榆林市绿色GDP占比由81.2%下降到44.1%,并且这种趋势在持续扩大;2)不可更新能源的利用几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瑜  占绍文  
文章选取了2010年榆林市12区县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区域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了榆林市各区县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显示,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系统之间总体处于弱协调状态,南部六县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北六县要高,但分析说明这种协调是处于低水平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加快推进榆林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水平,消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文琦  焦旭娇  李佳  
能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功能类型区之一,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提供能源动力基础。运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技术,对榆林市12县(区)经济发展的时空演进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榆林市Moran’s I值总体呈现波动态势,1998年达最大值0.517 8,2007年跌入最低谷0.120 0;LISA集聚结果显示,1990年、1998年神木县为H-H类型区,而2007年、2011年H-H类型区未能再现,表明北6县经济发展后期呈现随机状态;1990年榆林市没有L-L集聚区,2011年绥德、子洲、清涧、吴堡4县形成南部经济贫困的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智勇  张鑫  方睿红  
【目的】比较4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效果,为分析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榆林市45个水文及雨量站点35年(1970-2004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结合GIS技术,以榆林市1km×1km网格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建立35年各月平均、年平均降水量与站点坐标、高程之间的回归方程。选取反距离加权法、张力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金法及协同克里金法等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榆林市35个站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计算,采用10个站点的降水量数据对插值结果进行验证,并进行对比误差分析,根据插值结果,进一步分析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考虑了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浩  宋阳  
定量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基础理论课题,本文在辽宁省1996-2005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能值经济、投入产出、环境压力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评价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总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的变化趋势来看,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的能源消耗。能值自给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变化趋势说明,辽宁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经济的安全性较高,但对本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仍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标是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赵恒  王谦英  王雪绒  
煤炭收入超过陕西省榆林市国税收入的60%,在煤炭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税收制度始终处于尴尬地位,对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在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税收制度乏力程度显而易见。对此,本文提出以环境保护税制和循环经济税制促进煤炭经济发展的税制变革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琦  延军平  丁金梅  
农牧交错区既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从协同论系统论原理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地处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的冲突,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案,即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劳务输出,采用生态购买,建立生态特区,营造生态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协调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建议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俊莉  曹明明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洵  黄民生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中心,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忽视其动态机制的现状,以泉州市为例,在运用能值分析法对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SDKC)对泉州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模型对曲线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SDKC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第二、三产业比重,出口依存度和政府影响力呈负相关,与第一产业比重、广义技术减排、外商投资呈正相关,并据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