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7)
- 2023(18203)
- 2022(15780)
- 2021(14601)
- 2020(12394)
- 2019(28513)
- 2018(28280)
- 2017(54594)
- 2016(29716)
- 2015(33722)
- 2014(33915)
- 2013(33569)
- 2012(31084)
- 2011(28121)
- 2010(28097)
- 2009(25964)
- 2008(25204)
- 2007(22248)
- 2006(19270)
- 2005(16816)
- 学科
- 济(135997)
- 经济(135867)
- 管理(84267)
- 业(78548)
- 企(64454)
- 企业(64454)
- 方法(58770)
- 数学(51657)
- 数学方法(51005)
- 农(33728)
- 中国(31124)
- 地方(30781)
- 财(30422)
- 学(28752)
- 业经(27865)
- 农业(22873)
- 贸(21571)
- 贸易(21562)
- 制(21108)
- 易(20809)
- 理论(19931)
- 环境(19681)
- 和(19577)
- 务(19206)
- 财务(19124)
- 财务管理(19079)
- 企业财务(17988)
- 技术(17615)
- 融(17063)
- 金融(17059)
- 机构
- 大学(427695)
- 学院(427632)
- 济(174979)
- 经济(171146)
- 管理(167664)
- 理学(145568)
- 理学院(143915)
- 研究(143212)
- 管理学(141246)
- 管理学院(140487)
- 中国(105104)
- 科学(90438)
- 京(90117)
- 财(77039)
- 所(72505)
- 农(70231)
- 研究所(66328)
- 中心(65408)
- 业大(64863)
- 江(62851)
- 财经(62410)
- 范(56617)
- 北京(56504)
- 经(56497)
- 师范(56084)
- 农业(55079)
- 经济学(52903)
- 院(52099)
- 州(50728)
- 经济学院(47520)
- 基金
- 项目(292805)
- 科学(229113)
- 研究(212010)
- 基金(210960)
- 家(183736)
- 国家(182238)
- 科学基金(156255)
- 社会(132571)
- 社会科(125487)
- 社会科学(125452)
- 省(115848)
- 基金项目(112448)
- 自然(102521)
- 自然科(100049)
- 自然科学(100022)
- 自然科学基金(98194)
- 教育(97642)
- 划(96663)
- 资助(87220)
- 编号(87073)
- 成果(69766)
- 重点(65450)
- 部(63909)
- 发(62995)
- 创(59974)
- 课题(59734)
- 科研(56182)
- 创新(56024)
- 教育部(54510)
- 大学(54398)
- 期刊
- 济(192419)
- 经济(192419)
- 研究(122882)
- 中国(76192)
- 学报(68421)
- 农(63049)
- 科学(62330)
- 财(59719)
- 管理(59313)
- 大学(51336)
- 学学(48453)
- 教育(43753)
- 农业(43469)
- 技术(38950)
- 融(33176)
- 金融(33176)
- 业经(30930)
- 经济研究(30910)
- 财经(30204)
- 经(25856)
- 问题(25112)
- 技术经济(22177)
- 业(22093)
- 图书(21760)
- 统计(20647)
- 资源(20198)
- 版(20150)
- 理论(20075)
- 科技(19614)
- 商业(19162)
共检索到618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辽宁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旭
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亟待完善。本文结合我国几个典型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经验,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为基础,对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省份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发展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冯卓琛 胥建华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一级中心城市,并分别是辽中经济区和辽东经济区的核心,但大连与辽东经济区的其它城市经济联系不强。锦州虽然是辽西地区中心性最强的城市,但受制于实力所限,还难以承担辽西中心城市的职能,并进而导致辽西经济区的构成不确定。沈阳-大连发展带发育程度较高,但沈阳-锦州、大连-锦州发展带还远远不成熟。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组织 辽宁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金融风险已经有所显现。将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金融风险研究,以辽宁省为样本,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对辽宁省的金融和企业两大部门整体的运行状况分别从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货币错配和清偿力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结构性的风险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问题较为突出;辽宁省企业部门期限错配风险虽然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可控。最后在政策层面提出从构建资产负债管理和监管框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等建议,防范我国区域金融风险。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错配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建科 王丹丹 王利 董晓菲
基于ArcGIS平台,将区内可达性与对外可达性相结合,以1986、2000和2013年为时间断面,探讨综合评价城市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方案,揭示辽宁省各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外可达性测定对区内可达性过分依赖几何中心的现象具有一定纠错功能,将内外联系相结合,是改进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有效途径。2区内可达性与对外可达性的分布及成因存在明显差异,并依此将城市综合可达性分为外向型、均衡型、过渡型和内向型四种类型。对外可达性以中心和门户城市为双中心向外扩散,主要与高等级交通设施的接近程度有关。3提出"可达性区位抗阻能力"概念,并用可达性区位抗阻系数来反映各城市对区内不利交通区位的改造能力。4辽宁的双核空间结构使对内对外可达性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门户城市必须牢牢把握区域交通系统变革和网络优化的主导权,防止交通优势丧失而沦为真正的边缘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琳 吕萍 贾峤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兴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结合熵值法与线性加权法,本文从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协调普惠、绿色生态、开放共享5个方面构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间辽宁省农业经济集约高效水平和协调普惠水平增长最为显著,但发展水平较低;创新驱动水平和绿色生态水平保持缓慢正向增长,加上其较大的权重占比,成为近年来维持辽宁省农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开放共享水平对辽宁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最大,但近两年得分断崖式下降。总之,辽宁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延续回稳向好势头。
关键词:
农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辽宁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玉文
学界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探究已久,但尚无定论。以低碳试点省份辽宁为例,引入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14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发展的较低级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负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区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则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正效应更加显著。根据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不同,14个城市可以归为三大类、六小类,不同类型的区域应选择不同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同演进路径。
关键词:
辽宁省 经济系统 环境系统 协同演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迎春 李萍
企业家资源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本文在已有企业家创新理论及理论模型基础上,以辽宁省为例建立了经济数学模型,并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提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培养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婷睿
辽宁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又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港口资源优势。针对辽宁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的现状,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成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探讨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模式下,辽宁省应从绿色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出发,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循环经济 供应链 企业物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晓岚
区域城市化是推进城市化的一种稳妥的形式。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区域城市化的基本条件。区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说 ,城市不能离开乡村 ,乡村也不能离开城市 ,市民和农民只是分工不同 ,职业不同。市民和农民应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必须给农民以同等于市民提供同样的教育条件和居住条件。
关键词:
区域 区域城市化 联合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亮 杨春薇
流域管理是世界各国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的共同选择。对比中外流域管理模式,发现我国流域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机制设计不够完善,"政府"成分过大。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IRBM模式、准市场模式、PPP模式和NGO模式等市场化手段,重构跨区域流域管理中"政府"与"市场"角色,是创新跨区域流域管理模式、深化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跨区域流域 流域管理 市场机制 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家强 董琳瑛 汪景宽 李双异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县域经济 空间差异 辽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虹 叶武君 孙成伸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的纽带,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金融与经济高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并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具体到县域经济而言,县域金融是促进投入转为产出的重要一环,对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金融服务 县域企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秀艳 高亢
近年来,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其作为先导产业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焦点。通过构建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同时,以辽宁省为例,系统评价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辽宁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