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2)
- 2023(10747)
- 2022(9238)
- 2021(8949)
- 2020(7539)
- 2019(17374)
- 2018(17160)
- 2017(33584)
- 2016(18035)
- 2015(20044)
- 2014(19683)
- 2013(19203)
- 2012(17409)
- 2011(15218)
- 2010(15205)
- 2009(13812)
- 2008(13638)
- 2007(11988)
- 2006(10483)
- 2005(9343)
- 学科
- 济(69441)
- 经济(69370)
- 管理(66117)
- 业(61597)
- 企(55064)
- 企业(55064)
- 方法(35243)
- 数学(30750)
- 数学方法(30359)
- 财(24829)
- 农(18257)
- 务(17565)
- 财务(17510)
- 财务管理(17475)
- 企业财务(16705)
- 中国(16508)
- 业经(15967)
- 制(15209)
- 策(14781)
- 贸(13054)
- 贸易(13048)
- 易(12764)
- 地方(12409)
- 划(12327)
- 农业(11865)
- 银(11665)
- 银行(11662)
- 技术(11495)
- 理论(11234)
- 和(10937)
- 机构
- 学院(241769)
- 大学(239777)
- 管理(106616)
- 济(103149)
- 经济(101059)
- 理学(90965)
- 理学院(90160)
- 管理学(88995)
- 管理学院(88464)
- 研究(70779)
- 中国(58159)
- 财(52073)
- 京(48185)
- 财经(40453)
- 科学(38402)
- 经(36892)
- 江(36190)
- 中心(35177)
- 所(32285)
- 财经大学(30320)
- 经济学(30303)
- 业大(30026)
- 农(29915)
- 北京(29617)
- 研究所(28674)
- 州(28628)
- 商学(28593)
- 商学院(28322)
- 范(28197)
- 师范(27981)
- 基金
- 项目(159829)
- 科学(128990)
- 研究(120670)
- 基金(119221)
- 家(100968)
- 国家(100117)
- 科学基金(89522)
- 社会(77927)
- 社会科(74164)
- 社会科学(74141)
- 基金项目(63001)
- 省(61021)
- 自然(58153)
- 自然科(56900)
- 自然科学(56889)
- 教育(56565)
- 自然科学基金(55913)
- 划(51122)
- 编号(49435)
- 资助(48882)
- 成果(38940)
- 部(36792)
- 重点(34736)
- 创(34097)
- 发(33336)
- 教育部(32742)
- 课题(32668)
- 人文(32465)
- 国家社会(32007)
- 创新(31732)
- 期刊
- 济(112220)
- 经济(112220)
- 研究(69364)
- 管理(44535)
- 财(44211)
- 中国(43989)
- 科学(29284)
- 学报(27088)
- 融(26878)
- 金融(26878)
- 农(25585)
- 技术(23529)
- 大学(22924)
- 教育(22588)
- 学学(21595)
- 财经(20307)
- 业经(18346)
- 经(17311)
- 农业(17126)
- 经济研究(17111)
- 问题(14056)
- 财会(13094)
- 技术经济(12665)
- 理论(12084)
- 现代(12067)
- 贸(11551)
- 会计(11486)
- 商业(10896)
- 实践(10881)
- 践(10881)
共检索到35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扬 张雪茹
股票期权制度在处理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时,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先进性。但纵观国内外财务报告相关舞弊案得知:为了争取更多的私利或其他收益,当获利机会高于惩罚成本时,管理者往往会采用欺诈手段操纵利润、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利用信号理论与博弈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就基于股票期权下的股东与管理者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需求程度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是遏制企业财务不良行为的理性方法。
关键词:
股票期权 舞弊性财务报告 管理者决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振山 于方坤 刘津雨
本文从股票更名的动机出发,考察了企业策略性股票更名行为与控股股东私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私利提高了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并且在策略性更名公告期伴随有明显的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支持了策略性更名的私利动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更易发生策略性股票更名事件,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较高以及主营业务利润较低时,控股股东出于私利动机进行策略性股票更名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雪峰 吴振信 边策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股份全流通和股权分散化,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强化,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发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分析管理者效用函数出发寻求其最优努力的内解,通过股东建立的股权激励机制来约束最优努力解,寻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价值最大化由管理层努力产出弹性和努力成本弹性决定,并受企业的资源配置、赢利能力的约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龙炳 陈历轶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对股票送转的热情高涨,送转比例不断攀升,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股票送转决策?本文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索了管理者在股票送转决策中的参照系选择以及迎合路径,结果发现:(1)公司内部可参考因素中,名义股价是管理者送转决策的参照系,送转意愿和比例跟随名义股价同向变化,为的是迎合投资者的名义价格幻觉;(2)公司外部可参考因素中,同类公司送转比例是管理者送转决策的参照系,送转意愿和比例跟随同类公司送转比例同向变化,为的是迎合投资者的参考点效应;(3)管理者的送转意愿和比例均跟随内外部参照系同向变化,而且两个参照系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理性管理者为了最优化股票送转决策,存在对投资者名义价格幻觉和参考点效应这两种非理性偏好的双重迎合。本文拓展了迎合理论,为参考点理论提供了新证据,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上市公司股票送转决策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监管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春玲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使用2006~2017年间首次公告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管理者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管理者股票期权激励越强,则企业避税越激进。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管理者权力和产权性质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避税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管理者权力较小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管理者权力较大的企业和国有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避税程度。
关键词:
股票期权激励 避税 产权性质 管理者权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欣 郑晓齐
企业为什么要选择股票期权薪酬激励管理者?明晰此问题对有效地使用股票期权激励管理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股票期权薪酬激励的特征以及已有期权激励问题研究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需要在充分理解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并依据管理者行为与企业的特征等实施期权薪酬激励管理者。
关键词:
股票期权 管理者行为 企业特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旦强 王冀宁 李曰凡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主要围绕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而展开,特别是对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更是近年来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而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股东利益保护最为相关,它是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理论界、实务界都极为关注的内容。一、文献回顾回顾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起源于对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的英、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因而早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山磊 郑柏茹
上证50ETF期权的上市宣布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期权时代。期权是一种企业、银行和投资者等进行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是市场上最活跃的金融衍生品之一,其定价方法及交易策略相对期货及其他衍生品比较复杂及多变。本文首先对我国股票期权运行状况进行简要分析。随后,在评述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期权自身的价格性质,着重介绍期权价格凸性无风险套利策略及其应用。最后,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期权市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雁明 孙金花
经理股票期权 (ExecutiveStockOption)的理论基础是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ESO在西方国家的广泛应用证明了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激励手段。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引进ESO将有利于规范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作。为了使ESO的运作能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我们在实施ESO的进程中必须依法规范公司股票期权的来源、授权范围、行权价格、授权数量、行权期限及其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关键词:
经理股票期权 期权激励 公司治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亚平
股票期权会计不仅能反映公司激励机制效应,对股东权益亦有很大影响,但后者常为人们所忽视。本文分析探讨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实施对股东权益和权益报酬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以及期权会计中与股东权益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正在探索建立的股票期权会计模式中如何保护股东权益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盛宇华 王新光
基于管理者特质视角,探究了管理者能力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并分别检验了连锁股东与高管薪酬粘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显著促进了战略变革,连锁股东与高管薪酬粘性均加强了管理者能力对战略变革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振信 张雪峰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股权分散化,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出于和大股东相同的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管理层有可能成为虚假信息披露的直接提供者,与大股东合谋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利用核以及类Shapley值概念分析了两者合谋的根源和实现条件,结果表明:除了加强各自的收益、成本控制外,对其中一方参数(如持股比例)的控制会影响到另一方参与合谋的积极性,通过相互约束可以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肖健
2002年Cording提出并购价值悖论,引起了学界对此命题的关注与研究热潮。本文借鉴社会冲突理论,对并购交易过程中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冲突行为进行理论建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冲突行为如何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冲突,也可能选择合作。这主要由并购规模、激励水平、社会保护力量和冲突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地,并购规模越大,管理者更倾向选择冲突。此外,激励水平越高、社会保护力量越强和股东的冲突技术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选择合作。并购交易中管理者与股东的冲突模型较好地解
关键词:
并购价值悖论 社会冲突理论 代理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云 李春玲 王寅
以2006-2016年公布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高管期权薪酬风险承担激励和管理者权力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者期权薪酬风险承担激励和管理者权力均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期权薪酬激励与管理者权力之间会产生负向协同效应,反而会阻碍企业研发创新。其原因可能在于,管理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影响薪酬合约制定过程而轻松获取租金,从而放弃风险较高的研发创新活动。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管理者权力和高管股权激励相关研究,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进公司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叶华
一、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状况分析企业高管层的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是高管的薪酬激励。目前有按地区工资和行政级别;年薪制和高管持股等形式。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在对高管层薪酬激励中存在以下问题:(1)薪酬激励强度不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