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3)
- 2023(12245)
- 2022(10375)
- 2021(9401)
- 2020(7970)
- 2019(18259)
- 2018(17955)
- 2017(35153)
- 2016(18287)
- 2015(20639)
- 2014(20481)
- 2013(19960)
- 2012(18210)
- 2011(16453)
- 2010(16492)
- 2009(15040)
- 2008(14193)
- 2007(12201)
- 2006(10691)
- 2005(9254)
- 学科
- 济(103983)
- 经济(103903)
- 管理(52978)
- 业(50042)
- 方法(43158)
- 企(42541)
- 企业(42541)
- 数学(37984)
- 数学方法(37361)
- 地方(22863)
- 中国(20754)
- 业经(20685)
- 农(20278)
- 财(17695)
- 学(16903)
- 地方经济(15224)
- 理论(15223)
- 产业(13921)
- 农业(13710)
- 和(13074)
- 技术(13054)
- 制(13042)
- 贸(12882)
- 贸易(12873)
- 环境(12593)
- 易(12374)
- 融(11399)
- 金融(11398)
- 务(10806)
- 体(10759)
- 机构
- 学院(266601)
- 大学(264216)
- 济(123440)
- 经济(121345)
- 管理(107559)
- 理学(94248)
- 理学院(93331)
- 管理学(91533)
- 管理学院(91027)
- 研究(85168)
- 中国(62245)
- 京(53143)
- 财(51333)
- 科学(48830)
- 财经(42158)
- 所(40272)
- 经济学(39742)
- 中心(38925)
- 经(38317)
- 江(37494)
- 研究所(36679)
- 业大(35837)
- 经济学院(35554)
- 农(35257)
- 北京(32583)
- 范(32416)
- 师范(32126)
- 财经大学(31419)
- 院(30817)
- 州(29569)
- 基金
- 项目(182669)
- 科学(146826)
- 基金(135000)
- 研究(134429)
- 家(116093)
- 国家(115206)
- 科学基金(101525)
- 社会(88969)
- 社会科(84715)
- 社会科学(84695)
- 省(71831)
- 基金项目(70922)
- 自然(64555)
- 自然科(63137)
- 自然科学(63127)
- 教育(62342)
- 自然科学基金(61980)
- 划(59209)
- 资助(55663)
- 编号(53125)
- 重点(41166)
- 成果(40925)
- 发(40885)
- 部(40663)
- 创(39112)
- 国家社会(37523)
- 创新(36493)
- 课题(36250)
- 教育部(35978)
- 人文(35363)
- 期刊
- 济(134438)
- 经济(134438)
- 研究(76685)
- 中国(44302)
- 管理(42100)
- 财(39380)
- 科学(34522)
- 学报(34270)
- 农(31297)
- 大学(27863)
- 技术(27754)
- 学学(26699)
- 教育(23639)
- 经济研究(23223)
- 财经(21817)
- 农业(21568)
- 业经(20527)
- 融(19550)
- 金融(19550)
- 经(19047)
- 问题(17287)
- 统计(16183)
- 技术经济(16129)
- 策(14585)
- 决策(13156)
- 商业(13082)
- 现代(12020)
- 贸(11905)
- 世界(11561)
- 理论(11386)
共检索到378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文清 贾岷江
为了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我国地方政府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极力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从理论上看,上述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本文在分析集群企业成本和市场均衡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集群规模的两种方法,认为提高聚集经济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聚集经济 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院平 宋颖
文章依据我国2000-2016西部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区位熵法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度,再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西部流通业聚集的经济效益有限,西部流通业自身的产业规模、法制环境、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等方面均阻碍了产业聚集经济效应的发挥。为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永文
产业聚集效应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空间聚集演化趋势。本文对当前我国不同地区旅游产业聚集的几种空间结构形态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具体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空间聚集所产生的泛化效应;基于平行数据模型探究旅游产业的空间聚集与区域经济流通之间的关联性,从扩大经济流通规模、提高信息技术溢出效率、提高经济流通创新能力三个视角,研究旅游产业聚集对于经济流通效率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以辽宁省的旅游产业分布情况为例,在平行数据模型下分析当地旅游产业的空间聚集分布与经济流通的关联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喜安 张秀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独特的创新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质量动力,研究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有助于在十九大提出的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背景下指导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借助于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首先运用纳入环境投入要素的DEA-Malmquist算法得出31个省份2001-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以区位熵为解释变量,以研发能力、开放度、购买力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城市化水平为控制变量,分高新技术五大行业和东、中、西区域进行杜宾回归。研究发现,从全国、分行业和分区域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分行业看,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率最小,区域异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与我国自东向西阶梯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这为我国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志 杨浩昌
利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说明产业聚集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表明产业聚集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对产业聚集的影响为正,说明区域环境污染促进了产业聚集。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建立聚集区污染物集中治理机制,建设生态产业聚集区,发挥聚集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完善聚集区环境保护和监管措施,对于发挥聚集区环境效应的正外部性,改善聚集区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环境污染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志 杨浩昌
利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说明产业聚集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表明产业聚集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对产业聚集的影响为正,说明区域环境污染促进了产业聚集。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建立聚集区污染物集中治理机制,建设生态产业聚集区,发挥聚集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完善聚集区环境保护和监管措施,对于发挥聚集区环境效应的正外部性,改善聚集区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环境污染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卫明 陈晓红 肖光华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效应足够大时 ,聚集也可以发生于缺乏区域效应的地区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效应 聚集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景芝英 徐雪梅
本文从传统的聚集经济概念存在的明显缺陷出发,对聚集经济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探讨。作者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复合经济。确切地说,它是由聚集规模经济和聚集范围经济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探讨聚集经济的本质,对资源空间配置机制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聚集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盖翊中
以往的文献表明,制度资源和聚集经济是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文献入手,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论证了制度资源与聚集经济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正向影响关系。
关键词:
制度资源 聚集经济 空间集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艳涛 李燕
异质相互依存型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文章按具体情况的不同,进一步将他们细分为寄生型、共赢型和共济型,并分别建立每一种类型的聚集模型,然后根据稳定性原理,得到三种情况下的平衡点,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异质人才 稳定性原理 平衡 建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燕 吴南中
通过学分银行聚集学习者学习成果信息,进而构筑一个服务个体、组织和政府决策的学分银行数据体系,是大数据时代教育类型数据来源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分银行发挥其社会期待功能的重要方式。学分银行的数据具有数据标准化、存储过程化、采集全方位化等特征,能准确把握教育的发展状态和趋势,是支持教育治理的关键证据,也可为学习者提升自我导向学习的精准度。学分银行数据聚集的来源包括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学分银行对接平台和学习者自身补充的相关数据,形成了多元和多层次拓展数据,并以此构建了学分银行数据聚集模型。要从技术上落实学分银行数据聚集并使之产生效用,需要通过设计数据标准,夯实学分银行自身的数据采集能力和存储能力;打造学分银行数据中台,形成连接的数据前后台的数据组织系统;开展前端应用开发,拓展学分银行应用范畴;开展数据治理,保证学分银行运行的整体效用。
关键词:
学分银行 数据聚集 愿景 模型 技术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吉敏
产业聚集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产业聚集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产业聚集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细致地梳理与评价。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认为未来至少应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多区域、多产业贸易的地理模型及其聚集的空间分布;产业聚集的福利效应研究;以及产业聚集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理论述评 研究展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川
城市化和经济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化现象所反映的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与新古典经济的竞争性均衡不相容,因此,城市化问题很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得到解释。这样,长期以来标准的经济分析很少关注经济聚集现象和城市的形成。直到20世纪70年代,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把垄断竞争问题重新引入到主流经济学后,垄断竞争模型才成为处理规模收益问题的有力工具,新经济地理也由之发展而来;与此同时,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深入分析了分工对城市形成和产业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聚集 新经济地理 内生专业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承红
本文在对聚集经济理论的渊源进行必要回顾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国外学者对于聚集经济相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走向。有选择性地把焦点集中在那些十分重要却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特征上,特别是关于导致聚集的内在机制的经济模式以及聚集外部性和聚集效应的研究,同时关注最近国外学者对聚集经济研究在理论构架和实证研究上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微观基础 聚集外部性 规模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金忠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文献对城市聚集经济的研究乃基于马歇尔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概念,将城市聚集经济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区域经济学者开始将城市聚集经济融合到城市经济模型中去,试图在城市经济模型中体现出聚集经济的作用。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中研究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的文献逐渐增多起来。此类文献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试图为城市聚集经济提供一个微观基础,揭示其微观机理。纵观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整体性的理论。
关键词:
城市经济 聚集经济 规模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