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46)
2023(19172)
2022(16488)
2021(15216)
2020(13121)
2019(30033)
2018(29855)
2017(57721)
2016(31422)
2015(35532)
2014(35608)
2013(35372)
2012(32546)
2011(29254)
2010(29331)
2009(27573)
2008(27441)
2007(24672)
2006(21719)
2005(18984)
作者
(92777)
(77529)
(77016)
(73327)
(49237)
(37244)
(35016)
(30488)
(29229)
(27676)
(26335)
(26016)
(24521)
(24430)
(23854)
(23765)
(23641)
(22907)
(22248)
(22242)
(19407)
(18917)
(18861)
(17808)
(17371)
(17358)
(17241)
(17221)
(15730)
(15556)
学科
(132139)
经济(131986)
(110543)
管理(98958)
(91369)
企业(91369)
方法(61724)
数学(51475)
数学方法(50801)
(50741)
(37435)
业经(36427)
农业(33604)
中国(31980)
(26939)
地方(26437)
(25957)
财务(25876)
财务管理(25829)
(25027)
企业财务(24464)
(23296)
贸易(23286)
理论(22598)
(22597)
技术(22586)
(22495)
环境(21345)
(20488)
(19498)
机构
学院(457109)
大学(452188)
管理(183224)
(182338)
经济(178314)
理学(158548)
理学院(156854)
管理学(154041)
管理学院(153229)
研究(147212)
中国(112287)
(95762)
科学(93684)
(87779)
(82539)
(74611)
业大(73214)
(69337)
中心(69040)
农业(67978)
研究所(67888)
财经(66293)
(60150)
北京(59665)
(58016)
师范(57452)
(55392)
经济学(53663)
(53207)
经济管理(49383)
基金
项目(309474)
科学(243092)
研究(224154)
基金(223837)
(194842)
国家(193143)
科学基金(166634)
社会(140661)
社会科(133029)
社会科学(132991)
(123633)
基金项目(119408)
自然(109775)
自然科(107170)
自然科学(107140)
自然科学基金(105184)
教育(102244)
(102172)
编号(92512)
资助(91997)
成果(73172)
重点(68825)
(67505)
(66209)
(64912)
课题(62549)
创新(60245)
科研(59477)
教育部(57299)
大学(57251)
期刊
(204560)
经济(204560)
研究(127357)
(84109)
中国(83599)
学报(73471)
科学(67741)
管理(66732)
(65534)
农业(57024)
大学(55796)
学学(53083)
教育(43771)
技术(41134)
业经(38914)
(38667)
金融(38667)
财经(31816)
经济研究(30067)
(29894)
问题(27705)
(27192)
技术经济(24100)
(23394)
科技(21860)
现代(21411)
统计(21141)
资源(21135)
理论(21054)
商业(21052)
共检索到663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培彬  张精  曾芳芳  朱朝枝  
生态农业是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结合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建设重点对于生态农业效益的提升将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城市建设3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结合各市公布的《统计年鉴》(2011—2018年)以及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所发布的政府统计公报,求取各指标数据均值,以此作为数据样本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大致形成山区城市组合、沿海城市组合与经济特区分别聚合成类的三区布局,整体呈现"一心、两区、多翼"的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格局。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大量指标数据变化规律来探讨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态势在时间维度上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功能区的区划成因。最后,基于聚类结果进一步将三区定义为沿海都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山区城市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和滨海特区休闲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对各个功能区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定位做深入分析,提出建设重点,以期能为福建省生态农业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红  王玉娟  万鲁河  解瑞峰  
农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为此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划分。文章在确立生态农业区划原则、明确分区依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把整个东北地区分为6个大生态农业区、14个二级生态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充分发挥地域生态优势,是把它建成我国粮食安全基地与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必然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培彬  张精  曾芳芳  朱朝枝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力量,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及理论意义。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2010—2017年的生态农业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虽伴随时间推移而逐年递增,但是其经济与环境因子、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子、以及农业生态安全因子三个重要影响因子的分项得分则具有强烈的波动特征,整体呈"S"型发展态势,三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度还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视角,深入分析各因子得分特征的成因,据此提出优化福建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良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涟水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功能分区,即城郊生态农业区、废黄河生态农业区、盐河生态农业区,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的实绩,同时指出了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一定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雪梅  吴凤娇  
本文尝试运用钻石模型剖析福建省生态农业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与其他华东诸省生态农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福建省生态农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较低,仅在高级生产要素及机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应从优化生产要素、拉动需求和拓宽政策导向等方面来提升福建省生态农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国芹  孙玉刚  安淼  吕菲菲  
该文根据甜樱桃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以影响甜樱桃生长发育的四个关键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山东省30个代表县市的生态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初步将山东省划分为6个甜樱桃生态栽培区,并划分出甜樱桃最适栽区、适栽区和次适栽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易法敏  容贤敏  
本文在引用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基础上,建立农业网站测评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40个农业企业网站进行了实践运用分析。在这40个农业样本网站测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技术水平不成为农业网站的差异性指标,信息和功能水平成为影响农业网站电子商务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志峰  王海平  曾玉荣  
[目的]福建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多样性特征和特色"农情",为了寻找发展因素的关联和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文章从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构建了BPDS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及9地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指标因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解析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分异和聚类情况,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结果](1)从发展指数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起步阶段和入初步发展阶段临界点上。9地市水平指数在0.487~0.561,其中6个地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3个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4个准则要素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数分异,其中投入水平要素与其他3个要素水平差距较大;(2)从区域空间看,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龙岩、泉州和莆田3个地区最低。不同空间区域环境使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分异;(3)从水平类型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聚类情况可分实力高值区、过渡中值区和潜力低值区为3个类型。依据区位与资源特点,在实力高值区以生产加创汇的特征性农业,过渡中值区以发展服务型农业为主,潜力低值区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结论]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实力因素和资源禀赋等潜力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地区分异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条件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现代农业的集群形成等具有潜在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洪海  姚慧敏  杨丽萍  孙肖青  杨萍  王勇  张维战  
基于山东省区域资源禀赋、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与组合特征及比较优势,以因地制宜与空间有序的现代农业区划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并将山东省农业功能划分为六大功能区。阐明了区域农业功能特征,确定了不同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明确了农业功能拓展方向与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勇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目标,农业功能区划分工作正在我国展开。实践中发现,在对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进行划分时,必须注意划分指标如何确定、分类方法如何选取、设立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的辅助功能是否合适、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原则如何制订、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支撑政策要点有哪些等问题。本文在指出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中存在着上述问题的同时,也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雁斌  
本文在构建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各省市区在生产、市场、技术、资本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可指导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寻找相应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学良,乔家君  
本文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在人口区划中的运用。首先确立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筛选,接着用聚类分析得出人口区划方案,最后就八大人口区进行了概述,为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地分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雨涛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形态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可聚为4个类别,其中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为第一类,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为第二类,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为第三类,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为第四类。[结论]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其在文化价值、休闲性和产业带动方面优势凸显,独特性高组合性较好,具有地区特色,资源整体价值大;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大,独特性高,但对资金要求较高,主要为政府和企业开发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较低;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较好的休闲作用,但发展时间较短,创新性不足,在居民参与性方面有待加强;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具有较高的居民参与性,且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形式单一,在独特性、休闲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如其他3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秀娟  孟丽红  吉登艳  
[目的]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究农业产业集聚状况及空间布局,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方法]文章基于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及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采用区位熵模型探究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并通过竞争态模型进一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集聚度竞争态进行了区划分析。[结果](1)我国农业产值集聚竞争态势呈现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空间差异比较明显的特点。(2)进行划区分析表明,东北三省、西北地区及河北、山东和广西、海南、贵州为优势区域;山西、天津和广东为具有竞争潜力的区域;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等东部沿海省(市)及北京和重庆为劣势区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以及四川、云南和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为实力区域。[结论]大部分地区处于农业竞争优势区域,农业仍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增产增效,对于具备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应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特点,并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带动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昊  南灵  李世平  
引入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对2008—2014年陕西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西安市,第二层次包括商洛、汉中和安康市,第三层次包括宝鸡、咸阳、榆林、渭南、铜川和延安市。3个层次存在明显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分异性;经济发展和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之间较为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其中西安市可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拐点",陕南各地处于该曲线的"起点",其余地区则位于"起点"和"拐点"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