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8)
2023(16063)
2022(13826)
2021(12925)
2020(10910)
2019(25245)
2018(24725)
2017(47919)
2016(25624)
2015(28925)
2014(28699)
2013(28055)
2012(25476)
2011(22759)
2010(22761)
2009(20964)
2008(19367)
2007(16575)
2006(14328)
2005(12455)
作者
(70965)
(58917)
(58349)
(55859)
(37331)
(28312)
(26800)
(23206)
(22545)
(20772)
(20094)
(19747)
(18438)
(18414)
(18402)
(17882)
(17610)
(17460)
(16774)
(16748)
(14408)
(14363)
(14211)
(13474)
(13362)
(12986)
(12926)
(12870)
(11875)
(11578)
学科
(98257)
经济(98123)
管理(73456)
(70378)
(59039)
企业(59039)
方法(46882)
数学(41345)
数学方法(40770)
中国(30973)
(28140)
金融(28137)
(27579)
(26471)
银行(26433)
(26224)
(25463)
地方(22413)
业经(22251)
(21734)
(20074)
(18011)
(17975)
贸易(17962)
财务(17933)
财务管理(17897)
农业(17619)
(17444)
企业财务(17059)
理论(16905)
机构
大学(350971)
学院(349481)
管理(141008)
(139291)
经济(136268)
理学(122862)
理学院(121544)
管理学(119308)
管理学院(118676)
研究(113252)
中国(89578)
(75148)
科学(69415)
(64548)
(55150)
(54203)
中心(54063)
业大(52301)
财经(52246)
研究所(50531)
(48533)
(47659)
北京(47484)
(45021)
师范(44582)
经济学(42506)
农业(42383)
(41648)
(40195)
财经大学(39278)
基金
项目(247326)
科学(194654)
研究(181336)
基金(179837)
(155973)
国家(154683)
科学基金(133858)
社会(114316)
社会科(108402)
社会科学(108375)
(96052)
基金项目(95829)
自然(87219)
自然科(85182)
自然科学(85163)
自然科学基金(83616)
教育(83284)
(81359)
编号(74013)
资助(73976)
成果(59082)
重点(55135)
(54491)
(52613)
(51792)
课题(50545)
创新(48346)
科研(47478)
教育部(47034)
国家社会(46797)
期刊
(143846)
经济(143846)
研究(100745)
中国(64590)
学报(54225)
管理(49907)
科学(49580)
(48802)
(48432)
大学(41892)
(41013)
金融(41013)
学学(39348)
教育(37192)
农业(33155)
技术(30372)
财经(25078)
业经(23757)
经济研究(22936)
(21348)
问题(18811)
图书(17513)
理论(17448)
(16611)
科技(16461)
实践(16053)
(16053)
技术经济(15885)
(15585)
现代(15226)
共检索到502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其进展与成效、未来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短板都广受关注。运用统计数据和企业大数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基于联系度、均衡度、融合度三个方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在联系度方面,京津联系最为密切,河北石家庄、唐山两市在区际联系中优势明显;在均衡度方面,京津冀教育、医疗、创新均衡度均呈上升态势,经济均衡度有所下降,居民生活均衡度变化不显著;在融合度方面,京冀融合度较高等。在此基础上,可提出京津冀充分均衡发展、高质量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宁  
本文立足京津冀全域视野,构建了涵盖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8个领域128项指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2010~2016年京津冀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行了度量和分解,得出京冀间差距扩大、津冀间差距缩减,且差距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劳动就业等领域的结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新静  
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最终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主题一再深化,目标一以贯之。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建构良好的分工体系和层级关系,解决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激化的对立和冲突,是落实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板块。在这个背景下,关于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不断升温,涌现出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各种不同的评价与争议也此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新静  
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最终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主题一再深化,目标一以贯之。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建构良好的分工体系和层级关系,解决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激化的对立和冲突,是落实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板块。在这个背景下,关于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不断升温,涌现出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各种不同的评价与争议也此起彼伏,究竟该怎样客观评价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为此本刊邀请三位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司劲松博士结合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经验和过程,指出我国中央政府在城市群规划中的作用是合适和到位的,认为今后应继续做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定位,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引导市场活力和城镇化内在规律充分发挥,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刘新静博士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人口调控方面,提出从国家战略角度建立京津冀区域人口协同发展顶层规划、采用多元方法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布局、以疏散北京的部分首都功能为手段促进人口分流以及挖掘京津冀吸纳外来人口的潜力等举措,以重构京津冀人口地理和结构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刘士林教授认为,影响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以经济、交通和人口集聚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型城市群”,其根源在于“就经济论经济”的思维方式。战略研究和宏观治理如何从“就经济论经济”的模式中超越出来,学会并善于运用城市的方式思考经济发展和治理问题,应成为认识和探讨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和结构治理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共识。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关键也在于学会“用城市的方式思考经济问题”,实现以“文化型城市群”带动城市群和区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再融资通常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随着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吸收投资、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再融资偏好及其对财务绩效影响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的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达成共识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金融协同发展得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协同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晗  舒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尽管产业协同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相似度依然较高,特别是津冀的优势产业仍高度趋同,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河北作为主要的产业承接地,其承接能力关系到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布局以及协同的发展成效。本文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就影响产业承接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地各城市间产业承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资源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是影响产业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区域内产业承接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保江  
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特别是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著作《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对此作了系统深入研究。该书强调以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为基点,从区域一体化重构视角,以新区域主义论、协同论等理论为基础搭建分析框架,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作为研究范式,以如何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为研究主题,跟踪分析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道玲  任可  秦强  
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研究发现,政府意愿、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基础保障4个因素均深度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效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而言,政府意愿尤其是中央政府意愿强,民众意愿高,但市场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基础保障存在差异,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中地方政府意愿较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到位;珠三角城市群的政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完善。基于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因素比较,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推动、以市场为主导的主体互动、多重力量下的网络协同。建议京津冀持续发挥政府优势,发挥关键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强化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博慧  侯笠  边学涛  
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发展航运金融与推出运费远期合约的战略意义及天津市推出远期运费合约的优势及不足,结合天津航运金融业发展现状设计了可转换运费远期合约,并从以运费远期合约推动航运产业发展和打破路径依赖和提高竞争效率以推动金融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晓哲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融合成为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协同发展创新型教育成为加速产业融合的基础,对京津冀产业升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京津冀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网络系统,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建立京津冀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较好,河北较差,京津冀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在资源共享、网络协同、教育改革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弛  张磊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京津冀职业教育具有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双重积累价值,是区域教育战略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构建了京津冀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生态平衡与协同的关系结构,进而审视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了京津冀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失衡原因,最后提出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协同路径,使其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和生态链形成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动态平衡过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诸云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是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在推进生态文明协同建设中,以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助力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建设,是京津冀面临的重要协同发展目标。由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一书,专门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军   胡新如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维度加大了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力度;区域内环境面政策工具供给要高于供给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总体供给不足;产业链维度的政策工具供给最为充足的环节是研发,其次是推广和服务环节,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环节供给低且相关不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工具乏力;在共同体维度方面,方案规划类工具主要集中于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科技产业链和产业服务、合作示范区、改革实验区层面存在工具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效果上看,区域科技创新总体能力有提升,但科技创新梯度差异并未明显降低且呈现新情况;科技创新协同度呈上升趋势,离高度协同状态仍有很大差距;区域创新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体系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但是河北一些重要节点城市活跃程度低,影响了其创新吸纳和承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