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8)
- 2023(12622)
- 2022(10657)
- 2021(9947)
- 2020(8485)
- 2019(19178)
- 2018(18678)
- 2017(35566)
- 2016(19741)
- 2015(22317)
- 2014(22092)
- 2013(20814)
- 2012(18604)
- 2011(16614)
- 2010(16299)
- 2009(14160)
- 2008(13522)
- 2007(11561)
- 2006(9596)
- 2005(8390)
- 学科
- 济(67621)
- 经济(67510)
- 管理(58948)
- 业(53463)
- 企(45534)
- 企业(45534)
- 方法(34009)
- 数学(30358)
- 数学方法(29918)
- 财(22349)
- 中国(21038)
- 农(18002)
- 制(17513)
- 业经(15602)
- 务(14460)
- 财务(14415)
- 财务管理(14385)
- 理论(14376)
- 企业财务(13749)
- 技术(13696)
- 体(12343)
- 学(12329)
- 银(11625)
- 银行(11603)
- 农业(11562)
- 贸(11445)
- 贸易(11442)
- 易(11197)
- 融(11088)
- 金融(11085)
- 机构
- 学院(260954)
- 大学(256123)
- 济(102152)
- 经济(99994)
- 管理(99468)
- 理学(86897)
- 理学院(85995)
- 管理学(84357)
- 管理学院(83852)
- 研究(80851)
- 中国(57914)
- 京(51502)
- 财(50327)
- 科学(47542)
- 财经(40264)
- 农(39012)
- 江(38841)
- 所(38492)
- 中心(38254)
- 业大(37538)
- 经(36799)
- 研究所(34955)
- 范(34274)
- 师范(33904)
- 技术(33426)
- 经济学(32458)
- 北京(31074)
- 农业(30478)
- 财经大学(30330)
- 州(30068)
- 基金
- 项目(183761)
- 科学(147089)
- 研究(138777)
- 基金(133238)
- 家(115206)
- 国家(114214)
- 科学基金(99685)
- 社会(87411)
- 社会科(82895)
- 社会科学(82879)
- 省(73977)
- 基金项目(70604)
- 教育(70186)
- 自然(64199)
- 自然科(62796)
- 自然科学(62777)
- 划(62478)
- 自然科学基金(61646)
- 编号(57224)
- 资助(53631)
- 成果(45072)
- 重点(42396)
- 部(42376)
- 课题(41248)
- 创(40108)
- 制(39371)
- 发(38789)
- 教育部(37469)
- 创新(37377)
- 国家社会(36144)
- 期刊
- 济(103012)
- 经济(103012)
- 研究(71326)
- 中国(55024)
- 教育(42813)
- 财(41399)
- 学报(38468)
- 管理(37605)
- 科学(35129)
- 农(34452)
- 大学(30897)
- 技术(30411)
- 学学(29154)
- 农业(23379)
- 融(21378)
- 金融(21378)
- 财经(20382)
- 职业(18793)
- 经(17507)
- 业经(16522)
- 经济研究(16370)
- 问题(13537)
- 技术教育(12973)
- 职业技术(12973)
- 职业技术教育(12973)
- 业(12411)
- 版(12313)
- 坛(11962)
- 论坛(11962)
- 财会(11879)
共检索到371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如秒 任宗强
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与学生能力结构的矛盾将更突出、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对职业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两方面挑战。对此,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三大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发展导向,从以技能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面授教学方式转向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构建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确立以人为本、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智能制造特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以数字化情景方式强化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对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这要求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全新的培养标准与培养路径。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链需求不一致、项目教学与岗位活动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准等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制造业是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历史与实践证明,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兴衰也印证着世界各个强国的兴衰交替。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晓春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师激励是激发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目前职业教育院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方式设计缺乏多样性、激励机制执行缺乏有效性和激励机制设计缺乏动态性等问题,由此职业教育院校教师激励的设计应从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导向的激励准则、实施创新型人才培育导向的激励模式和强化激励机制的执行和监督反馈等方面予以强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吴结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及其评价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用于全面监测、评价、反映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整个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仁凤
《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丹
本文分析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而从"观念落后、培养目标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培养途径单一""产学研合作机制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三种因素探讨对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最终提出构建特色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频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发展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在产学研过程中,校企协同发展以及"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内涵、特征、构建内容及指导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指出人才培养机制包含3方面内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外部支持机制、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协作机制、职业院校内部各项职能的协调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强
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承担着美化生活、提升产品质量层次的重要功能。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应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但客观上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到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强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应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挖掘丰富的地方资源,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注重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 艺术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云东 李俊涛 刘金明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顶级赛事,始终与产业紧密贴合,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动向,引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着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原则,探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可从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与优化、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备赛场地与设备向非赛教学实践活动迁移、融入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协会社团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等方面展开。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妙林
本文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提出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管理的重要性围绕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能力,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贯穿到教学工作之中。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鉴定 人才培养 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东菊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青年工人参加的国际顶尖级技能大赛,其影响力受到世界的瞩目。我国作为第53位成员加入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并于2011年组队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世界技能大赛更是对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检验和参照依据。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竞赛情况,揭示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对我国职业院校发展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世界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 人才 影响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胜男
高职教育应着力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变迁、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旅游职业院校应主动调研旅游业人才培养现状,明确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从高职教育的普遍性及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两方面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树立高职人才培养新理念,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职 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枫
一是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是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