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6)
2023(15014)
2022(12834)
2021(12215)
2020(10241)
2019(24018)
2018(23882)
2017(45721)
2016(25384)
2015(29023)
2014(29096)
2013(27616)
2012(24893)
2011(22248)
2010(22194)
2009(19393)
2008(18666)
2007(16007)
2006(13585)
2005(11320)
作者
(68387)
(56776)
(56464)
(53834)
(36198)
(27219)
(25761)
(22509)
(21704)
(20140)
(19493)
(18868)
(17919)
(17668)
(17635)
(17277)
(17087)
(17010)
(16352)
(16252)
(14024)
(13963)
(13721)
(13039)
(12757)
(12669)
(12564)
(12415)
(11424)
(11287)
学科
(91478)
经济(91381)
管理(70841)
(64748)
(54667)
企业(54667)
方法(47814)
数学(42264)
数学方法(41481)
中国(26449)
(24245)
(22615)
业经(20236)
理论(19483)
(19102)
地方(17379)
农业(16169)
技术(16119)
教育(15833)
(15262)
贸易(15254)
(15129)
财务(15046)
(15035)
财务管理(15013)
(14811)
(14422)
企业财务(14191)
环境(13915)
(13243)
机构
大学(340414)
学院(339994)
管理(136161)
(124893)
经济(121865)
理学(119520)
理学院(118221)
管理学(115597)
管理学院(114997)
研究(104856)
中国(74284)
(71446)
科学(66491)
(55745)
业大(51783)
(50701)
(50593)
(48558)
中心(48444)
(48230)
师范(47806)
研究所(46586)
财经(45836)
北京(44582)
(41854)
技术(41241)
(39683)
农业(39657)
(39261)
师范大学(38012)
基金
项目(241723)
科学(190455)
研究(179877)
基金(172509)
(149107)
国家(147831)
科学基金(128380)
社会(109414)
社会科(103585)
社会科学(103557)
(96535)
基金项目(91779)
教育(88314)
自然(84823)
自然科(82906)
自然科学(82888)
(81625)
自然科学基金(81322)
编号(76231)
资助(71884)
成果(60602)
重点(54123)
(53420)
课题(53321)
(50696)
(50661)
创新(47050)
项目编号(46829)
教育部(46462)
科研(46380)
期刊
(126468)
经济(126468)
研究(94070)
中国(66187)
教育(56006)
学报(52023)
管理(49124)
科学(47367)
(44454)
(42576)
大学(40767)
技术(37507)
学学(37419)
农业(31703)
业经(21880)
(21181)
财经(21181)
金融(21181)
图书(20808)
经济研究(20162)
职业(18816)
(18018)
(16621)
科技(16555)
问题(16171)
技术经济(16049)
(15665)
理论(15318)
统计(15070)
(14806)
共检索到475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庆峰  肖艳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这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炎军  李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从高校的整个人才培养框架内加以考察和确定,也要结合具体实际考察目标的发展与分步实现,即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素质人才总目标的指引下,由低到高分层培养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公民、自我职业定位者、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这一理论特质,要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脱离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而应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同时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分层目标相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费黎艳  于振杰  
职业生涯规划类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载体,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类大赛概念及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类大赛的运作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震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课程通常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点、环境背景等方面的考虑,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没有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开展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探索高校学生生涯规划的新思路、新方向,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东强  陈天培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已经到来,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会展人才培养问题,取得了大量卓越成果,但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依然没有根本解决。突破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的困境,可以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制度设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丹鹤  秦小冬  
当前高校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学生自我认知欠缺、职业认知模糊、专业技能不精、行业认识片面等问题,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工作或频繁跳槽。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审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涯理论,结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将"链式"生涯培养模式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职业目标,将自身职业理想与旅游行业有机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楚瑞  
通过国内外成人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以及广东省农业系统参加成人教育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调查,进而提出:成人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必须完善服务机构,构建有效的工作体系;改革成人教育课程,提高学员的职业规划能力;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庆文  杨振芳  
选聘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村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大学生村官面临严峻的流失挑战。将"CGLC"模式运用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从认识自我与职业环境、锚定目标、分析与选择职业路径以及整合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指导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辉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可通过构建全过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共同指导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引领、过程指导与培养,同时融合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扩展,给学生以择业就业启航教育,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莉  
如今企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树立科学创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钧陶  
结合广东省某高校1712名一年级本科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个人—社会"和"认知—行为"两个维度四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以及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存在"重个人、轻社会,重认知、轻践行"的现象,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通过引导建构认知体系、提倡教育行动化、倡导多维校园氛围建设进行理念引导,以隐性方式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模式融入各类职业素养竞赛活动、教师的权威期待融入学生的生涯规划等途径来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建波  刘燕鸣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将就业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国近几年来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竞争激烈,对此,高职院校应对高职新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进入高职院校后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培养其适应力,包括学习、就业等多种适应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才需求,这也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使高职学生成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竹华  
实施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A集团"1+3+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入职培训与实习管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推动岗位轮换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举措和激励保障措施,在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该模式对于企业主导的在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要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的一致性;重视不同阶段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和激励保障;充分认识岗位轮换和在职进修的职业发展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小红  
文章从分析体验性教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在各高校推行的现状,提出通过优化课程整体设计,构建体验性教学的课程模式等方式,以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定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规划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然而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在教学中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教学新理念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