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
- 2023(9)
- 2022(6)
- 2021(4)
- 2020(7)
- 2019(8)
- 2018(14)
- 2017(21)
- 2016(13)
- 2015(16)
- 2014(13)
- 2013(19)
- 2012(19)
- 2011(15)
- 2010(10)
- 2009(8)
- 2008(9)
- 2007(3)
- 2005(6)
- 2004(3)
- 学科
- 业(39)
- 企(34)
- 企业(34)
- 济(33)
- 经济(33)
- 管理(31)
- 教学(25)
- 理论(22)
- 业经(17)
- 学法(16)
- 学理(16)
- 学理论(16)
- 教学法(16)
- 方法(15)
- 农(14)
- 数学(14)
- 数学方法(12)
- 中国(11)
- 企业经济(11)
- 农业(11)
- 经营(10)
- 国有(9)
- 国有企业(9)
- 学(9)
- 研究(9)
- 制(7)
- 和(7)
- 教育(7)
- 财(7)
- 企业财务(6)
- 机构
- 学院(163)
- 大学(146)
- 管理(62)
- 理学(57)
- 理学院(56)
- 管理学(53)
- 管理学院(52)
- 济(43)
- 农(42)
- 经济(42)
- 中国(35)
- 研究(34)
- 京(33)
- 农业(29)
- 业大(28)
- 科技(28)
- 财(28)
- 工程(26)
- 技术(26)
- 科学(26)
- 职业(26)
- 师范(24)
- 范(24)
- 北京(22)
- 科技大(22)
- 科技大学(22)
- 中心(21)
- 农业大学(20)
- 部(19)
- 室(18)
共检索到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竹华
实施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A集团"1+3+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入职培训与实习管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推动岗位轮换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举措和激励保障措施,在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该模式对于企业主导的在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要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的一致性;重视不同阶段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和激励保障;充分认识岗位轮换和在职进修的职业发展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青 罗秋兰 黄秉钱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趋势,笔者分析了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广西工学院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爱民 夏鑫
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剖析其弊端的成因,提出结合农业学科优势、人文教育、社会实践,实施全过程育人机制、建设合理学科结构、优化学生管理制度,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 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敏 范双喜 沈文华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农学院适应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强化农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市农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举措。其内涵是以"卓越农艺师"、"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生全程、多角度、多方位置身于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实践锻炼,促使其主动适应社会,有效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
“3+1” 培养模式 都市农业 实践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专业能力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小璜 杨燕 柳铭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3+4” 培养模式 对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的
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1"培养模式的筹备、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了"3+1"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实践措施,力求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小燕
四川省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是藏区中职教育落后与内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双重效应,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应然。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造峰填谷的基本内涵,构建了从入口到过程再到出口的人才培养本土化实现路径。转化人才培养动力,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重心是"9+3"计划的发展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政宏
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比较了国内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现状,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了一个"3+2"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的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开发项目能力的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
关键词:
职教师资 CDIO 工程教育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玉花 孟素芬
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许多问题,明确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实现"3+1"培养模式的思路,并提出实现相应目标的措施。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卫元 张喜春
北京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直面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科学制定并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顶层设计上保证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了广覆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四层八段多元式"实践教学平台,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招生就业两旺,社会信誉度大幅提高。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与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化移 李禄华
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新的师资培养模式很有必要。"3+2"职教教师培养模式,即选拔高职院校中的优秀专科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院或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专业的系统训练,合格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这种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
关键词:
职教师资 培养模式 “3+2”模式 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济群
在深入学习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中职学校共同探索"2+3"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抓好衔接,确保"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数控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春燕 张文文
探究五年制大专联合办学"2+3"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实际开展"3+2"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一种五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全面分析了现行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五年制大专联合办学的"3+2"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和弊端,提出了五年制大专联合办学的"2+3"人才培养模式设想,并深入分析了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方式、必要性、优势和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提供的支持和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