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4)
2023(14740)
2022(12882)
2021(12427)
2020(10207)
2019(23974)
2018(23744)
2017(44642)
2016(25399)
2015(29117)
2014(29447)
2013(27852)
2012(25401)
2011(22751)
2010(22738)
2009(19623)
2008(18841)
2007(16265)
2006(14159)
2005(12152)
作者
(68043)
(56245)
(55837)
(53537)
(35827)
(27037)
(25634)
(22183)
(21741)
(20213)
(19429)
(18769)
(17696)
(17567)
(17511)
(17258)
(17085)
(16896)
(16107)
(16041)
(14015)
(13879)
(13494)
(13085)
(12709)
(12536)
(12507)
(12460)
(11360)
(11185)
学科
(87002)
经济(86898)
管理(68138)
(62730)
(52344)
企业(52344)
方法(43245)
数学(37923)
数学方法(37266)
中国(28486)
教育(25125)
(24626)
(23347)
理论(20755)
(20434)
业经(19483)
地方(17278)
技术(16392)
农业(16266)
(15209)
(15170)
贸易(15166)
(15149)
财务(15133)
财务管理(15095)
教学(14892)
(14726)
企业财务(14285)
(13955)
环境(13789)
机构
学院(339623)
大学(338418)
管理(130955)
(122269)
经济(119218)
理学(114071)
理学院(112763)
管理学(110437)
管理学院(109818)
研究(108815)
中国(74930)
(72822)
科学(68029)
(56110)
(54031)
师范(53633)
(53392)
(50185)
(50018)
中心(49740)
业大(49464)
研究所(48717)
北京(46236)
财经(45667)
技术(44469)
师范大学(43471)
教育(43109)
(41640)
(41037)
(39836)
基金
项目(234749)
科学(185545)
研究(179873)
基金(165432)
(142407)
国家(141062)
科学基金(121755)
社会(108179)
社会科(102131)
社会科学(102102)
(95064)
教育(91863)
基金项目(87973)
(80849)
自然(79044)
编号(77687)
自然科(77202)
自然科学(77185)
自然科学基金(75729)
资助(68169)
成果(63834)
课题(56142)
重点(53692)
(52916)
(50236)
(49358)
项目编号(47205)
教育部(46331)
(46263)
创新(45652)
期刊
(127885)
经济(127885)
研究(103093)
教育(75618)
中国(71348)
学报(50489)
管理(46643)
科学(45938)
(44654)
(42739)
大学(39898)
技术(38157)
学学(35953)
农业(31441)
(23341)
金融(23341)
职业(22896)
业经(21848)
财经(21562)
经济研究(19251)
图书(18699)
(18395)
问题(16842)
(15877)
论坛(15877)
理论(15702)
(15669)
科技(15430)
技术教育(15115)
职业技术(15115)
共检索到490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元君  匡瑛  
准确定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人才类型结构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会陷入难以精确区分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的泥潭,而国家职业标准才是制定中高职衔接目标的指南针。当前,我国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总结美英两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从而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定位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政策,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类型和职业生涯成长路径。中高职教育要坚持差异性、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诸多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玉保  刘斌  刘国栋  
健全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妥善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衔接问题,以符合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集中在一贯制和对口招生模式,通过层层分析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构建"一个目标、双边合作、四方联动"的平台、创新"两阶段四过程"人才培养方法、建立"学习补助-奖学金-企业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构建开放式合作办学平台,拓展学生行业认知、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创新中高等职业教育"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荣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本研究以麦可思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本校抽样问卷调查为依据,调研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学生认知模糊、能力发展不平衡、培养标准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及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在职业核心能力上的差异,探讨在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渗透、公共课程和公选课程与中职分层对接、第二课堂能力培训模块等方面构建与中职对接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梅  祝成林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合作、衔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学生本位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基于学生本位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学生出发,在政府政策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即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层次性、课程体系突出选择性、考核录取采取多元性、师资合作双边性,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建立符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制度体系、强化中高职合作组织建设、构建运作机制、形成以评价促管理的措施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恩剑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历了探索、定型和完善三个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特征是职业道德高、专业技能高、知识水平较高、迁移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培养途径在于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理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与师傅分工合作的师资队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入选理由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培养目标衔接、培养目标及规格分类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职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础前提。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但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至今还存在着社会重视不够、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生存压力过大、衔接意识差、办学理念难提升、招生制度改革难突破、利益均衡问题难协调、办学基础条件难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一要解决认识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二要着力解决统筹推进、基础缺失和支持保障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吉德在《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中撰文阐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及其内涵,并从职业能力观、招生录取方式两个角度探讨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的选择问题,最后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给出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由于生源渠道多元化,学生素质差异化,传统的高中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手段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现状及发展的需求。根据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情况,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和顶层设计,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真实评价,强化管理创新和文化引领,这是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