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7)
- 2023(12935)
- 2022(11469)
- 2021(10725)
- 2020(9023)
- 2019(20935)
- 2018(20567)
- 2017(40178)
- 2016(21758)
- 2015(24607)
- 2014(24435)
- 2013(23467)
- 2012(21300)
- 2011(18925)
- 2010(18345)
- 2009(16024)
- 2008(15032)
- 2007(12512)
- 2006(10481)
- 2005(8521)
- 学科
- 济(80649)
- 经济(80559)
- 管理(62651)
- 业(58027)
- 企(48952)
- 企业(48952)
- 方法(42509)
- 数学(37616)
- 数学方法(37097)
- 中国(22407)
- 农(21284)
- 财(20698)
- 业经(17744)
- 学(16638)
- 地方(15471)
- 理论(14877)
- 技术(14415)
- 农业(14190)
- 务(14017)
- 财务(13949)
- 财务管理(13922)
- 贸(13862)
- 贸易(13858)
- 易(13461)
- 企业财务(13209)
- 和(12929)
- 环境(12760)
- 制(12323)
- 划(11708)
- 教育(11370)
- 机构
- 学院(291483)
- 大学(290096)
- 管理(121456)
- 济(111620)
- 经济(109172)
- 理学(107418)
- 理学院(106305)
- 管理学(104306)
- 管理学院(103789)
- 研究(89692)
- 中国(63720)
- 京(59710)
- 科学(56322)
- 财(48871)
- 业大(44166)
- 所(42644)
- 农(42635)
- 中心(41751)
- 财经(40873)
- 江(39475)
- 研究所(39463)
- 范(39260)
- 师范(38915)
- 经(37495)
- 北京(36784)
- 技术(33783)
- 院(33452)
- 农业(33378)
- 经济学(32972)
- 州(32292)
- 基金
- 项目(213640)
- 科学(169705)
- 研究(158063)
- 基金(155523)
- 家(134459)
- 国家(133339)
- 科学基金(116397)
- 社会(98344)
- 社会科(93207)
- 社会科学(93183)
- 省(84038)
- 基金项目(83663)
- 自然(77009)
- 教育(75626)
- 自然科(75276)
- 自然科学(75258)
- 自然科学基金(73869)
- 划(71177)
- 编号(65834)
- 资助(63555)
- 成果(50470)
- 部(47730)
- 重点(47577)
- 发(44925)
- 创(44862)
- 课题(44855)
- 创新(41715)
- 教育部(41616)
- 科研(41206)
- 项目编号(40536)
- 期刊
- 济(109881)
- 经济(109881)
- 研究(78051)
- 中国(49303)
- 学报(43865)
- 管理(42797)
- 科学(40910)
- 教育(38373)
- 农(37174)
- 财(36324)
- 大学(34093)
- 学学(32140)
- 技术(31355)
- 农业(26515)
- 业经(19127)
- 融(19076)
- 金融(19076)
- 财经(18789)
- 经济研究(17494)
- 经(15900)
- 图书(15160)
- 理论(14336)
- 问题(14336)
- 职业(14297)
- 科技(14255)
- 技术经济(13632)
- 实践(13404)
- 践(13404)
- 业(13277)
- 资源(13016)
共检索到394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嘉晖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职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逐步增加,职场竞争激烈,职业焦虑严重,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最新权威调查显示,我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的高峰期,七成以上的职场人士产生了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本研究对职业稳定性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从职业倦怠角度分析了员工职业稳定性下降的原因。这些因素说明员工个体因为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缺乏职业安全感、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以及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等对员工的职业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职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职业稳定性 人力资源 企业管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雯 隋宇飞
近年来,中年员工的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论文首先从职业倦怠的内涵、影响因素、后果和干预措施等方面对职业倦怠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商业银行中年员工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最后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 张宇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员工薪酬水平为调节变量,探究员工沉默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对77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员工沉默正向预测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在员工沉默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薪酬水平正向调节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沉默与职业倦怠之间的间接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志荣 杨周 邵永娥 夏芳亚
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与社会现实,但是从银行管理人员的角度,不能对此加以忽视或听之任之。而是要上下同心协力,大力倡导学习金融业务新知识的氛围,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弥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制度缺陷,使得全体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人生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希望。
关键词:
银行管理 职业倦怠 培训教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克奇
当前我国中年员工普遍遭遇职业倦怠。本文从中年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其成因分析入手,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员工个人四个层面提出重整中年员工工作活力的策略,以期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开发中年员工的潜能,放大其对组织、社会的贡献。
关键词:
中年员工 职业倦怠 心理倦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均 马君
当下,很多组织内存在的激励机制错位和缺少同态化现象,导致员工的真实工作状态无法被客观反映与评价,员工开始热衷营造努力工作的表象,沦为内卷群体,走向职业倦怠。如何破解内卷化下的员工职业倦怠,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馨
职业倦怠是困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工的主要心理情结。本文通过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导致图书馆员工萌生职业倦怠意识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与矫正措施。认为在改善管理的同时,员工需调整思路,改依附为独立,并适应社会意识,强化职业认同感,这是消除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现象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员工 职业倦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职业倦怠是出现在工作中的身心疲惫状态,几乎涉及到每个职业和每个人。职业倦怠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消极怠工、职业道德下降等职业危害,给个人、组织和社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心理和社会成本。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情感耗竭 工作压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燕
转型经济下,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给员工个人、家庭、企业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急需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从国家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视角解决职业倦怠问题,通过一个"显性"标准的实施减少和消除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职业倦怠这一"隐性"问题,促使企业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晓晶 连晓娇
文章用分层抽样法对970名员工应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调查,分析某地级市公立三甲医院员工职业倦怠现状,并使用加和法、均值法统计分析职业倦怠现状、水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职业倦怠单因素组间比较。调查问卷有效回收97.2%,检出率72.1%;职业倦怠水平为轻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医院职业倦怠检出率达三分之二,应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和重视;职业倦怠水平整体尚属轻度,仍需控制其水平并持续降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远东
本研究以宁波、顺德、南京等地的企业员工为样本,以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为基础,实证探究工作压力影响离职倾向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验证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表明工作压力完全通过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R2达到0.51。在最终实证研究模型中,工作压力通过职业倦怠影响员工离职倾向有三条程度不同的路径,其中第一路径(工作压力→情感耗竭→犬儒主义→离职)的影响作用最强。研究还发现,过程机制中的三条影响路径都经过犬儒主义这一维度,即最终是犬儒主义直接引发了离职倾向,这给管理的重要启示是,可通过监控员工的犬儒主义这一最后环节降低员工离职倾向。
关键词: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离职倾向 犬儒主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金金 于水仙 王妍
选取21家企业的416名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探索同事晋升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并引入情景妒忌和面子需要分别做中介和调节变量。结果表明:与晋升同事的表层相似性越高、权力差距越大,知识型员工情景妒忌越强烈,越易产生职业倦怠;表层相似性和权力差距通过情景妒忌影响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面子需要能加强知识型员工与晋升同事表层相似性、权力差距对情景妒忌的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金金 于水仙 王妍
选取21家企业的416名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探索同事晋升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并引入情景妒忌和面子需要分别做中介和调节变量。结果表明:与晋升同事的表层相似性越高、权力差距越大,知识型员工情景妒忌越强烈,越易产生职业倦怠;表层相似性和权力差距通过情景妒忌影响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面子需要能加强知识型员工与晋升同事表层相似性、权力差距对情景妒忌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梦颖 盛宇华
通过对171位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尽相同,追求成功型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负相关,避免失败型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正相关;交易型领导的两个维度对以上两种关系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然而调节机制却不同。组织越强调权变奖励的领导行为,追求成功型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的负向关系减弱,避免失败型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的正向关系减弱;组织越强调例外管理的领导行为,追求成功型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的负向关系增强,避免失败型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的正向关系增强。
关键词:
企业员工 成就动机 交易型领导 职业倦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宏
会计职业倦怠研究是应用心理学在会计职业领域的拓展,国外学者从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影响后果、干预策略等方面,对会计职业倦怠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少,在建立会计职业倦怠的概念框架、细化影响因素、创新研究方法、探究会计职业倦怠判定标准、寻求有效干预措施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机会。
关键词:
会计职业 职业倦怠 干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