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5)
2023(10315)
2022(8711)
2021(8385)
2020(7174)
2019(16621)
2018(16168)
2017(30951)
2016(16379)
2015(18407)
2014(17747)
2013(17506)
2012(15992)
2011(14040)
2010(13356)
2009(11997)
2008(11418)
2007(9184)
2006(7587)
2005(6623)
作者
(44098)
(37032)
(36819)
(35254)
(23541)
(17699)
(16696)
(14493)
(14362)
(12723)
(12712)
(12488)
(11812)
(11654)
(11616)
(11484)
(11240)
(10699)
(10673)
(10602)
(9151)
(8869)
(8853)
(8512)
(8334)
(8305)
(7987)
(7559)
(7308)
(7264)
学科
(69766)
经济(69696)
管理(42570)
(42104)
方法(35751)
(34111)
企业(34111)
数学(32854)
数学方法(32468)
中国(19993)
(17253)
(16745)
(15137)
贸易(15130)
(14873)
(13583)
业经(12978)
(11989)
农业(10835)
(10661)
财务(10630)
财务管理(10608)
地方(10456)
企业财务(10141)
(10070)
金融(10069)
(9962)
银行(9937)
环境(9844)
(9549)
机构
大学(227022)
学院(223116)
(102545)
经济(101147)
管理(88025)
研究(78479)
理学(77646)
理学院(76855)
管理学(75644)
管理学院(75220)
中国(59660)
(46600)
科学(46382)
(43337)
(37903)
财经(36345)
(35651)
中心(35621)
研究所(35268)
经济学(34066)
(33656)
业大(33023)
经济学院(30930)
(29242)
北京(29056)
(29021)
农业(28243)
财经大学(27669)
(27007)
师范(26594)
基金
项目(162826)
科学(129844)
基金(123369)
研究(115729)
(109409)
国家(108630)
科学基金(93202)
社会(77217)
社会科(73497)
社会科学(73484)
基金项目(64776)
自然(60435)
(59309)
自然科(59120)
自然科学(59102)
自然科学基金(58084)
教育(52842)
(51837)
资助(51215)
编号(43106)
(38028)
重点(37233)
(35125)
(34374)
国家社会(34188)
成果(33469)
教育部(32872)
创新(32421)
科研(32331)
中国(31299)
期刊
(97125)
经济(97125)
研究(63216)
学报(36244)
中国(35926)
科学(34256)
(32502)
管理(31568)
(30011)
大学(28291)
学学(27069)
农业(20978)
技术(18778)
财经(18110)
经济研究(17830)
(17709)
金融(17709)
教育(16718)
(15670)
业经(13707)
问题(13641)
(12943)
(12278)
世界(12155)
国际(11385)
统计(11233)
技术经济(10827)
(10127)
科技(9942)
(9800)
共检索到308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张鑫浩  金岳  林方龙  陈新军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是我国近海头足类渔业的重要物种,为研究中国枪乌贼的耳石和角质颚在其年龄鉴定中的应用,根据2016年4月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中国枪乌贼样本,对其耳石和上角质颚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建立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与胴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胴长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呈线性关系;耳石和角质颚生长纹相似,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但耳石的生长纹较上角质颚生长纹清晰,在耳石和角质颚上均发现有日轮和亚日轮,且都有标记轮,但耳石标记轮比角质颚标记轮多样。耳石轮纹和角质颚轮纹与胴长都呈线性相关关系。研究对比两者表明,角质颚微结构上生长纹会出现叠加沉积导致其轮纹数不完整,而且中国枪乌贼个体小,生长纹叠加多,更加难以观察,因此,耳石更适合作为中国枪乌贼的年龄鉴定的材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杰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杨林林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贯宇  陈新军  刘必林  方舟  
为了研究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在茎柔鱼年龄鉴定中的应用,实验根据2013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57'~83°24'W、10°54'~15°09'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39尾茎柔鱼的耳石、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结构的生长纹进行计数及其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角质颚微结构头盖背侧区域的生长纹较为完整,通过观察头盖背侧边缘的生长纹可以消除喙部被腐蚀所产生的影响;下角质颚与上角质颚的微结构十分相似,均具有喙部纵向生长纹和喙部截面纵轴,然而,在形态和色素沉着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分析认为,耳石轮纹数与上颚轮纹数、耳石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以及上颚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均呈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翔  李楠  金岳  胡贯宇  方舟  
根据2016年4—6月于南海北部采集的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样本,采用梯度森林法筛选影响个体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并通过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耳石日增量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环境因子对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中的中国枪乌贼孵化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孵化高峰期为11—12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25m水深温度(temperature of 25m, T_(25))和 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是影响枪乌贼产卵群体(11—12月)的关键环境变量。SST为23~28℃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着SS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T_(25)为23~28℃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着T_(25)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SSS为33.2~33.8时,耳石日增量随着SSS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结果可以推断,水温和盐度对中国枪乌贼的生长影响显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旭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刘凯  陈新军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张旭  童玉和  唐悦  刘凯  刘维  陈新军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刘尊雷  林楠  李圣法  程家骅  
根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测定了火枪乌贼(Loligo beka)的胴长、角质颚形态指标等参数,阐述了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及其长度的相对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上、下颚差异较大,其中,上、下颚HL相对于RL均存在着等速生长现象(P>0.05);CL相对于RL均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5);而WL、WW相对于RL则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有俊  曾笑薇  吴文秀  凌炜琪  招春旭  李渊  颜云榕  
日龄结构,生长率和生长模型等是渔业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能为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实验基于秋季东印度洋海域鸢乌贼的耳石轮纹,研究了鸢乌贼的日龄结构,生长率和生长模型的差异。结果显示,东印度洋鸢乌贼胴长范围为66~223 mm,中型群胴长范围为90~223 mm,微型群胴长范围为66~139 mm。东印度洋中型群鸢乌贼日龄范围为40~99d;微型群鸢乌贼日龄范围为40~79d。中型群鸢乌贼寿命大于微型群,雌性寿命高于雄性。东印度洋鸢乌贼赤道附近海域的日龄较低,纬度较高海域的日龄较高。东印度洋鸢乌贼胴长绝对生长率范围为0.39~2.16 mm/d,瞬时生长率为0.35%~1.78%;体重绝对生长率为0.54~7.70 g/d,瞬时生长率为1.20%~5.20%。东印度洋鸢乌贼的绝对生长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雌性生长率高于雄性。使用日龄-胴长数据拟合生长模型并计算每个模型的赤池信息量准则值(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赤池信息量准则结果显示,东印度洋鸢乌贼胴长与日龄关系的最适模型为线性模型。本研究发现东印度洋雌性鸢乌贼在胴长、日龄与生长率方面都大于雄性,中型群鸢乌贼在胴长、日龄与生长率方面都大于微型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龙  王浩秋  丁宇  苏圆圆  谷德贤  许莉莉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cm、(3.505±0.026)cm 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比值和头盖长/侧壁长比值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龙  王浩秋  丁宇  苏园园  谷德贤  许莉莉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 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3.505±0.026)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和头盖长/侧壁长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迪  金岳  陈芃  陈新军  陈峰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超  方舟  陈新军  
研究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有助于充分认识其个体形态变化规律,从而了解生物体结构的功能性与形态间的相关关系。为探究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角质颚的生长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性别及发育阶段角质颚大小和形态的差异,并揭示其背后的生态含义。研究结果显示,剑尖枪乌贼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质颚大小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雌性个体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但不同性别角质颚形态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和薄板样条变形网格显示,角质颚形态由未成熟至成熟期呈渐变规律。在发育过程中,上、下颚的头盖和翼部变得更大,脊突更加凸出,颚角夹角逐渐变小;上颚喙部更加尖锐,但下颚喙部逐渐变得迟钝。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颚在未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小,在亚成熟期和成熟期变化较大,亚成熟期和成熟期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下颚在未成熟期和亚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大,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小,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剑尖枪乌贼在发育过程中,角质颚形态随着其个体不断发育呈渐变规律,同时角质颚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可能与剑尖枪乌贼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和环境变化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马金  刘必林  陆化杰  曹杰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样本的优势日龄为151~180 d,9月为181~210 d,10月为211~240 d。孵化日期为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6月上旬,其中1—4月为高峰期。雌性个体的胴长绝对生长率平均为(1.175±0.127)mm/d,雄性为(0.952±0.213)mm/d。其胴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指数方程来拟合,雌、雄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程馨  陈新军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类头足类渔业生物、生态学。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18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以作为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UHL、LW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除LLWL和雄性个体的UH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外,其余均最适用指数方程表示;雌性个体所有外形参数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而雄性个体除UCL和UWL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刘凯  任品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 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