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64)
- 2023(19280)
- 2022(15932)
- 2021(14835)
- 2020(12094)
- 2019(27725)
- 2018(27388)
- 2017(51936)
- 2016(28085)
- 2015(31595)
- 2014(31350)
- 2013(30453)
- 2012(27630)
- 2011(24481)
- 2010(24655)
- 2009(22447)
- 2008(22088)
- 2007(19655)
- 2006(17194)
- 2005(15439)
- 学科
- 济(119951)
- 经济(119828)
- 业(98794)
- 管理(91348)
- 企(86171)
- 企业(86171)
- 方法(50075)
- 数学(40709)
- 数学方法(39981)
- 农(37192)
- 业经(35212)
- 中国(33563)
- 财(33211)
- 地方(28507)
- 农业(25970)
- 务(23730)
- 财务(23637)
- 财务管理(23593)
- 制(22582)
- 理论(22442)
- 技术(22257)
- 企业财务(22223)
- 贸(20533)
- 贸易(20514)
- 和(20382)
- 易(19860)
- 学(18240)
- 划(18120)
- 环境(18020)
- 策(17641)
- 机构
- 学院(390140)
- 大学(380424)
- 济(156774)
- 管理(154343)
- 经济(153462)
- 理学(132217)
- 理学院(130837)
- 管理学(128429)
- 管理学院(127675)
- 研究(122543)
- 中国(96498)
- 京(80435)
- 科学(73414)
- 财(73334)
- 农(61424)
- 江(60900)
- 所(59884)
- 中心(58220)
- 财经(57593)
- 业大(54960)
- 研究所(53569)
- 经(52169)
- 范(50782)
- 北京(50411)
- 师范(50289)
- 州(49071)
- 农业(47604)
- 经济学(46296)
- 院(45381)
- 技术(43393)
- 基金
- 项目(257635)
- 科学(204689)
- 研究(193921)
- 基金(184711)
- 家(159011)
- 国家(157522)
- 科学基金(138011)
- 社会(122431)
- 社会科(116049)
- 社会科学(116020)
- 省(104268)
- 基金项目(97299)
- 教育(90707)
- 自然(88221)
- 自然科(86229)
- 自然科学(86214)
- 划(85781)
- 自然科学基金(84643)
- 编号(80724)
- 资助(75073)
- 成果(63939)
- 发(59187)
- 重点(57786)
- 创(56210)
- 课题(56087)
- 部(55726)
- 创新(51866)
- 国家社会(49981)
- 项目编号(49287)
- 科研(48661)
- 期刊
- 济(180784)
- 经济(180784)
- 研究(112806)
- 中国(81924)
- 管理(62801)
- 财(60410)
- 农(57432)
- 学报(51834)
- 科学(51334)
- 教育(48705)
- 技术(42310)
- 大学(41382)
- 农业(39602)
- 学学(38732)
- 融(35659)
- 金融(35659)
- 业经(33303)
- 财经(27901)
- 经济研究(27458)
- 经(24159)
- 问题(23550)
- 业(23135)
- 技术经济(21118)
- 现代(18710)
- 统计(18601)
- 商业(18539)
- 财会(18420)
- 图书(18091)
- 策(17674)
- 版(17666)
共检索到590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穆晓央 王力 黄巧艺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关口,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而能否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新疆为例,从经济环境、规模水平、投入水平、产出效应4个维度构建物流业内部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双维角度对2007年~2017年新疆14地州市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年间新疆物流业发展水平持续优化但耦合协调度不高且呈现空间异质性,14地州市物流业协调发展差距并未缩小且各地州在滞后系统及阻力因素上均有差异,新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建平
本文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发展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探究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分异机理。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物流业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协调水平总体处于较低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一直呈正向空间集聚;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强度对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空间布局发挥综合影响作用,且不同时期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孟阳 唐晓彬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Theil指数分解法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河北的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天津的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及南、中、北部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大致呈现收敛性特征;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内的差异,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柱
本文选取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关系。文章最后提出要根据地方的市场需求,适度调整物流产业发展规模,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提升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契合程度。
关键词:
物流业 国民经济 耦合水平 协调水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红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三者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法,进行我国19个重点城市2017—2019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互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但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同步性,但整体良性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师海猛
文章基于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黄河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系统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脱钩指数等相关指标,从耦合到解耦全面剖析两系统关系的演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份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中生态环境指数增长较为曲折,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较为迅速;各省份系统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青海、陕西、内蒙古、宁夏及甘肃属于基本协调型,而山东、河南和山西属于勉强协调型;两系统的脱钩指数具有动态波动性,城镇化负效应凸显,生态环境仍具有较大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冬
文章以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高质量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动态测度2012—2018年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国家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生态环境指数评分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但并不明显;耦合协调关系处于稳步向协调阶段迈进的态势,研究期末除重庆处于过渡阶段外,其他城市全部进入协调发展阶段,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弱化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小飞 马亚飞 焦琳惠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2008—2017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提高态势;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异质性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地区出现了“内拓”现象,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人口集聚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此,从完善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体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玉梅 易大智 陈颖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