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9)
- 2023(12277)
- 2022(10340)
- 2021(9471)
- 2020(7735)
- 2019(17774)
- 2018(17448)
- 2017(33361)
- 2016(17574)
- 2015(19483)
- 2014(19229)
- 2013(18670)
- 2012(16883)
- 2011(15162)
- 2010(14761)
- 2009(13045)
- 2008(12363)
- 2007(10451)
- 2006(9122)
- 2005(7954)
- 学科
- 济(79379)
- 经济(79311)
- 管理(46901)
- 业(46767)
- 企(36191)
- 企业(36191)
- 方法(32290)
- 数学(28960)
- 数学方法(28539)
- 中国(24164)
- 地方(22851)
- 农(22570)
- 业经(18047)
- 财(16539)
- 农业(15358)
- 贸(13509)
- 贸易(13498)
- 发(13295)
- 易(13044)
- 制(12864)
- 环境(12595)
- 技术(12249)
- 地方经济(12244)
- 银(12022)
- 银行(12009)
- 融(11974)
- 金融(11972)
- 学(11911)
- 行(11610)
- 和(10802)
- 机构
- 学院(236814)
- 大学(232944)
- 济(101040)
- 经济(99071)
- 管理(94215)
- 理学(81464)
- 理学院(80621)
- 研究(79206)
- 管理学(79181)
- 管理学院(78725)
- 中国(60052)
- 京(48561)
- 科学(46848)
- 财(44384)
- 所(37710)
- 中心(37676)
- 农(37149)
- 财经(35375)
- 江(34974)
- 研究所(34152)
- 业大(33764)
- 经(32303)
- 范(31661)
- 师范(31335)
- 经济学(30967)
- 北京(30110)
- 院(29391)
- 农业(28554)
- 州(28119)
- 经济学院(27957)
- 基金
- 项目(166020)
- 科学(132803)
- 研究(123579)
- 基金(120724)
- 家(104364)
- 国家(103473)
- 科学基金(90630)
- 社会(80565)
- 社会科(76562)
- 社会科学(76547)
- 省(66663)
- 基金项目(64008)
- 自然(57156)
- 教育(56873)
- 自然科(55898)
- 自然科学(55886)
- 划(55302)
- 自然科学基金(54845)
- 编号(49773)
- 资助(48516)
- 发(41316)
- 成果(38238)
- 重点(37464)
- 部(36492)
- 创(35740)
- 课题(34548)
- 国家社会(33809)
- 创新(33442)
- 发展(33182)
- 展(32624)
- 期刊
- 济(111010)
- 经济(111010)
- 研究(68415)
- 中国(49035)
- 管理(35703)
- 农(34754)
- 财(32940)
- 学报(31804)
- 科学(31631)
- 教育(26012)
- 大学(25593)
- 农业(24220)
- 学学(24208)
- 技术(23761)
- 融(22352)
- 金融(22352)
- 业经(20231)
- 经济研究(17792)
- 财经(16689)
- 问题(14776)
- 经(14393)
- 业(12494)
- 技术经济(11934)
- 统计(11838)
- 商业(11184)
- 科技(11178)
- 策(11022)
- 资源(10880)
- 贸(10630)
- 理论(10594)
共检索到351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洁
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函数和指标体系的方式,分别得出新型小城镇与外来人口率、人口城镇化及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值,结果表明:外来人口率与新型小城镇之间呈耦合协调趋势并已达到初级协调阶段,但新型小城镇的发展能促进自身协调性发展,而外来人口率的协调性更依赖于新型小城镇发展;人口城镇化与新型小城镇长期保持高度耦合水平,协调性则保持低位并呈上升趋势,从数据趋势可预测未来人口城镇化与新型小城镇之间将实现优质协调;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小城镇一直处于中度耦合状态,且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冀红梅 王覃刚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研究法,探析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研究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的耦合协调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由“轻度失调”逐步演变为“良好协调”。从空间维度来看,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相对稳定,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亚丽 孙建中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了第三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商产业集聚程度还有待提升,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改革的促进作用难以有效体现。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了我国电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指导电商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各省市之间城镇化水平不同,导致电商产业集聚水平也存在差异,电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作用也有所不同;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为规模集聚,电商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为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居民收入;2015-2019年我国电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但不同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付德志
依据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原理,改进min-max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计算基础,提出可调可比可预测的功效函数与基于均值功效的熵值赋权法;讨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等级标准,阐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算法;以精简评价指标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等级标准、模型算法和指标体系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加以实际应用,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付德志
依据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原理,改进min-max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计算基础,提出可调可比可预测的功效函数与基于均值功效的熵值赋权法;讨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等级标准,阐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算法;以精简评价指标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等级标准、模型算法和指标体系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加以实际应用,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家明 丁浩 郑皓
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分析山东省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迟滞于城镇化率导致承载能力欠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后续动力不足,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因此,协调城镇化建设己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转型的当务之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方法进行梳理,结合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进行解读,将城镇化协调发展定义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5个系统协调发展,运用相关鉴别力模型对指标进行筛选和指标体系构建,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构建各系统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经测算得出:2007-2016年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但地市间差距并未缩小。目前,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处协调之列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地市间在滞后类型与阻力因素上均有所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耀
当前,我们应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将小城镇的功能特性定位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使小城镇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介质,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
小城镇 统筹城乡 协调发展 介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飞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城市化逐渐淡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同于大城市的各种弊病,如何实现小城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各方的关注。产业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实体产业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就业、税收等百姓和政府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人口、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在推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找准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培育地区支柱产业,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小城镇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志刚 华淑名
本文在阐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新疆2000—2012年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且两者都不高,但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工业化弹性系数为0.9991,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000—2005年的高耦合度是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协调性较低,2005—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性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并逐年缓慢递增。在未来十几年内,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仍将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并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杨凤娟 郭庆然 陈政
文章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1996—2018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从勉强协调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高质量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说明三者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给出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崇明 丁烈云
小城镇作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协调发展是一个多复杂因素组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到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本文分析小城镇协调发展过程基础上,借助GM(1,N)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以各子系统以及整个小城镇的发展是否趋于协调为标准,建立了小城镇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以及其他几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孟庄镇、毛集镇、清溪镇、邱隘镇)在1993年~2001年间的协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城镇在1993年~2001年期间的发展协调性虽然具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不断趋于协调的,这与国家成立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哈拜提·帕热提 左停 周宁
构建由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各子系统指标的权重以及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在1990—2014年间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系统中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的权重高于经济结构;城镇化系统中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权重明显高于产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1990—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关系经历了从低度耦合到中度耦合再到高度耦合3个阶段。
关键词:
城镇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新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周伟 柳闫
城市营运体系涵盖经济系统、人口系统、金融系统、能源系统、环境系统与公共服务系统,新型城镇化应当是这六个子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六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然后以全国30个省份与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了六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指标度量各省市六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利用σ收敛检验准则各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情况;并进一步利用PVAR模型实证度量了六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析了欠协调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较高,具有集聚性差异;经济越发达,综合实力越强的省份的耦合协调程度越高;2004-2012年间耦合协调状况并不具有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尉薛菲
现代农业及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中德两国现代农业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国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德两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德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比中国高;(2)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尚低于同时期的德国,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3)从整体来看,中德两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均不高,但整体变化不大,趋向稳定,两国整体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观察期内中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在绝对数上尚低于德国,但其年均增长幅度却高于德国。最后,总结德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城镇化 耦合 协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