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1)
2023(17872)
2022(15356)
2021(14351)
2020(11937)
2019(27613)
2018(27060)
2017(52634)
2016(28277)
2015(31864)
2014(31797)
2013(30971)
2012(28268)
2011(25289)
2010(25420)
2009(23312)
2008(21941)
2007(19091)
2006(16609)
2005(14793)
作者
(78851)
(65409)
(64863)
(61893)
(41437)
(31430)
(29613)
(25508)
(25024)
(23261)
(22290)
(22090)
(20620)
(20563)
(20424)
(20117)
(19427)
(19319)
(18722)
(18660)
(16275)
(15874)
(15806)
(14948)
(14663)
(14588)
(14442)
(14363)
(13200)
(12763)
学科
(109631)
经济(109482)
管理(84719)
(79442)
(68297)
企业(68297)
方法(51305)
数学(44340)
数学方法(43719)
中国(33137)
(33080)
(28957)
金融(28953)
(28577)
(27584)
银行(27537)
(26937)
(26419)
业经(25907)
(23073)
地方(22563)
(21538)
财务(21458)
财务管理(21411)
理论(21242)
企业财务(20423)
农业(19018)
(18754)
贸易(18739)
(18509)
机构
学院(395048)
大学(391971)
(157053)
管理(154687)
经济(153613)
理学(134335)
理学院(132892)
管理学(130440)
管理学院(129730)
研究(126395)
中国(99078)
(82354)
科学(76586)
(75967)
(61518)
财经(60779)
中心(59113)
(58777)
(57011)
业大(56416)
研究所(55959)
(55259)
北京(51564)
(50545)
师范(50034)
经济学(48794)
(46743)
(46394)
农业(45766)
财经大学(45473)
基金
项目(270798)
科学(214054)
研究(200816)
基金(196468)
(169878)
国家(168476)
科学基金(146184)
社会(126369)
社会科(119857)
社会科学(119828)
(106701)
基金项目(104185)
自然(94536)
教育(94260)
自然科(92328)
自然科学(92308)
自然科学基金(90639)
(88941)
编号(82779)
资助(81081)
成果(66614)
重点(60976)
(60051)
课题(57416)
(57204)
(56722)
创新(52904)
教育部(52237)
(52089)
国家社会(51839)
期刊
(166871)
经济(166871)
研究(115581)
中国(74802)
学报(59672)
(59540)
管理(56830)
科学(54725)
(52513)
教育(47522)
大学(46670)
(44538)
金融(44538)
学学(44076)
技术(37026)
农业(35428)
财经(30300)
经济研究(26680)
业经(26611)
(25890)
问题(21533)
理论(19243)
技术经济(18130)
科技(17851)
(17830)
图书(17698)
实践(17471)
(17471)
(17386)
现代(16989)
共检索到571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可旭  姜乐军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因此,产教融合育人成为职业教育人才有效培养的不二选择。职业教育关系多方利益相关者,聚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的耗散结构特征。高职产教融合育人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合作层次不深;产教融合目标不明,主体利益不清;产教融合资源离散,培养保障无力等问题,这多缘于产业内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无法得到较好体现和满足、资源融合缺乏制度支持和保障。因此,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需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结合利益相关者和协同论的观点,从确立体现共同利益诉求的人才培养新目标、构建以强化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新体系、建设以现实场景为依托的资源共享新平台、打造适应未来社会变革需求的师资新团队等四个方面设计其进路,以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美圆  
文章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工具,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引起系统演变的动力因子,指出随机涨落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动力,并以协同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世晓  王国华  
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区域金融集聚的系统特征,提出了描述区域金融集聚系统运行有序性特征的"金融熵"指标,并运用这一指标建立起"区域金融集聚系统运行方向判别模型"进行区域金融集聚系统演化趋势判断;在此基础上选取武汉市区域金融集聚系统相关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基于"金融熵流"调节的区域金融集聚系统维护、导向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伟刚  
企业激励机制由于是在企业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中运作,使其生命演化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和混沌。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企业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本文在分析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两者应用于企业激励研究,判断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作用状态和发展阶段,使激励有效发挥作用,为企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宏  许可  
针对资源产业链在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资源产业链现状,以耗散结构为理论依据,探讨资源产业链的演进机制,指出促进资源产业链发生耗散的动力机制是价值追求和消费需求。研究通过影响资源产业链发生耗散的条件以及作用于耗散发生的动力机制,来加速资源产业链升级。最后给出在耗散演进机制作用下加速产业链演进、实现资源型产业链更替和升级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中  赵佩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把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李文博  
知识网络的演化对企业和国家的技术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耗散结构的理论视角,文章对知识网络进行了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网络的演化机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未兵  温辉  彭建平  
通过构建"三螺旋"合作模式,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型发展和协同型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校与企、教与学、知与行密切互动的过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关键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玲俊  王英  
构建光伏产业链复杂网络系统,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判断该系统是否满足达到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构造并优化光伏产业链风险熵流指标体系,构建耗散结构评判模型判定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是否处于耗散结构的状态,计算光伏产业链正负熵值,查找光伏产业链风险因子,提出建立创新机制、技术机制、产业升级动力机制、融资机制等条件机制,促进光伏产业链由无序过渡到有序,进而实现耗散结构状态,有效降低产业链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小龙  朱捍华  邹仲海  
在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上,一直存在"高校热、银行冷"的现象。解决当前高校与银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和协同育人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充分考虑银行的利己动机和利益需要,对产教融合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创新,破解协同育人的机制性障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银行的利益需求,建立银行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银行参与产教合作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银行的人才定制化培养需要、降低员工培养成本和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提高银行协同育人的意愿,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高校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给予激励。高校要运用市场手段,让银行在协同育人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国华  崔彬  
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半干旱区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并将其用于指导半干旱区生态建设。耗散结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半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形成其稳定的层次结构,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发展。该理论对于指导控制和优化系统的发展,实现半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超  干胜道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这种交换逐渐从原始的非平衡态形成有序的结构。这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同时,企业作为自组织体系,应通过加强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提高管理负熵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达明  陈凡兵  
文章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对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从产业创新系统的关联熵和运行熵进行测算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模型,并结合产业创新业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熵变计算公式。依据所建模型及公式进行实例验证,结果与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耗散结构理论对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需分开,产业转型是由突破性创新导致的产品线拓展进而达到转型目的,产业升级是由渐进性创新导致的产业链提升进而达到升级目的;产业结构类似于耗散结构,满足开放、远离非平衡及涨落等条件,但是其作为社会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此外,采用Fe、Re、SYS-GMM等多种计量方法对分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发对产业转型具有显著的作用,无论研发经费还是专利授权均是如此,这一结果在产业升级回归估计中同样成立。同时,动态面板数据回归估计结果也表明,研发本身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验证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结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刚  李贺  李琳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耗散结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熵的性质、数量、结构,以及系统演化、扰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演化概念模型和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