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0)
2023(13494)
2022(11517)
2021(10800)
2020(9337)
2019(21516)
2018(21462)
2017(41439)
2016(22061)
2015(24647)
2014(24325)
2013(23804)
2012(21913)
2011(19747)
2010(19669)
2009(18023)
2008(17842)
2007(16146)
2006(13556)
2005(11872)
作者
(61634)
(52067)
(51758)
(49129)
(32844)
(24947)
(23421)
(20373)
(19540)
(18320)
(17516)
(17429)
(16392)
(16291)
(16264)
(15915)
(15715)
(15533)
(14994)
(14871)
(12812)
(12665)
(12601)
(11905)
(11725)
(11522)
(11459)
(11402)
(10399)
(10340)
学科
(93753)
经济(93674)
(68914)
管理(67341)
(57986)
企业(57986)
方法(45406)
数学(39454)
数学方法(38961)
(24864)
(23776)
中国(23576)
技术(22607)
业经(20081)
(18735)
(17089)
农业(17041)
地方(16835)
(16579)
贸易(16570)
理论(16375)
(16055)
(15437)
财务(15389)
财务管理(15354)
企业财务(14608)
技术管理(14064)
(13885)
(13672)
银行(13633)
机构
学院(312589)
大学(312444)
(131417)
经济(128832)
管理(125675)
理学(109438)
理学院(108331)
管理学(106471)
管理学院(105872)
研究(100111)
中国(74559)
(64136)
科学(60775)
(58003)
(49774)
(49143)
中心(47203)
财经(47052)
(46318)
业大(46295)
研究所(44869)
(42787)
经济学(40769)
北京(39635)
(39356)
农业(38997)
师范(38926)
经济学院(36936)
(36473)
(36360)
基金
项目(213303)
科学(169861)
基金(155759)
研究(155737)
(135417)
国家(134320)
科学基金(116792)
社会(99810)
社会科(94773)
社会科学(94749)
(84903)
基金项目(82890)
自然(75881)
自然科(74243)
自然科学(74224)
教育(73295)
自然科学基金(72942)
(70944)
资助(63244)
编号(62513)
成果(49469)
(49344)
重点(48309)
(47794)
(45764)
创新(45425)
课题(43008)
国家社会(41454)
教育部(41413)
科研(41242)
期刊
(137212)
经济(137212)
研究(85519)
中国(58373)
管理(46719)
学报(46525)
(46417)
科学(44573)
(43863)
大学(35942)
教育(34197)
学学(33969)
技术(32039)
农业(29752)
(24833)
金融(24833)
财经(23396)
业经(22507)
经济研究(22075)
(20191)
问题(18211)
技术经济(18056)
科技(16799)
(16662)
统计(15464)
(15219)
(14601)
商业(14401)
(14209)
理论(14176)
共检索到44663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金高云  
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主体具有各自的优势,发挥不同的作用。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使合作创新组织能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从而使合作组织具有创新动力。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说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的系统,具有自组织的某些特征,产学研之间进行各种要素的流动是促使合作进行的动力之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耗散结构理论对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需分开,产业转型是由突破性创新导致的产品线拓展进而达到转型目的,产业升级是由渐进性创新导致的产业链提升进而达到升级目的;产业结构类似于耗散结构,满足开放、远离非平衡及涨落等条件,但是其作为社会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此外,采用Fe、Re、SYS-GMM等多种计量方法对分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发对产业转型具有显著的作用,无论研发经费还是专利授权均是如此,这一结果在产业升级回归估计中同样成立。同时,动态面板数据回归估计结果也表明,研发本身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验证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结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丽萍  刘玲玲  
依据现阶段企业创新能力的博弈分析,选择合作型自主创新模式是企业"竞合"博弈的最优策略。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建构合作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合作创新复杂系统模型和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探讨合作创新系统有序演化的基本条件和可行性对策。对合作创新系统知识管理熵与系统负熵的量化,导出合作创新系统状态判别的基本标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英吉  徐向艺  
企业持续成长是企业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技术创新学派或制度创新学派分别强调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忽视了二者的协同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本文借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在提出企业技术熵、制度熵、技术负熵、制度负熵、协同负熵等概念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不同组合对企业持续性和成长性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比较。最后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分别对于生命周期处于闭区间和开区间的企业成长性和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佳时间临界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玉珏  
文章首先介绍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其次总结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最后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华为公司在建立企业组织耗散结构的做法,以期对国内企业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达明  陈凡兵  
文章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对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从产业创新系统的关联熵和运行熵进行测算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模型,并结合产业创新业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熵变计算公式。依据所建模型及公式进行实例验证,结果与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史修松  
企业组织是一个动态、复杂、开放的非线性系统,与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企业组织的演化必然遵循系统的演化规律。文章分析了企业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同时引入管理熵的概念,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企业组织耗散结构的形成机理和企业组织的演化过程。文章的研究对处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的企业组织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阮平南  张敬文  
本文认为,战略网络是一个自组织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随机涨落等耗散结构特征和自组织性。其耗散性和自组织性主要表现在战略网络通过与环境及网络内节点的相互作用,提供网络演化过程所需的负熵流,以抵消网络自身所产生的熵增,促进战略网络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文章提出,战略网络的熵受网络节点、网络目标、网络文化、网络机制、网络学习、信息渠道、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战略网络总熵为正时,战略网络的无序度增加,若不及时实施调控措施,战略网络有解体危险;当战略网络总熵为负时,网络效能增加,竞争优势增强,非线性相关的网络节点之间通过涨落和协同效应使战略网络形成新的耗散结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杨强  骆雯  姜立军  李哲林  景广超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核心思想,研究分析了开放式云创新虚拟设计社区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与条件,构建了虚拟设计社区的有序演进动力模型,建立了以创新价值量为推动的虚拟设计社区熵变模型,并结合虚拟设计社区的特点推导出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熵变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实例对熵变模型及公式进行验证,结果与虚拟设计社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伟民  陈曦  高玉兰  华晔子  陶佩君  
借鉴耗散结构理论的四个基本条件,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在人员素质、方法理念、组织结构、职能定位、保障条件、成本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农业推广组织的公益性职能,优化推广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卉娜  
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内部控制系统的耗散特性,以此说明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具备维持组织静态稳定和促进组织动态稳定的特性。然而,当从企业整体系统的耗散特性来审视内部控制系统时,发现内部控制虽具备耗散特性,但是其自身耗散特性难以与企业耗散特性相吻合,从而影响了控制功能的发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全继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管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自主创新条件下,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理论特性与管理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之所以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的理由,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耗散结构的特征以及自主创新对这种耗散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对管理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艳芹  彭福扬  
耗散结构理论通过熵变解释了自然进化与发展的规律,论证了事物如何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无序的互变从而实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统一。自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基础正是基于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相互作用表明自然与社会是可以实现互动的,因此,自然与社会的互动规律具有了客观依据。实现良性互动需解决干扰负熵流双向流动的人的问题,从价值观到实践行为的变革都要在人类社会范畴内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华坚  李政霖  黄德春  
随着世界水危机日益加剧,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作开发日显重要。本文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系统视为一个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复合耗散系统,在对系统环境及行为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了该系统的内部子系统结构,指出沟通协调子系统是影响系统运行的最核心部分,水资源载体子系统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相关利益主体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利益诉求差异、合作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信息共享力度不够、政治争端、管理效率递减等问题都会使得系统熵值增加,阻碍合作开发活动的开展,而良好的政治局势、人财物等方面支持、生态修复及补偿机制、国际涉水制度的完善等则会使系统熵值减少,促进合作的有效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巍  
耗散结构理论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教授在长期研究复杂系统演化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能够解释和预测经济、社会、哲学现象的一种自组织理论。一、耗散结构理论的内容普利高津指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由于系统内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