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4)
- 2023(18883)
- 2022(15999)
- 2021(14782)
- 2020(12160)
- 2019(27593)
- 2018(27407)
- 2017(52239)
- 2016(28106)
- 2015(31478)
- 2014(30905)
- 2013(30057)
- 2012(27453)
- 2011(24772)
- 2010(24838)
- 2009(22775)
- 2008(22043)
- 2007(19396)
- 2006(16949)
- 2005(15233)
- 学科
- 济(112479)
- 经济(112321)
- 管理(83541)
- 业(77425)
- 企(63582)
- 企业(63582)
- 方法(43448)
- 数学(37120)
- 数学方法(36614)
- 中国(34500)
- 农(32562)
- 财(32248)
- 地方(28309)
- 业经(27066)
- 制(25133)
- 农业(21818)
- 学(20894)
- 务(19839)
- 财务(19769)
- 财务管理(19714)
- 贸(19503)
- 贸易(19488)
- 银(18988)
- 银行(18967)
- 环境(18887)
- 理论(18815)
- 易(18807)
- 企业财务(18658)
- 融(18127)
- 金融(18121)
- 机构
- 学院(384211)
- 大学(379247)
- 济(153743)
- 经济(150243)
- 管理(146446)
- 研究(125386)
- 理学(124854)
- 理学院(123429)
- 管理学(121270)
- 管理学院(120530)
- 中国(97207)
- 京(80350)
- 财(75452)
- 科学(74687)
- 所(61063)
- 江(60114)
- 中心(59259)
- 财经(58551)
- 农(57970)
- 研究所(54435)
- 业大(52985)
- 范(52960)
- 经(52936)
- 师范(52492)
- 北京(50239)
- 州(48042)
- 经济学(46868)
- 院(46309)
- 农业(44557)
- 财经大学(43134)
- 基金
- 项目(254516)
- 科学(201700)
- 研究(192284)
- 基金(183340)
- 家(157772)
- 国家(156358)
- 科学基金(135878)
- 社会(122818)
- 社会科(116215)
- 社会科学(116190)
- 省(100964)
- 基金项目(97044)
- 教育(89440)
- 自然(85559)
- 划(83967)
- 自然科(83528)
- 自然科学(83511)
- 自然科学基金(81961)
- 编号(80305)
- 资助(73099)
- 成果(64803)
- 发(57968)
- 重点(57216)
- 部(55693)
- 课题(55509)
- 创(53627)
- 制(50937)
- 国家社会(50552)
- 创新(50017)
- 教育部(48605)
- 期刊
- 济(178905)
- 经济(178905)
- 研究(115333)
- 中国(82578)
- 财(61690)
- 管理(55833)
- 农(53955)
- 学报(52430)
- 科学(51212)
- 教育(48172)
- 大学(41549)
- 学学(38722)
- 融(37310)
- 金融(37310)
- 农业(36530)
- 技术(35907)
- 业经(31684)
- 财经(28829)
- 经济研究(27262)
- 经(24826)
- 问题(24346)
- 业(19226)
- 图书(19133)
- 版(17853)
- 技术经济(17577)
- 现代(17531)
- 财会(17466)
- 资源(17404)
- 贸(17287)
- 商业(17196)
共检索到58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洋洋 于婧 张升元 陈芳
以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发展权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发展权价值出发,根据该价值对城市圈内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耕地发展权价值较高,是耕地经济生产价值的数倍,在实现区域和谐发展时,提出对损失利益的主体进行补偿和产生的增值利益合理分配。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利益的分配机制来协调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实现公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新利 马才学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结果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②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差异 优化布局 武汉城市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刘恬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占用耕地及其来源结构空间差异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尺度方差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乡镇三个尺度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1990—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来源结构差异及其尺度作用特征。研究结果:(1)建设占用耕地在三个尺度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乡镇尺度空间差异最大,县级次之,市级尺度最小;尺度越低,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越高。(2)将建设占用耕地分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研究表明,三种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与整体差异基本相似,尺度水平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刘恬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占用耕地及其来源结构空间差异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尺度方差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乡镇三个尺度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1990—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来源结构差异及其尺度作用特征。研究结果:(1)建设占用耕地在三个尺度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乡镇尺度空间差异最大,县级次之,市级尺度最小;尺度越低,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越高。(2)将建设占用耕地分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研究表明,三种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与整体差异基本相似,尺度水平越低,空间差异越大。(3)与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相比,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和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空间差异较为显著,对整体差异的贡献在三个尺度上均占主导。研究结论:多尺度研究能较好地分析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区须加强乡镇尺度尤其是城镇和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管制,探索实施空间差别化管理,从而促进科学合理可持续地保护利用耕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亚林 丁镭 张冉 刘超 曾克峰
城市化与环境空气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别评价了城市化和环境空气质量水平,进而拟合了两者的最优高次多项式曲线。结果发现:12001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表现出以武汉为核心,黄石和鄂州为次核心,咸宁、孝感等为边缘的层级结构;2城市圈空气污染的重心主要在武汉市和鄂东南的黄冈、鄂州、黄石等地区,PM10是首要污染物;3不同城市由于其自然地理背景、城市发展类型、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同,环境空气效应(关系)存在差异,在武汉城市圈内主要表现为三类:武汉市的复合型空气污染,黄石、鄂州等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以及咸宁、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银蓉 王晓妹 梅昀
将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转化为行为,使其意愿与行为统一起来,是解决耕地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把社会嵌入理论运用到农户耕地保护中,采用二元Logit模型测算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程度,借助ISM模型进一步探究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农业收入占比、耕地面积、政策宣传、经济产出价值认知、社会保障价值认知、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强连接网络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具有显著影响;(2)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耕地面积和政策宣传是深层根源因素,这些根源因素通过影响农业收入占比、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和强连接网络,进而影响农户经济产出价值认知和社会保障价值认知这两个驱动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表层直接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刘成武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率和建设用地满足程度确定分区转换规则,根据全区域的粮食安全得到全局终止条件,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2020年耕地利用优化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在武汉城市圈耕地总量满足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黄陂区、应城市、新洲区、汉阳区、潜江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孝感市市辖区、武昌区、仙桃市、黄梅县、武穴市、阳新县、咸宁市市辖区和赤壁市等建设用地优先度较高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团风县和通城县虽然建设用地优先度较低,但是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小,建设用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他县(市、区)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优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设用地需求量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的耕地区际优化模型在全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能够协调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实现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指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田超
目前,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便捷的交通在改变人们出行习惯的同时,也对沿线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城际铁路通过高速、大运量的运输,有利于劳动力和资本在站点地区集聚,加速这些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基于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地区城镇的现状和问题,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的,提出了借助于城际铁路发展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新城的思路,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做好城际铁路沿线的城镇规划;二是通过低票价和优质服务吸引客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华丽 杨云彦
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是解决我国宏观与区域人口布局的重大课题。已有的研究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研究尺度涉及国家级、省级以及市县级,较少涉及城市圈的人口功能分区。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区为参比,在对统计型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以人口数据与地理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通过建立人口与耕地、水体和高程的决策树,探索一种全新的人口功能分区路径,并对两种人口功能分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和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相比,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技术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在总体上与前者吻合,同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在分区方法上摈弃了诸多的指标计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邵俊 周均清
武汉城市圈湖泊众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向湖区发展蔓延,呈包围的态势。文章以梧桐湖创意生态城为例,提出对于滨湖地区的发展应当遵循保护第一、适度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选择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培育滨湖地区的发展极核,以协调城镇化发展与湖泊资源保护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构建武汉城市圈滨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湖泊资源保护与开发为动力,发展生态优先、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实现区域城乡互动发展。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滨湖地区 城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喆
武汉市自2007年正式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按照"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先行"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主要做法和成效2008年以来,武汉城市圈不断推进区域发展机制的改革创新,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新娥
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总体运行态势趋好,但是在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节约型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节约型服务业发展专业人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根据统计数据资料,运用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便为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节约型服务业 服务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从土地资源属性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度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利用Tobit模型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是土地质量、结构、数量和禀赋等特征异质的综合反映,其中土地质量和结构异质是主因;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指数区间为[0.015,0.737],可分为高异质区、中高异质区、一般异质区、中低异质区、低异质区5个梯度区;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各异质梯度区内研究单元数量和面积差异明显;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第三产业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和成长期都存在失控的可能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企业家管理知识不足等四大矛盾是构成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的主要矛盾。企业家拓宽知识面、摒弃功利观念、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等是避免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民营企业 失控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