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51)
2023(19415)
2022(16590)
2021(15365)
2020(12850)
2019(29604)
2018(29279)
2017(55615)
2016(30249)
2015(33800)
2014(33723)
2013(32929)
2012(30572)
2011(27526)
2010(27636)
2009(25300)
2008(24441)
2007(21366)
2006(18810)
2005(16737)
作者
(87108)
(72394)
(71413)
(68162)
(46009)
(34672)
(32665)
(28479)
(27628)
(25881)
(24633)
(24565)
(23251)
(22838)
(22348)
(22335)
(21364)
(21166)
(20810)
(20714)
(18025)
(18014)
(17506)
(16643)
(16083)
(16032)
(15999)
(15893)
(14542)
(14366)
学科
(121117)
经济(120982)
管理(86264)
(80152)
(65609)
企业(65609)
方法(50996)
数学(43688)
数学方法(43044)
中国(34902)
(33931)
(30142)
地方(29287)
(28754)
业经(27679)
农业(22844)
(22684)
环境(21399)
(21021)
贸易(21004)
理论(20885)
(20298)
(19624)
(19177)
银行(19126)
(19090)
技术(19020)
财务(18997)
财务管理(18954)
(18755)
机构
大学(419436)
学院(418828)
(162483)
管理(162204)
经济(158798)
研究(144947)
理学(139517)
理学院(137902)
管理学(135223)
管理学院(134478)
中国(108377)
科学(91298)
(91070)
(75393)
(73205)
(72453)
研究所(66627)
中心(65932)
业大(64667)
(63199)
财经(59631)
(57970)
北京(57682)
师范(57369)
农业(56393)
(54194)
(53647)
(51115)
经济学(47693)
师范大学(46358)
基金
项目(288102)
科学(225796)
研究(210072)
基金(207010)
(181578)
国家(180053)
科学基金(153867)
社会(130744)
社会科(123709)
社会科学(123677)
(113233)
基金项目(109345)
自然(100725)
自然科(98323)
自然科学(98295)
教育(97215)
自然科学基金(96471)
(95738)
编号(86285)
资助(85021)
成果(69883)
重点(65229)
(63866)
(62751)
课题(60236)
(59420)
创新(55376)
科研(54968)
教育部(53422)
国家社会(53345)
期刊
(182295)
经济(182295)
研究(123436)
中国(88623)
学报(69647)
(66070)
科学(63215)
管理(60626)
(58049)
教育(53425)
大学(52762)
学学(49367)
农业(45481)
技术(37954)
(36436)
金融(36436)
业经(31716)
经济研究(28618)
财经(28555)
(24427)
(24181)
问题(23604)
图书(23099)
科技(20491)
(20400)
资源(19978)
技术经济(19390)
理论(18818)
商业(18160)
现代(18074)
共检索到628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雯  
[目的]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的测算,探析内蒙古耕地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耕地发展权的测算,结合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数,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分析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措施。[结果]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1.84%耕地面积满足区域粮食自给,粮食总盈余量为2263.66万t,折算成盈余耕地面积为777.99万hm~(2),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为77.38万元/hm~(2),耕地发展权最高总价值为60202.74亿元。其中用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占55.23%,折算耕地面积为5113.72万hm~(2),耕地发展权价值为3957.11亿元。各盟市中呼和浩特市的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最高,为228.32万元/hm~(2),其次为鄂尔多斯市,172.87万元/hm~(2),最低是兴安盟,为21.83万元/hm~(2);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呼伦贝尔市耕地发展权价值最高,为412.52.亿元,其次是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向安盟和巴彦淖尔市,分别为317.57亿元、336.89亿元、250.10亿元、212.66和190.58亿元,最小正值为乌兰察布市,为23.92亿元;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5盟市出现耕地赤字,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为“负值”。[结论] 内蒙古各盟市耕地自给比例和粮食盈亏量差异较大,耕地机会成本和耕地发展权总价值变化大,这与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分布相对集中,自然资源禀赋和耕地生产力差异较大,以及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同是分不开的。最后结合各盟市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价值和耕地发展权价值综合分析并提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凤魁  张靖野  王秋兵  
对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耕地保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升华,是耕地空间分区管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以辽宁省盘锦市为研究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特征进行现状评价及空间保护分析,可为耕地资源三位一体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盘锦市耕地数量特征值相对较高,集中分布特征显著。耕地质量及生态指数的高值与低值区域均呈现分散和不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集中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域。耕地数量空间集聚性相对较高,耕地密度大的地区集聚特征显著,属于HH型高值分布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差,HH型与LL型区域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耕地生态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根据耕地资源空间相关性特征的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优势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整治改良区和农业结构调整区等4个一级保护分区和10个二级保护分区,建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分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晓红   李懿芸   傅琳琳  
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以耕地资源稀缺的浙江省为例,在明晰耕地基本现状情况和已有耕地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成果总结了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此为资源禀赋条件不足地区的耕地综合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祖健  郝晋珉  陈丽  张益宾  王娟  康丽婷  郭稷桁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懿芸  毛晓红  黄祖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为例分析发现:浙北平原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水平最优且最利于粮食生产,核心城市区耕地保护则难点较多、挑战较大。浙西南山区虽耕地自然条件不占优,但由于社会经济负向驱力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耕保压力较小,耕地综合安全性整体较高。浙东沿海区和浙中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水平处于省内中等,但前者弱势指标偏多,后者各项指标排名较均衡,指标间差异最小。研究进一步为优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刘燕  杨人豪  杨凯悦  
耕地休耕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视域,提出耕地休耕应重点优化休耕区域布局、完善休耕补偿体系、强化休耕地利用及管理,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治理、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等相结合,全面健全耕地休耕制度等思考性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娟  张峻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管理要实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系统化、生态化推进耕地保护是发达国家地区实践的重要趋势,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主要做法,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中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华艳  
[目的]以广西北部湾沿海区耕地"三位一体"动态监测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提高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水平。[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在对比研究国内外耕地监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为一体的动态监测体系,并通过对广西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当前广西北部湾沿海区耕地动态监测体系主要不足是监测点筛选缺乏系统性和动态性;渐变类型划分标准过粗;基础资料收集精准不够;缺乏对海水倒灌形成的盐渍化耕地渐变类型监测。(2)广西北部湾沿海区耕地质量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降低的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耀林   辛格格   安睿   刘艳芳  
[目的]全方位明晰耕地安全格局是协调人地关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较少综合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讨论耕地安全变化趋势。[方法]基于湖北省2009、201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从“三位一体”视角出发,计算图斑面积、所处高程和连片度定义数量和质量变化,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评估生态变化,综合评价耕地安全格局变化趋势。[结果]数量方面,两年间耕地整体呈“中部增加,东西流失”的空间态势,其中西部耕地转移动态度也较高,主要与林地发生土地流转;质量方面,补充耕地的平均海拔及坡度均低于占用耕地,耕地整体向低海拔区域、小坡度地区转移,但存在占连片补零星现象;生态方面,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下降,各区县间差异也在扩大。[结论]研究结果明晰了湖北省耕地保护应关注的重点区域,并分区分类提供了管控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柳清  王越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合理确定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假设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法,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模型,测算耕地发展权价值大小,进而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结果:(1)巴彦县耕地总面积约1/5可以满足该区域的自身粮食需求,其余约4/5为耕地盈余面积,耕地发展权总价值最高为303.72亿元;(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限制区域耕地转为他用,国家应给予失去发展权的权利主体相应补偿;(3)对无法完成耕地"占一补一",委托区域代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地区,应购买区域耕地发展权;(4)对确需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占用区域耕地,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苗长虹  赵宏波  张佰发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协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通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2020年黄河流域8个省区和79个地市的高质量发展状态进行评价与分析,发现在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平稳上升,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均逐步向好。但在省域和地市尺度上,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生态保育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总体上发展质量较高,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发展协同性强,但生态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提升;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同性还需要增强。未来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构建 “美丽生态带、活力经济带、魅力文化带”,推动开放合作,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伟  杨改河  陈勇  
对内蒙古自治区1949~2005年和未来25年(2005~2030年)的人口、耕地面积和耕地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5年,在现有耕地面积(549万hm2)和生产率(2 287.4 kg/hm2)不变的情况下,全区可养活比预测还多26.0~39.7万人;当粮食需求量为400~500 kg/(人·a)时,可退耕57.0~182.0 hm2的耕地。由此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人口承载能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切实可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辉  杨庆媛  陈展图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要兼顾公平和效率。本文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和图表法,从土地发展权角度讨论农地发展权转移对主体功能区耕地保护的有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设立农地发展权是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补充,是主体功能区发挥整体功能的必要手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