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8)
- 2023(15811)
- 2022(12998)
- 2021(12132)
- 2020(9824)
- 2019(22485)
- 2018(22029)
- 2017(42001)
- 2016(22296)
- 2015(25119)
- 2014(24794)
- 2013(24253)
- 2012(22228)
- 2011(20207)
- 2010(19915)
- 2009(17942)
- 2008(17206)
- 2007(14984)
- 2006(13262)
- 2005(12050)
- 学科
- 济(101495)
- 经济(101399)
- 管理(61083)
- 业(60520)
- 企(47136)
- 企业(47136)
- 方法(39707)
- 数学(35126)
- 数学方法(34727)
- 中国(33050)
- 农(29371)
- 地方(25053)
- 业经(23314)
- 财(21136)
- 贸(20108)
- 贸易(20092)
- 农业(19749)
- 易(19558)
- 制(17665)
- 学(16399)
- 银(16379)
- 银行(16363)
- 发(16198)
- 环境(15894)
- 行(15872)
- 融(15785)
- 金融(15783)
- 技术(15020)
- 和(14074)
- 策(13241)
- 机构
- 学院(310964)
- 大学(309725)
- 济(137873)
- 经济(135416)
- 管理(120363)
- 研究(110236)
- 理学(103138)
- 理学院(101994)
- 管理学(100417)
- 管理学院(99805)
- 中国(85616)
- 京(66253)
- 科学(63412)
- 财(60184)
- 所(53618)
- 中心(50302)
- 农(48914)
- 研究所(48611)
- 财经(48054)
- 江(45768)
- 经(43954)
- 经济学(43165)
- 业大(42604)
- 北京(42074)
- 范(41636)
- 师范(41259)
- 院(40220)
- 经济学院(38860)
- 农业(37719)
- 州(36338)
- 基金
- 项目(209678)
- 科学(167628)
- 研究(156027)
- 基金(154540)
- 家(134176)
- 国家(133087)
- 科学基金(115178)
- 社会(102819)
- 社会科(97703)
- 社会科学(97683)
- 基金项目(80628)
- 省(79628)
- 自然(71892)
- 教育(71084)
- 自然科(70234)
- 自然科学(70217)
- 自然科学基金(68973)
- 划(67636)
- 资助(62747)
- 编号(62318)
- 发(50017)
- 成果(49680)
- 重点(47359)
- 部(47316)
- 国家社会(43880)
- 创(43846)
- 课题(43122)
- 教育部(41154)
- 创新(41078)
- 发展(40596)
- 期刊
- 济(153571)
- 经济(153571)
- 研究(94710)
- 中国(65094)
- 管理(46868)
- 农(46339)
- 财(44421)
- 科学(43686)
- 学报(43048)
- 大学(34293)
- 教育(33386)
- 学学(32132)
- 农业(32127)
- 融(31291)
- 金融(31291)
- 技术(28400)
- 业经(25945)
- 经济研究(25383)
- 财经(23790)
- 问题(20785)
- 经(20648)
- 业(17926)
- 贸(17782)
- 世界(16717)
- 国际(16156)
- 技术经济(15306)
- 资源(14600)
- 图书(14283)
- 现代(14278)
- 统计(13845)
共检索到47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书民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化规律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主张推行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最低容积率控制,严格限制土地密集型开发项目的审批,发展山区的交通和农业机械化,放宽对流动人口入籍的限制条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书民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戈 吴次芳 王杨
城镇的发展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坚
[目的]分析、研究、评价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从而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策略。[结果] 2005—2016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不断上升,耕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等原因影响,导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耕地面积呈反向发展;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呈现正面效应。其中,对耕地集约的效应影响显著,同时对耕地规模、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耕地集约程度、耕地规模与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过程。[结论]通过对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效应研究,据此提出落实土地总体规划,建立耕地保护预警系统、提高贵州省各族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举 张志国 李玉环 徐春达 王绍楠
本文从分析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入手 ,提出城镇发展必须以耕地保护为前提 ,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统一。同时提出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统一的六大具体措施。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城镇发展 基本农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新 刘萍萍
基于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分析、研究、评价云南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坝区耕地保护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等三个层面选取10个指标研究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06~2019年,云南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依次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中级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四个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使得云南的城镇化发展、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进一步说明云南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从而提出云南城镇化发展布局应与山坝地貌结构相结合,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边境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姚鹏
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冒进城镇化和贫困城镇化,不仅没有有效地启动内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需。实现启动内需,城镇化必须坚守产业化为基础的原则。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产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然后,借助非农产业数据,比较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的变化,探讨了"十二五"时期的中国城镇化战略。东部地区"涓滴-扩散"效应已经显现,未来城镇化的空间形态是均衡化;中西部地区集聚仍是主要态势,都市圈/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要形态。根据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的变化,将全国分为四类区域。增加值和就业都增长的区域是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战略 地理版图 中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光焘
中国的城镇化既有顺应世界潮流、肩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又有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任。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转移 发展战略 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协调发展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1) 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由0.542上升至0.797,增长47.05%,协调发展水平从中度协调提升到高度协调。(2)经过14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 2004年只有山西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其他5省都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017年山西仍然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江西、安徽步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河南、湖北、湖南提升到优度协调状态。[结论]研究期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度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耕地保护承受巨大压力;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福田
本文以人多地少,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人地关系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耕地资源基础的机制与政策,并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耕地资源的特殊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机制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辜胜阻
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1.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测定 研究中国城镇化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国城镇化真实水平的测量。根据国家统计局1988年统计,我国市镇人口已达49.8%。事实上,在市镇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与城镇联系不十分密切的农业人口。这种农业人口来源有三:第一,市所管辖的县。例如湖北武汉市辖4郊县,全市统计人口1989年653万,其实市区仅有371万;第二,县改市。如湖北省新设的利川市,统计人口是73万,但非农业人口仅4万;第三,镇带村。湖北省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钢桥 张安录
在分析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从土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小城镇外延扩张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土地供给来看 ,城镇土地对其供给主体具有四重效用 ,土地供给主体有多供地的内在动机 ;从土地需求来看 ,小城镇土地对其需求主体具有双重效用 ,土地需求主体有多占地的内在动机。若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就会导致小城镇盲目向外扩张而使耕地大量减少。因此 ,要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好耕地 ,就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后提出了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耕地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外延扩张 耕地保护 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柴铎 李晓 陈亮君
高效配置土地和集约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应有的题中之义,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由于制约城镇扩张建设,招致了"经济低效"的批评;而土地配置效率判定的直接方法即比较保护或开发土地的价值;本文运用2012-2015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采取价值替代、影子工程、收益还原等方法,核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耕地和建设用地价值;剖析耕地对建设用地正外部性输出、倒逼建设用地提质减量、实现城乡价值再分配的间接经济效应;阐明现阶段中国保护耕地是经济效率的,应将耕地保护视为新型城镇化的辅助性约束手段而非阻碍,应根据地区间耕地价值产出和结构的差异制定差别化耕地保护导向,采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保护措施,并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以改善耕保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耕地保护 土地价值 经济绩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秉珣 董廷旭 刘泉
四川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城镇化建设用地和耕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文章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与系统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仍是四川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城镇化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三是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建设区域合理。而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2010~2012年四川省每年耕地面积减少2.8万hm~2。并提出合理规划土地规划,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提高人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